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要素,实现持续发展
2019-09-19吕高愿
吕高愿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学校,担负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学校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聚焦和抓住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大胆创新和改革,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009年,我出任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校长。2012年,学校成功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实现了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的新跨越。回顾十年历程,对学校管理工作有以下四点思考。
一、扭住关键因素,夯实发展基础
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理念新、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2009年出任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校长的时候,面临的情况是:学校任课教师共198人。其中,45岁以上(含45岁)教师99人,50岁以上教师52人,35岁以下教师只有17人。
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50%,年轻教师数量非常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中老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但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青年教师有工作热情,但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足以挑起教学的重担。当时学校被认定的省市级骨干教师只有16人。
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显然不能适应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激发教师的职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是决定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同,对专业发展的期待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不同年龄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更不一样。因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才能实现教师队伍的真正发展。
在尊重现实、尊重教师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的“教师梯次培养”,对教师队伍的发展意义重大。
按照教师年龄结构,将教师队伍分成若干梯队,根据“分类培养、分层评价、分步提高”的原则,按照“渐进化、精准化、专业化、灵活化”的思路,针对每个梯队教师的实际,每学期开展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实施“教师梯次培养”以来,涌现正高级教师3名,特级教师3名,省级名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5名,省级教学能手9名,涌现市级骨干教师20余人。在2018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有9名教师获得“部级”优课。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证。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抓住教師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因素。
二、创新管理机制,激活发展潜力
公办学校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机制是20世纪的产物,缺乏活力。但公办学校的很多教师,包括一些领导,对这一“机制”已经习以为常,不敢逾越,缺乏主动变革意识。
公办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和机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释放学校发展潜力。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重新设置职能机构。
学校不再设立教务处、德育处等处室,按照现代学校发展和建立健全“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运行机制的需要,设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艺体实验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以及“高中学部”“初中学部”。
“教师发展中心”全方位负责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教学比赛等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事务;“艺体实验中心”主要负责各类学生活动以及学生事务;“信息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学校网络建设、信息化校园建设等事务;“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学校各类后勤服务保证等。“高中学部”和“初中学部”直接面对学生,负责教学和德育管理等具体事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四大中心”“两大学部”的建立,既能做到统筹管理,又能最大效应地发挥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学校实施“清单式”管理。每学期各职能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本部门的工作清单,按照清单推进部门工作,学校及时进行检查。“清单式”管理以责任明确、时间明确、目标明确、操作明确、检验明确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克服了原有管理方式模糊化所导致的职责不清、任务推诿等多种弊端,提高了管理效益,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管理机构的调整和“清单式”管理模式的实施,克服了公办学校人浮于事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激活了学校发展潜力。
机制改革与管理创新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聚焦课程建设,积累发展能量
课程是决定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要发展,一定要牢牢聚焦课程建设这个根本点,为学校发展积累能量。
随着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实施,学校在课程建设上,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从三个方面推进课程建设。
第一,坚决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的有效途径。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新的课程方案和教材体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新旧教材,在国家课程校本化上取得较大突破,有效落实了国家课程目标。
第二,努力实现校本课程多样化
为满足学校多元、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三大门类、三十种校本课程。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位于核心城区,学生的家庭背景多元,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家长资源,开发有助于学生全面、特色发展的课程。
第三,积极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化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未来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根据这一形势,学校积极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化。学校提出以明确主题整合学生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最终形成实践课程。如美术社团、管乐社团、舞蹈社团等,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活动层面,应通过制订课程规划,将这些活动整合为“才艺课程”。
德育活动整合成系统的课程,不再仅仅是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更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有课程规划,学生可以分学期有步骤地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空间和发展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更为学校持续发展积累了能量。
四、秉承学校传统,构建学校文化
学校是重要的文化场所,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对学校发展是潜移默化的,是持续的。
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学校的历史传统紧密相关。学校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历史传统中寻找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如果与历史切割,文化是没有根的,是不牢固的,也不能形成強大的感染力。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在百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深厚的文化,形成了“责任,博爱,自强不息”的校训。
“责任”意识,既是八十九中的百年传统,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有意义的教育应该以责任来提升教育的高度。
历史上,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这些铿锵有力的社会责任情感和行为,始终是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反观当今校园,一些教师的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精神颓废,职业倦怠;一些学生在学校和集体中责任感缺失,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严重,没有社会责任感。
21世纪,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走向合作与分享,责任将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之所以百年不衰,就在于“责任”意识已经深深根植在这个学校的灵魂中。“责任”意识,能够使教师积极进取,使学生努力学习。弘扬责任意识,办有责任的教育,坚持“责任立校”,这是百年历史留给这所学校最重要的启示,也是这所学校的文化之根。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以“责任”为灵魂,培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学校发展后劲十足。近几年,1人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西安市师德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西安市“最美教师”,3人被评为西安市新城区“卓越教师”。
学校文化建设,关乎学校持久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作为学校管理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一定要善于扭住影响学校发展的若干关键因素,勇于改革和创新,如此才能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