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炳龙:把“昆山之路”铺到非洲大地
2019-09-20朱新国翟永桢武芳
文>>>朱新国 翟永桢 武芳
宣炳龙(中)送苏州丝巾
自称“资深开发区人”的宣炳龙,被冠以多个“头衔”:昆山开发区的“操盘手”、“昆山之路”的开拓者之一……
7月6日,中国开发区经验输出首个跨境设置的系统化、本土化、应用化专业培训中心在埃塞俄比亚江苏昆山(埃塞)产业园完成首期干部培训。73岁的宣炳龙第11次飞赴埃塞俄比亚“传送经验”。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建军在微信朋友圈里发文点赞:老先生两地奔波操作,付出极大心血,着实令人感佩。
“傻瓜”“契友”“慈父”称呼的背后,是一位退休“开发区人”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情怀与担当、自信与执着。
傻 瓜
“你傻瓜?”妻子和孩子的这句嗔怪,使有雄辩口才的宣炳龙认了:“我傻瓜。”
从上海飞抵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要经过至少12个半小时的飞行,过去5年内,宣炳龙已11次往返在这条“超长航线”上。
这一切缘于一次“个人讲学”。
2014年6月和12月,埃塞俄比亚总理顾问和工业部部长、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开发总公司首席执行官,先后赴昆山考察。他们对昆山建设开发区的成功经验赞赏有加,一致认为“昆山之路”可以学习借鉴。
2015年5月,受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和工业部托请,中国开发区协会(简称“中开协”)完成了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特殊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总体规划研究。中开协力邀宣炳龙加入埃塞俄比亚咨询团,用昆山开发区的成功经验,为德雷达瓦特殊经济区的规划落地、运营管理和招商引资提供指导。国务院原特区办老领导赵云栋也来电请他“出山”。
宣炳龙与埃塞俄比亚友人
2015年10月22日,宣炳龙随中开协埃塞咨询团一行,从北京出发,开启了第一次埃塞之行。能干会说的他用“同国情、共愿望,同勤劳、共命运”的所见所思,介绍昆山开发区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困难、开放发展经验。两个小时的报告,激发了与会埃塞俄比亚建设者的信心与热情。
首次埃塞俄比亚之行让宣炳龙深切体会到埃塞俄比亚人民虽与中国人民“同勤劳、共愿望”,但在发展工业和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方面,尤其需要“操盘手”式的运营经验和攻坚克难的智慧。
这次“传经”之旅,也拨动了他的心弦:把中国开发区发展经验传送到埃塞俄比亚、传送到非洲大陆发展中国家,是一条为非洲欠发达国家开发建设、开放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管理运营、项目与技术的“新丝路”,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下的一次“昆山担当”。
此后5年,一群在职或退休的开发区资深管理者,四次随他零酬劳“走出去”“登上门”,为200余名埃塞工业园中高级管理人员“手把手”传送经验。
契 友
对宣炳龙这位“中国朋友”,埃塞俄比亚总理府顾问阿尔卡贝不止一次地当面恳请:“您来埃塞工作十年,帮我们生一个‘儿子’。”
阿尔卡贝所说的“儿子”,是一座可以为埃塞俄比亚国家工业园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示范的产业园区。2017年5月29日,经济全球化与亚洲合作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与会的阿尔卡贝特邀宣炳龙到上海一聚。他不吝赞赏地向同仁们介绍宣炳龙:“这是一位有担当的中国契友。”
责任不丢,内容深化。2015年11月,结束在埃塞俄比亚“讲学”回到昆山后,中开协咨询团专家一行即被请到昆山,商讨援助埃塞工业园发展。宣炳龙的号召力和底气,源于一份“上书”和时任中共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小刚的批示,还源于他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江苏不缺席、昆山有担当”的信心。
当月底,一份向昆山市委、市政府呈报的《寻找突破口抱团走出去,打造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亮点——关于推动在埃塞建设昆山工业园的调研报告》,在两周之后即得到杜小刚批示。占满了首页纸边框的7项批示意见,做出了系统规划。次年2月1日,这份报告也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2016年6月1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在埃塞俄比亚总理府签署了《江苏省与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备忘录》。
同时在埃塞俄比亚的宣炳龙与另一支江苏企业家考察团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与江苏代表团会合后,即与埃塞俄比亚国家投资委员会签署了2项投资备忘录。“过去30多年来,我们通过对国外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三引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现在,我们有能力、有条件通过‘三输送’帮助非洲发展中国家开发和建设园区。”宣炳龙这样回复埃塞俄比亚友人,也这样动员昆山企业家到埃塞俄比亚“去看看”。受他的感召,昆山企业先后12批(次)组团到埃塞俄比亚考察投资。
慈 父
2017年11月10日下午,在昆山开发区管委会的会议室,第二批11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学员参加完结业典礼,守候在会议室外的宣炳龙给他们一一递上一条苏州丝绸纱巾。
“Ooooo Cute!”天性活泼的尼蒂亚连说了5个“O”,不成文句地表达那一刻对这个“老父亲”的感激。他们在昆山学习了一个月。每逢双休日,宣炳龙都与他们围坐,让每一位学员提出问题,然后一一解答。有时候,这些年轻人就依偎在他的身旁。2016年11月末,8名学员从“非洲屋脊”来到长江之滨,初冬的寒冷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宣炳龙带着他们选购冬装,有的学员还是第一次穿上羽绒服。首批学员班班长菲图姆说:“一种慈父般的胸怀与细致,让我们学到了先进的开发理念、精细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服务规程,更学到不惧困难的勇敢。”回国后,菲图姆担任了阿瓦萨工业园总经理。2018年9月,中国(江苏)·埃塞俄比亚深化产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发展对接会在昆山举办,菲图姆随团重返昆山,再次见到了宣炳龙,两人拥抱良久。
“从工业园管理运作,到招商操作、企业注册和变更服务,师傅的经验介绍易懂易用。”第二批学员班班长戴维说。自信而帅气的戴维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的年轻人,也是宣炳龙收授的“最后一个徒弟”,2019年还考取上海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这对师徒还在两地奔走联络,促成了上海大学法学院与埃塞俄比亚国立大学合作开展法律研究。
宣炳龙说,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昆山开发区的精心组织下,要把昆山(埃塞)产业园培训中心建成兼具理论学习交流与运营实践体验功能的实验区,建成埃塞俄比亚和非洲发展中国家工业园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招商服务的示范基地和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