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你的人生就被低配了吗
2019-09-20王玉初
王玉初
一
大学毕业,怀着对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里奋力拼杀。在一番拼杀过后,留下的是一身的疲惫与伤口。这时,很多人想起了妈妈。打个电话回家,告诉妈妈,“我在外面一切都好。”无精打采的声音怎么瞒得过那颗血脉相连的心。“在外面太难了,还是回来吧!考公务员、教师,咱家又不差你在外挣的那份工资。”父母劝道。
沉默,不甘心,但得面对现实,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打开微信钱包,明天的早餐与房租都是压力。“回来吧!”父母的话像是块有着强大魔力的磁铁,就这样把人吸回了老家。
于是,有一种人生叫被低配回老家。
說到“低配”二字,人们最容易想到买车。明明是同一款车,却被车商整出“低配、中配、标配、高配”等档次来。不同的配置,形态各异,也确实增加了不少东西。只是,细细体验,高配的车中增加的那些配件有那么重要吗?天窗,有时还徒增漏水功能;亮片,养的是别人的眼,自己坐在车里看不见。反倒是,简约而不简单,低配照样不损车之本质功能。而高配,最多只给车主增加享乐罢了。
那份享乐,轻重几何?对有些人也许很重要。但想想,即便是开着低配的车出门,但能呼吸纯净的空气,看着蓝蓝的天,跑在通畅的马路上,如此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与欢乐?高配的车带给你的快乐也就如此吧。就车而言,是高配还是低配并不重要,而在于开车人的心境。至于人呢?回到县城,人生就此是被低配还是高配了呢?
二
是的,你是“三高”人员:高学历,高颜值,高收入。回到老家,你感叹自己过几个月就变成了小市民,不再爱打扮了,不再注重穿着了,也不再熬那数不到尽头的夜了。在小地方,除了电影院,没有喜欢看的话剧,只有闹腾的二人转……乍一看,生活从高配秒变低配了。不止于此,回家了,还要受妈妈的唠叨,以及也不问自己心情如何就安排相亲。你是女生,父母总在劝你找个老实的男孩嫁了,还拿“在小城市女孩过了30岁就难找合适的对象”来吓唬你;你是男生,老妈劝你早点娶个有孝心、懂事的姑娘,早成家早立业,时不时还拿全国将有3000万光棍来给你敲警钟。听多了,真烦!
可换个角度想想,情况大不一样。你回家晚了,有父母的关怀,心里是不是暖意融融?下班了,有妈妈做的饭菜,你在大城市不一直嚷着想尝尝妈妈的味道吗?小时候的同学,不经意就能在超市里碰上,也不用花一整天倒几个小时的车去会一个朋友。化妆的时间少了,上班的路程短了,不正好睡个美容觉吗?你还会发现,化妆品少了,节省了开支,皮肤反倒好了。以前彻夜玩网络游、抽烟喝酒,因为有父母在,不敢那般造次了;时常被拉起来随父母一起锻炼,虽然很烦,却发现自己一天到晚都是精神抖擞的……这,就是向往的生活。改变是全新的开始,你看到的是低配,也许正是人家眼中羡慕不已的高配。
三
当然,年轻人回老家,最苦恼的还是工作。
愿意到大城市流浪的人,都不是图安逸的主。在县城或乡镇工作,除了那几个岗位适合“三高”人员,其他的都看不上。所以,端个“铁饭碗”,那是挤破了头。考上了,基层工作的繁杂远非大城市里专攻一项让人称心。更恼人的是,在这里规矩虽然时时被人提及,却仍是个关系社会。出门办事,动不动找关系。明明交100元钱的罚款,非得花1000元钱请人家吃一顿,临了还塞包烟,让人家把罚款给消了。问之为何那般折腾?答曰:“多个朋友多条路,有面儿!”规矩时常被人情关系给瓦解了,这是让人最难受的事儿。
你有做大事业的梦想,但踩在泥土上,你看到的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人群中总有那么几个另类,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刁难而刁难,让你做事寸步难行。更为关键的是,你经常一腔热血,人家却是冷若冰霜;热脸贴冷屁股,贴久了,也伤人!这时,也许你会用另类的眼神看那些一直待在基层的老同志,他们是虚度光阴吗?他们是荒废人生吗?未来自己会不会也成为他们那样?有过这样的担忧,但你有时也会很佩服他们,遇事不急不躁,从容应对;下到村里,人家叫的是他的名字,而不是你这个高才生。虽说工作生活要只争朝夕,但与群众的感情沟通,与人的情感交流,还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
时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你想逃离的地方,时间一久,慢慢地让你也有些不舍了。当你真的借助某类选考进了县城,回望曾经的工作,虽然有过苦闷与彷徨,但回忆起来脸上也会露出笑意。我想,让人露出笑意的生活与工作,不该是低配的人生。在基层,较之于大城市,无法听高雅的音乐会,文化生活单调得多。但想想,曾经在大城市的你又去听过几回?又能听懂多少?如今,借着网络的发达,接收各类资讯,学习新鲜事物都不是难事。在浮躁的年代,各类学习与工作生活,都需要人有一颗能静下来的心。在基层,事虽杂,却是个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地方。
成长的空间,最是让年轻人担心的事。在基层,也许最容易碰到成长的天花板。这种情况,存在,也不存在。就职级晋升、工资提高等方面来说,确实如此。但若我们都以工匠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不管你在哪里,天花板永远在天上,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人成长的障碍。工匠精神之精髓,不在于工,而在于匠,在于对细节的专注与持久。做老师,你在乡村教出了独立、善良,对社会有益的农家学子,对社会的贡献不见得比教出清华北大学生差多少;做一个老百姓能叫出你名字的干部,被老百姓记在心中,也不比做个网红弱;你想成为作家,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人家不会因为你来自小地方而低看你;你不想进入体制内,选择创业,虽然艰难但同样会有一番天地。以工匠精神对待回老家后的每一天、每一件细小的事,时间会告诉你,你已是专家,你的人生已高配到了他人仰慕的境界。
搁笔,想起了海子的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