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9-09-20李树红
李树红
摘 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推行生活化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营造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文章对如何立足生活,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4-0078-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人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
一、基于生活的数学语言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容易吸收数学课本中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应借助生活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好动、贪玩、好奇心强、思维能力薄弱等。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师在上课之初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吗?”学生们纷纷回答说:“知道。”听到学生的回答,教师说:“那你们能不能帮小马量一量河的长度与深度,让它过河呢?”学生们便拿起自己手里面的尺子,要量量看。接着,教师便带领学生们进入了后续的教学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长度单位”,并使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二、引導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大多数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挑选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应注重对学生生活化学习的引导,以此促使他们在接触数学知识时,能自觉结合生活,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观查思考数学课本中的一些知识,从而能真正意义上将生活化教学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在教学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初步认识角的大小等,教师在上课之初向学生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同学们,今天学完角的基础知识后,你们能说出在生活中有哪些带角的物体吗?”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着发言,有的学生说:“操场上的一些建筑物中有角。”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的黑板有角。”也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的书桌有角,我家的电视机也有角。”同样,当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哪些物体是正方形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某件事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而生活化情境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还能使他们更好地吸收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为了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经历可能性的实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师引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同学们,你们摸过奖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和我妈妈在超市摸过奖。”听到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教师说:“今天,我们在班级进行一次摸奖游戏,你们想不想试试?”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接着,教师说:“老师手里面有6张奖券,一会儿老师抽取6名学生上台来,我们看看他们的手气怎样,摸到‘有奖的,会获得相应的奖品。”接着,教师抽取了6名学生。学生们依次上台来,很快5名学生都摸完奖了,都没有中奖。教师说:“现在还剩1名学生没有摸奖,你们说他会中奖吗?”学生们纷纷说:“会。”可是结果还是没有中奖。教师说:“看来他们的运气都太差了。”学生们回答:“不是他们运气差,是里面根本就没有奖。”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充分发挥了学生运用实际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将实际生活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使用基于生活的数学语言教学,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把课堂中学到的有关概念和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辩证地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春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
[2]高爱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3]陈仁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
[4]邓尔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