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定位研究

2019-09-20李立行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安徽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皖江芜湖创新型

文/李立行 张 敏(.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一、引言

2008年,国家启动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深圳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6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明确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高效的创新服务和政府治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国家发挥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城市[1]。截至2018年底,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共批复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78 个。安徽省芜湖市等3 市获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总数居全国第7位,中部地区第2 位。作为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芜湖市应基于城市发展基础、特色和优势,发挥创新发展中的主动性,积极对接国家和区域规划布局,探索具有芜湖城市创新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

二、国家和区域相关发展规划

1.国家发展规划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6年12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将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发展为“一中心、四区”的新定位。2019年,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芜湖作为皖江核心城市进入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布局。2014年政府报告提出“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芜湖作为安徽经济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最强的地级市,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多点”布局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群成为当代国家战略全面实现的有效载体和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国家层面大力推进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发展,并于2016年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11 月5 日,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芜湖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与无锡、宁波、常州等一起被定位为大城市。整个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处,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加快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包括芜湖在内9 个城市组建了G60 科创走廊,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G60 科创走廊将扮演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引擎”角色,成为区域内“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阵地。

国家从战略层面对每个区域规划都有重点发展定位。中部地区重点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长三角地区重点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世界级城市群。同时,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2-4]。芜湖进入多个国家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和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应积极融入国家规划布局,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

2.区域发展规划

2008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发挥合肥、芜湖、蚌埠优势,整合周边资源,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合肥、芜湖、蚌埠3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相关政策。安徽将合芜蚌示范区建设作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依托。2010年,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成为全国首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战略规划。芜湖与合肥成为皖江城市带“一轴、双核、两翼”布局中的“双核”。2016年,安徽省修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战略定位作了优化调整,进一步打造皖江示范区升级版。从安徽省内看,为推动安徽城镇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安徽构建“一圈一群两带”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芜湖是合肥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沿江(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淮蚌合芜宣发展(轴)带中芜马城市组群的中心城市。

区域规划在注重与国家上位规划衔接的同时,结合各地区发展实际凝练重点方向,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设定位。合芜蚌示范区重点以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探索重点区域带动全省创新发展之路。皖江城市带重点建设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合肥都市圈重点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区域增长极[5-9]。芜湖应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创新创业等具体方面对接区域规划发展重点。

三、芜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

梳理芜湖市在相关国家和区域战略规划中的地位,结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坚持突出特色、改革创新、企业主体、人才优先、开放合作原则,提出建设长三角地区具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先行区、中部地区具有吸引力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定位,从整体上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的国家创新型城市[10]。

1.建设长三角地区具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先行区

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和国际竞争加剧,上海等区域中心城市需要加快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区域交通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对接机制,省际交汇地区正成为跨省区域合作热点地区。芜湖与沪苏浙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具有良好的创新传统、产业基础和创业氛围,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较大,具有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桥头堡城市的优势,为建设长三角地区具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先行区提供良好基础。

激活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立与现代投资、贸易和创新创业要素流动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注重效率的管理方式。全面深化与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高等学校、大院大所、知名企业的战略对接,吸引各类人才到芜湖创新创业。加大以知识价值和创新贡献为导向的利益分配政策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打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障碍。

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全国百强孵化器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芜湖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芜湖高新区功能,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将创客项目转化为创业实体。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器。

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高水平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群,引入支撑服务创新创业的法律、金融、成果转化等专业机构,共同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圈。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2.建设中部地区具有吸引力的创新要素集聚区

芜湖市既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皖江龙头城市和中部地区次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最接近的地区之一,这为芜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芜湖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叠加建设区域,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可以较好的协同发展、互动发展,具有开展全面创新改革与自主创新先行先试的良好基础。芜湖承东启西,是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重要枢纽城市,能更好地辐射连结中西部地区。芜湖建设中部地区具有吸引力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可以促进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有利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新格局。

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支持方式,完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环境。降低企业人才引进成本,加大对获得重大成果人才的奖励力度。发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优势,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

打造创新要素集聚载体。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园区优势,搭建“一区多园”创新载体,引进和培育产业链关键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深化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高水平建设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加速集聚一批创新成果。

鼓励多层次创新发展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财政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支持机制。探索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银行+征信机构+担保机构”的企业融资新模式。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运作模式,加大对创业融资的支持。引入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发展股权投资支持初创型中小企业,扶持企业上市挂牌,深化科技保险试点。

3.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优势产业特色突出,产业创新活力较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主导产业既具有相关度,又错位发展,拥有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良好基础。芜湖市位于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向西可达武汉、宜昌、重庆等地,向东可达南京、上海等地,具有双向产业协同发展区位优势。同时,芜湖也是皖江龙头城市和中部崛起区域增长极,具有一定的产业辐射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围绕产业链,培育创新链,通过创新链,升级产业链,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是芜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加强开放合作促进产业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产业创新,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对接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鼓励境内外领军企业在芜湖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全球科技资源。

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增强内生动力。重点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智能农业机械等领域建设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端产业创新研发平台,推进一产业多平台错位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增强产业内生动力,通过做强核心创新链,为产业链各环节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助推产业发展从芜湖“制造”向芜湖“智造”转型升级。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科技创新为基础,环境创新为纽带,产业创新为重点,继续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整合创新资源,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

四、小结

创新是第一动力, 而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各项创新活动应最终指向城市发展。芜湖城市建设呈现出“角”中有“廊”、“廊”中有“带”、“带”中有“港”的特色。“角”就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廊”就是G60 科创走廊,大力推进九城协同创新。“带”就是长江经济带,为芜湖建设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带来机遇。“港”就是芜湖港,正借力全省港口一体化、港航协同化发展的优势,做大做强港口经济。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芜湖实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等目标,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体系中,探索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创新之城。

猜你喜欢

皖江芜湖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小鲟”过皖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