几段关于中印文化交往的对话
2019-09-20林建杰
林建杰(Sugiato Lim) 印尼人。本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
美国有个著名节日叫万圣节,俗称鬼节。无独有偶,中元节也称鬼节,是东南亚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美文》杂志就曾刊登过一篇在澳门过鬼节的文章。为了能够取得海外华人过中元节的第一手资料,我曾在印尼、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多次进行采访当地文化名人或市民,这里选编了一些信息含量高、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记录,用对话体散文方式,通过一个节日让读者了解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文化渊源与交流关系,也让人思考为何东西方文化中都会有所谓的“鬼节”。
一,与达鲁马大学(雅加达)
Dali Santun Naga教授(以下称教授)的对话:
林建杰:根据《佛国记》的记载,里面提到了耶婆提国,就是现在印尼的爪哇岛。中国印尼两国的交流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还是早在汉代时期就已经开始?
教 授:这个不好说。法显传里面的确有这个记载。但是后来有大量记载的是元朝时期。那个时候派了军兵到东爪哇来攻击满者伯夷王国。但是后来的结局不甚清楚。再后来有大批中国人进入印尼是在郑和下南洋时期。明朝时期,真正的侨民才开始大批地来到印尼。他们当中大部分都在万丹落脚。那个时候荷兰殖民政府為了建设巴达维亚城引进了大批华工。他们有很多走进了乡村。如果走进乡村生活想必会有文化交流。因为他们后来有不少是在乡村做布料生意。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就会有文化上的交流或接触。也许,按照《佛国记》晋朝时期中国人和印尼人就已经有交流,但是那个时候来往的人数还是为数不多啊。再来,他们漂洋过海到异国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需要弄清楚。即便那个时候有文化交流,但到了伊斯兰王朝统治时期,华人文化几乎是被强势文化埋没了。也不知道是当时的华人完全与强势文化融为一体了还是说弱势文化被磨灭了。
林建杰:早期华侨到印尼的途径有哪些?主要是通过马来半岛进入还是直接航海呢?
教 授:有不少途径。像我祖父是从福建出发,路经菲律宾最后到达印尼苏拉威西北部。可以说华人进入印尼的途径有不止一条路线。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商人。
林建杰:室利佛逝时期,中国和南洋诸国也有频繁的交流。您怎么看待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
教 授:那还得看那些使团的人数多不多。那个时候来到室利佛逝的如果是僧人的话大部分就集中在巨港吧。也许是数百人或数千人。还有如果他们是商人的话是不是经商完毕就打道回府?这些因素都影响双方文化交流的频率和效率。
林建杰:邦加岛和马来半岛都属于当时室利佛逝的领地。那么邦加岛客家人的涌入是否有可能通过马来半岛?因为经过考察笔者发现,邦加岛的客家人和香港不同,这边鬼节过得很热闹。这反而和马来西亚的潮汕民系比较像。是不是邦加岛中元节的传承受到马来半岛潮汕习俗的影响?
教 授:现在来看,客家人进入邦加岛的途径应该不是通过马来半岛。因为早期飘洋过海的侨民都是福建人。而邦加岛呢是以客家文化为主。所以说邦加岛的客家人是荷兰殖民时期进入的。那个时候荷兰殖民政府需要大量的华工,在邦加岛啊,加里曼丹西部啊都需要很多矿工。如果是矿工的话我想就不可能从马来西亚或其他国家引进。没有必要找大批在别的地方已经有工作的人来当矿工啊。有可能是直接引进了潮汕地区的客家人到邦加岛。
林建杰:您所知道的,印尼客家人的祖籍大部分是来自什么地方?
教 授:我所知道的大部分都是梅县的,但可能也有其他地方的。
林建杰:早期的华人传统节日是在怎样的氛围中庆祝的?
教 授:我们那个年代啊春节、元宵节很热闹。元宵节的时候都会看到舞狮舞龙游街。
林建杰:那个时候是不是中元鬼节也会过得很热闹?
教 授:关于鬼节我只有从书中了解到。这里好像没有特别关注或过这个节日。我对鬼节的了解也仅仅来自相关书籍。
二,与达鲁马大学(雅加达)
Eko Harry Susanto教授
(以下称教授)的对话
林建杰:印尼是一个信仰神道的国度,那么印尼本土是不是也有鬼节?鬼节的存在与否是不是和宗教信仰有关?
教 授:当然也有。不过应当这样理解,这些与鬼魂有关的仪式,有的和传统习俗联系在一起,但也有不少是和宗教信仰有关的。比如我们知道有菜篮神/菜篮公(“jailangkung”),它就是介于鬼魂和万物有灵信仰之间,或者是和某种宗教信仰相关。这种原始信仰在印尼人心里根深蒂固。但如果要明确指出一个特定的鬼节,也不甚清楚神学角度的看法,但我想没有一个具体、一致的说法。即便如此,在民间流传、盛行的与鬼相关的仪式确实很多。比如驱鬼辟邪的仪式,王室家族会供养一些护身符或者是神牛来保平安。在印尼这种气氛特别浓厚。再举爪哇文化范围内的例子,按照爪哇传统历法,每到萨拉(sura)月的一号,家里供养宝物的人就要拿出来清洁。有的人家里可能供养的是克莉丝短剑(kris)。这些习俗虽然与鬼魂没有直接关系,但它是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崇拜和保留的组成部分。如果分析印尼国内的宗教信仰,所有宗教的发展几乎都是通过传统习俗的。也许这不仅仅是在印尼,在各地,宗教的发展可以说都是离不开当地习俗的。
林建杰:所以可以理解为印尼没有一个特定的鬼节?
教 授:哦,这是没有的。为什么呢?因为必须了解印尼拥有三千多个部族。每一个部族都有自己的仪式。驱鬼仪式啊,也许主体少不了祭祀供品,但历法却是不一样的。再来印尼有多种宗教信仰并存,比如刚才萨拉月的一号,这一天也会和爪哇历法新年还有伊斯兰历法新年扯上关系。从爪哇历法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清洁、供养宝物的良辰佳节。也是宝物主人清洁身心的时刻。在伊斯兰教看来,相同的一天就有着不同内涵了。虽然没有一个特定的相关节日,但提到鬼魂,印尼人可以说是天天都与鬼接触。比如买个彩票也会先要招神弄鬼来问卜。
林建杰:爪哇族的传统信仰科甲温(kejawen)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看似乎和中国的道教有异曲同工之处。您觉得生活在爪哇的华人之所以能够很到位地融合到当地文化里,是不是和信仰有关?
教 授:是有一定的影响。爪哇族的习俗内容在一些点上的确和道教有异曲同工之处。再加上爪哇族人一向开放热情的性格就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别的文化。这样一来,华人文化和爪哇文化的融合度就很高了。
林建杰:普遍来讲印尼社会是如何看待华人的中元鬼节的呢?苏哈托政权之前和之后,有没有给印尼民众带来一个心态上的变化呢?
教 授:要知道,苏加诺总统时期华人的节日是完全被接受也被认同的,没有问题的。到了苏哈托政权时期这的确是变成了一种禁忌。当时,华人的节日、文化等等都被视为与中国共产党有关,就变成了禁忌。但那些禁止只是政府宪法上的规定,它并不代表广大民众看待华人习俗的心态。私底下呢民众其实是无所谓的。过了那段时期走到现在,文化接触就更频繁了。可以看出华人文化的存在是被接受的。
林建杰:如今,中国本土的中元节俗似乎已经不是那么有活力了。但印尼部分华人却把这个节日过得很隆重。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教 授:这个并不奇怪。一种民俗,离开它的发源地越远,对于这个民俗文化背景下的群体来说,这种民俗在新的土地上就会更具生命力。跨文化交際里的确有这样一个理论。
林建杰:当时在苏哈托政权的压制下,邦加岛华人仍然把中元节过得很热闹。您认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教 授:其实明确地说各地华人都还保留着传统节日。只是过节的方式规模有一定限制。也许那个时候只能在庙宇范围内庆祝节日,不是很张扬。但政府方面当然认为这是不合法的。即便苏哈托在位的时候,雅加达唐人街那边还是会卖年货。只不过规模不会像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么大。不会有游街啊、舞狮舞龙啊,就只能在庙宇范围内庆祝。
林建杰:苏哈托政权时期,华人权利受到剥夺,那个时候华人和当地人的文化接触也受到限制。如今华人得到平反了,庆祝节日的心态空前高涨。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教 授:这是很自然的啊。经过漫长的压迫阶段,现在可以自由表达喜悦,高高兴兴地过节当然是很自然的。但另一面也许会有破坏分子在其中做文章。也许也会有人批评说怎么把节日过得比在中国还隆重。也许在中国已经失去生命力的节日在这儿反而如鱼得水,生机勃勃。就是需要注意,节日可以过,但也要拿捏分寸。太张扬了容易带来文化冲击,也会让一些人趁机怂恿、挑拨离间。
林建杰:邦加岛的当地人每年都积极参与华人的中元节。您看,这能不能成为双方文化交际的一座桥梁?
教 授:是,这当然有可能。彼此互相参与对方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也可能是双方文化交际或文化融合的入口。在这种氛围下的中元节习俗,可以确定它对当地社会的友好和谐和稳定发展必定会起到一个积极、乐观的作用。更何况印尼华人现在已经成为印尼国民的组成部分之一——印尼华族。华族本身的文化当然可以丰富印尼本土的文化色彩,成为印尼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之一。
林建杰:中元节习俗的保留,是否会影响华人和当地人的文化交际?是否会促进文化融合?
教 授:我必须说现在华人和当地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比不上苏加诺时期。但话说回来,印尼国内所发生过的民族冲突并不只在华人和当地人之间。就连同一个宗教团体里面也经常会有冲突。这是因为其中有不少人是宗教极端分子,比如伊斯兰教极端分子、基督教极端分子或佛教极端分子,这些分子的思想、行为往往会把宗教、民族问题激化。因此不少印尼国民在自己国土里面缺乏一种归属感,成为自己国家里面的陌生人。
三,与新加坡华人
林荣国讲师(以下称林讲师)的对话
林建杰: 新加坡华人主要以福建人和潮州人为主,这两个民系的中元节有没有值得关注的特点?庆祝习俗有什么差别?
林讲师: 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七月中元节大家心里就是觉得最好晚上不要出门,这个月份大家会有点提心吊胆。但是在庆祝方面没有什么习惯的差别,节日的氛围都差不多一样。基本上就是准备祭品,施舍无主孤魂。某些寺庙高僧会诵经举办超度法会。早期在路边会搭戏台表演福建戏曲或者潮州戏曲给无主孤魂看。但现在比较盛行的是歌台。就变得比较通俗,带有浓烈的娱乐气息。现在到了七月,大家觉得除了鬼节之外,就是到了看歌台表演的时候了。
林建杰:中元节分私普和公普。新加坡的普度是怎样的呢?
林讲师:我印象中早年家里有拜拜的时候也会准备得很丰盛。每一道祭品上面还会插上一炷香和小旗。拜完以后,会拿一两面旗帜插在门口。表示这家人户已经拜过,然后会烧一些金银纸。如果是公普,一般是以社区为单位举办。比如小贩中心的摊主会捐钱一起筹备公普,大家一起来拜。
林建杰:新加坡公普的对象有没有拜大士爷?或者是冥界神纸扎偶像?
林讲师:我倒是没看过这个。主要是祭拜无主孤魂。地藏王菩萨倒是有。因为一般念经啊,办超度法会就会供奉地藏王菩萨。
林建杰:新加坡中元节的亮点您觉得是什么呢?
林讲师:在歌台,除了有歌舞表演还有标会。类似拍卖会的感觉。就是大家会捐赠一些物品叫“福物”,标会得到的钱会捐给慈善机构。这些“福物”大家相信它可以开运。比如一尊佛像,谁标出最高价就归谁。
林建杰:新加坡四面环海,现在有没有放水灯的习俗呢?
林讲师:没有这个习俗。
林建杰:新加坡这里有没有七月抢孤的习俗呢?
林讲师:据我所知从从前到现在都没有这个习俗。
四,与马来西亚马六甲青云亭
理行法师(以下称法师)的对话
林建杰:请问法师,这里大概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法 师:很多人不了解,其实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是民众供养出家人的日子。所以我们这边7月22日会举办佛化盂兰盆法会。就是让大家知道目连怎么报答母恩。寺庙会举办法会让善男信女把功德回向给已故父母,也就是孝親的时候。
林建杰:除了寺庙,家家户户是不是也会在这个节日祭祖?
法 师:有,这里的华人如果不来寺庙参加超度的话也会在家里神祖牌祭祀。七月十五日也在门口插香和烧一些金银纸,拜土地公。
林建杰:马六甲有没有其他庆祝活动呢?比如像新加坡那样的歌舞台?
法 师:有,比如这边的鸡场街那边就会搭歌台。现在年轻人来看的比较多,所以唱一些卡拉ok。但是这里歌台不是很流行,不像新加坡那么出名。这里最多的是要拜普度公。它不是鬼神来着。普度公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就像警察一样,如果太面善了坏人就不怕,所以观音菩萨就化身变成普度公。看起来很凶,这样鬼就会害怕。
林建杰:寺庙单位也会拜普度公吗?
法 师:也会,在对面的空地拜普度公。一般社区或者一条街各个店面会筹钱。可能每个店面捐五块钱然后就在这条街搭戏台请一尊普度公大家一起拜,为这条街保平安。马六甲这边每年好像要做七十多尊普度公来拜。现在年轻人啊,不喜欢罗罗嗦嗦拜很多。有的人在公司啊或者生意人啊会自己请法师去诵经超度。所以也不一定有普度公。
五,与马来西亚槟城街头
匿名女士(以下称女士)的对话
林建杰:中元普度是否会请法师来诵经?
女 士:是。不过有的有有的没有。就做一个大士爷拜,罢了。有放烧猪。好像这条街,初三罢了就切来分啊。苹果啊、杨桃啊、凤梨啊、糕点啊。参加的就有份儿。
林建杰:那么这里有没有搭施孤棚?有没有抢孤呢?
女 士:有,这个社区有啊。像三头街啊,有的拜了就抢这个钱啊、凤梨啊,拜完就抢这个。不过有的没有。很少人抢啦。看有的街啊主办很有钱丢很多钱就很多人抢咯。丢少少的没有人抢咯。
林建杰:这边从初一开鬼门就开始拜吗?
女 士:六月三十日就拜了,比如这个街六月三十就拜了到初三就收了。大士爷就烧了。普通的日子呢就拜到十二点多,一个月的。但是到了三十就要早一点了,十点多就烧了。不然它回不了,过了十二点鬼门就关了。有的很大的。有的几条街一个地方一个普度公拜到十多天的。
林建杰:那么家里有没有拜拜呢?
女 士:家里拜初一十五咯,拜街边,烧纸钱,然后插蜡烛。有的没有就放一堆咯。在路边拜凤梨啊、柑橘啊、杨桃啊、红毛丹啊。有的广东人丢钱,人家就抢咯。但是现在没有了。
林建杰:这边有没有歌台?
女 士:有有,有戏台啊,潮州戏啊、福建戏啊、广东戏啊。也有歌台。现在很多人看歌台,唱流行歌曲。潮州戏不太有人看。人家看电视咯。
林建杰:这里民众怎么看大士爷呢?是鬼王吗?还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女 士:不是。大士爷是鬼王咯。观音菩萨在它头上,这样他就不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