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着力建设教育强省筑牢教育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2019-09-19王海波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部署,2019年1月26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陕发〔2019〕5号,以下简称省委5号文件),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加快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国必先强师,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以贯之地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加以重点强调,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提出教育工作“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明确“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给予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极高的定位。

学习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历次重要讲话,我们可以看到总书记始终将培养造就“好老师”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3年教师节慰问信、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讲话、2015年给贵州国培班学员回信,到2016年视察北京八一中学讲话、2016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18年北京大学“5·2讲话”、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2019年3月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职业性质——筑梦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师就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职业期待——“四有”好老师。一个人能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能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能够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总书记提出,好老师的标准是要做到“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职业担当——四个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职业方向——四个服务。广大教师要立足岗位、胸怀天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发展路径——四个相统一。广大教师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职业心态——四心从教。我们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我们期待能让所有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工作定位——极端重要。习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明确要求,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基础工作来抓。我们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工作重点——三大领域。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清除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二是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三是關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让人羡慕的职业。

职业理想——六要。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四个引路人”为要求,以“四个服务”为方向,以“四个相统一”为路径,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通过对习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我认为省委出台5号文件,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以下简称中央4号文件)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上体现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显著转变,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我们要通过转变观念,解决一些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教育发展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我们要通过强化培养,改变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问题,解决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建设、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改变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充分表明没有教师队伍建设的现代化,就没有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能。

三是陕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陕西省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骨干队伍不断壮大,全员素质显著提升,教师的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教师数量方面。我省教师队伍数量相对充足、结构相对比较合理。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65.05万人,专任教师49.89万人。其中,幼儿园(含学前班)专任教师9.29万人、小学专任教师16.42万人,初中专任教师9.85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5.74万人,工读学校专任教师32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408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4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7.04万人。

职称结构方面。我省教师职称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小学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占40.67%,副高级以上占36.25%;初中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约占13.32%;高中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约占24.31%;高校教师副高及以上职称占44.05%。

学历结构方面。我省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9%,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7.64%;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92%,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06%;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6%。我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实现。高校教师队伍逐步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历史问题积累多,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和增量还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亟待深化和加强。

教师培养方面。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还没有彻底打通,师范教育有所弱化,全省108所高校中只有4所师范院校,而且师范专业的比例还不高。

教师编制方面。受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政策以及生源减少导致重新核编后总量减少、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边远艰苦地区有编难补、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中小学幼儿园女教师集中生育休产假、幼兒园未开展核编配备工作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小学幼儿园不同程度上存在师资短缺问题。我省目前中小学教师中,50岁及以上人数比例较高(城市学校10%~15%,农村小学20%~30%),而近年来,全省中小学招教人数低于教师队伍自然减员数,青年教师无法足额补充,各级教师队伍总人数呈下降趋势,且未来几年,这一矛盾将愈加突出。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地处偏远或经济落后地区的中小学,体音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数量紧缺,直接影响到相关学科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据初步统计,全省中小学编外聘用教职工4.37万名,编外聘用专任教师3.6万名,中小学、幼儿园编外专任教师分别占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约7%和约40%。

教师待遇方面。客观地讲,我省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在全国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居全国较低水平。二是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面偏窄。目前,我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412元,仅覆盖43个集中连片特困县5.8万名乡村教师,且这部分资金由中央奖补完成。据了解,同是西部地区的四川、甘肃覆盖省内全部贫困县乡村教师,重庆、宁夏覆盖全体乡村教师,覆盖面均比我省广泛。

师德师风建设。有效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时有发生。涉事教师虽然被严肃处理,但给教育和教师形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质量方面。多年以来,我省还没有培养出于漪、李吉林、李镇西、魏书生这样的教育家型教师,还没有李希贵、刘彭芝这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校长。

我省要坚持不懈地涵养铸就教育家型教师集群,培养造就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省委5号文件的出台和落实,就是要解决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短板。

二、强师必先尊师,全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省委5号文件全面规划了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概括起来是“四项原则,两个目标”,即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素质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地位待遇为保障,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地位待遇逐步提高,待遇保障机制更趋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建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市县教育局长,理解文件精神,抓好落实,就要深刻领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

教师发展,师德为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好老师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高尚的师德一定是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的职业属性决定师德师风必须作为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1.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根本。新时代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从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抓起。全面从严治党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体现,就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3.抓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实施骨干体系“双领计划”。按照中央4号文件的部署规划,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近十年来,我省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强师计划,累计评选中小学“三级三类”(省、市、县三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7351人、特级教师513名、正高级310名;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85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6名,陕西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56名。

下一步,我省的工作任务:一是推进中小学省市两级、卓越校长、教育家型校长两类的“两级两类”骨干校长培养计划,完善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骨干校园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造就数千名骨干校长队伍。二是在继续开展“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强师计划的基础上,推进新一轮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造就十万余名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实施“卓越校长领航计划”和“三秦名师领军计划” 的“双领计划”。打造一批陕西教育领航领军人才,积极培育骨干,带动全员提升,为我省培养一大批能够引领陕西教育基础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家型的教师和校园长。

4.抓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实施培训能力建设计划。为保证“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强师战略的深入实施,必须实施培训能力建设计划。一是重点建设20个左右承担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培训任务的省级教师示范性培训基地,培育200个承担示范性教师实训基地建设任务的中小学校。二是推动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研、科研和电教部门实质性整合,建立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逐步形成省市县校多级联动网格化教师培训体系(目前,我们有些市县或是机构缺失、或是功能不全、或是整合不到位)。三是加强对教师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管理工作,推行培训者资质认证制度,全面落实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加大精品特色课程研发力度。四是整合全省教师培训公共服务资源,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师培训”大平台。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在本级财政列支专项培训经费。

(三)坚持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底线要求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现代化。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支柱,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点燃乡村教师心系乡村教育事业的热情,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乡村教育质量提高,才有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抓好4件事。

1.要拓展补充渠道。省上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特岗教师计划,适当扩大教育系统人才招考计划;扩大实施省级乡村教师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定向补充和改善乡村教师队伍;鼓励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的“银龄计划”。

2.提高生活待遇。我省2015年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以来,吸引了大量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象大为改观。总结这一经验,省委5号文件突破现有范围,2019年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国贫县乡村教师,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各市、县(区)要及时配套资金,细化实施办法,按照“越往偏远、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实行差额化补助。

3.深化职称改革。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县及县以下中小学教师参与职称评审允许所教专业与所学专业或教师资格证专业不一致,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4.提升能力素质。全面支持乡村教师校园长专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和省、市、县级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全学段、全学科设立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批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立乡村教师校园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各市县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并规定乡村教师培训经费比例。各乡村学校要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四)坚持把激活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作为改革出路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化教师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是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前提。省委5号文件从规范和创新编制管理、完善准入和补充制度、推进“县管校聘”、深化教师职称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教师职业良性退出机制、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八个方面,提出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设立教师编制临时周转户、强化教师编制市域调剂、推进县域内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等改革举措,打通教师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教师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多个部门,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要主动作为,做好系统规划和宏观管理,要发挥好协调和参谋作用,担当起为教师队伍建设宣传政策、争取支持、创造条件的责任。

1.教师编制管理要盘活。解决教师编制问题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教育供给结构优化等新形势新要求,教师编制与教育事业发展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山东省为全国创造了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山东省在国家编制政策框架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打破部门条块管理界限,破解編制管理难题。他们在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构建起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特殊情况适当倾斜的编制核定标准。一是完善编制核定标准。对达到标准班额数的学校,按国家2014年生师比标准定编制。对乡村小学、教学点等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学校,按班师比配备教职工,小学每年级(教学班)配备2.4名、初中每年级(教学班)配备3.7名。对教学改革任务重、育龄妇女多等特殊情况的学校,按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适当增加编制。充分考虑城乡、校际、“全面二孩”政策等因素,按照生源基数和新核编方式,核定中小学编制78.2万名(核增1.3万名)。二是设立周转编制。机构编制部门在编制总量范围内,充分利用事业单位改革和精简压缩以及高校、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后收回的编制,设立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周转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量,主要用于满编超编学校补充急需专任教师。通过教师自然减员,周转编制教师转为中小学编制。全省各市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2.2万名。同时,制定幼儿园、特教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缓解长期以来挤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问题。

目前,我省也在探索盘活教师编制管理的做法。一是尽快完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依标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二是探索编制临时周转专户和编制在市域内调剂机制,超编满编的地区可设立教师编制临时周转专户,确保所属中小学按需补充配备教师。三是深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

2.教师准入退出要有序。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补充制度,同时建立教师职业良性退出机制,是保证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确定了八项原则:第一,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今年将启动这项工作。第二,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招聘办法,根据编制空额或教师自然减员数及时补充专任教师,确保退补相当。加大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学前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第三,积极实施中央特岗计划,不断扩大实施范围和规模,鼓励优秀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学位。第四,进一步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畅通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第五,强化教师编制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有编不补”和长期聘用代课人员。第六,建立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制度,扩大优秀教师专项支教计划和“三区”人才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实施银龄讲学计划。第七,严控城市学校私自聘用农村及薄弱地区优秀骨干教师,引导人才有序流动。第八,对于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生活品德、学术道德等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对不能胜任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或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合格的教师,调整到其他非教学岗位。

3.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深化。一是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下放高等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审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加强对高校规范用权的监督。二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立正高级职称。三是逐步下放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权限,由设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评审。四是优化教师岗位设置结构,进一步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五是进一步完善各类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把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条件,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予以适当倾斜。

4.“县管校聘”管理体制要推进。要切实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归口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和人社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对县域内教师和校长统一管理、按需配备,学校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逐步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符合学校办学规律的管理体制,不断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5.探索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校长选聘、职级管理、考核评价和交流任职制度,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

深化教师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应注重保障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教师队伍。要用心留住那些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引导他们潜心教书育人。通过改革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让醉心于教学的“老实人”不吃亏。同时,给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上升以充足空间,打造一支富有理想、创新意识、闯劲干劲,以及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学校管理人才队伍。

三、尊师必先优师,动员全社会为优秀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广大教师的“娘家人”,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提升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抓好教师队伍,各位教育局长要有境界:

一要有国际视野,充分认识教师重要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提出“世界教育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正在愈来愈倾向于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面对未知的未来,世界各国都把优秀教师的培养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都在担心优质教师和学科紧缺教师的供给问题,如何培养优秀教师,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是各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明天而教育”的信念,深刻认识到,比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更为珍贵的是人力资源,持续走向以“立教”而“立人”、以“立人”而“立国”的教育新境界。1994年,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提出“教师是开启世界未来的钥匙”,如果教育的宗旨是拓展人类明日的创造空间,那么教师的价值就在于开启个人乃至世界未来的幸福之门。2016年3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卓越教育无处不在》白皮书,对卓越教育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推行卓越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其中关于教师聘任及流动机制、优秀校长的培养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们提出让“伟大的教师”无处不在,能出现在需要他们的任何地方;强调“伟大的领导者”是教育体系的核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大家都知道,芬兰的基础教育世界领先,芬兰在世界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测试中,一直名列前茅。芬兰教育质量高的重要原因是其确保教师地位高的社会制度文化,一是社会地位高,教师排在所有职业中最受推崇、最受尊重的位置。二是教师资格门槛高,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要求必须有硕士以上学历,还要经过层层选拔,并把入职教师的学业成绩、积极人格、人际关系、奉献精神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考核。三是工资待遇高,2010年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芬兰一位具有15年教龄的老师,年薪可达到4万多美元,如果折合人民幣大概在30万元左右。芬兰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要有教师情怀,努力保障教师的待遇。

教师待遇有保证,才能安心工作。落实省委5号文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对教师有深厚的情怀,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保证他们的待遇。要争取各级政府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一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到2020年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二是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绩效工资标准,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由学校统一管理、自主分配。三是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积极救助帮扶家庭生活特别困难教师。四是重视乡村教师待遇。落实中央关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9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贫困县区乡村教师,2020年全省范围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做到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加快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三要有尊师之心,努力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期间说,“教育质量是被尊敬出来的”,提醒我们要尊重教师。中央4号文件提出要“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把教师队伍的地位问题提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尊师先要认识教师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央4号文件明确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表明党和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其意义重大。对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特殊身份”的认同,凸显出教师职业和国家公职人员一样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这一法律地位的明确,将直接带动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的提升。我们要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对在师德、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对全省乡村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在职乡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授予“陕西省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每两年组织一次申报评选工作,每次奖励500人,每人奖励1万元。获得“陕西省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可优先推荐参加“三秦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还要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教师职业的光荣和尊严,需要正面宣传和政策引导。“三秦最美乡村教师”、“陕西省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的评选及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将有力地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环境和生动局面。

四要有服务意识,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省委5号文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证政策落地见效”,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教师的殷切希望与关怀。推动省委5号文件精神落地见效,是关乎民生,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大事,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作为,推动教师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

一是组织保障要有力。我们要处处为教师着想,积极为教师争取支持,就要宣传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充分信任和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地位,优先谋划、优先保障、优先满足。要突出教师工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教育部门牵头,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配合,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市、县级党委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督查督导工作的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二是经费保障要有效。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教师队伍建設的积极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结构,落实经费保障机制,严格经费监管。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宣传典型要有声。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需要我们树立好老师的典型。我们要善于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要为教师发声,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及时宣传教师工作的先进典型、工作经验和有效举措。深入挖掘和弘扬新时代教师队伍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时代楷模,宣传教师职业形象,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四是责任保障要有为。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教师工作专项督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不能及时解决而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责,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各项政策制度落地生根,真正取得实效。

教师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一支队伍,是中国教育的“脊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要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是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于2019年6月14日在陕西省2019年第一期市县教育局长高级研修班上的报告)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教育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寒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