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序Logit模型的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分析

2019-09-19黄钧瑶张园园尚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满意度影响因素

黄钧瑶 张园园 尚敏

[摘要]政府是巨灾损失补偿主体,明确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对了解养殖场户生产需求,弥补利益缺位,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东潍坊洪灾区430份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洪涝灾区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430个受访养猪场户中,60人对灾害补偿表示满意,245人表示一般,125人表示不满意;其中,自有资本比率、设备损毁程度、养猪业前景预测、政府引导、政策执行评价等5个因素对洪涝灾区养殖场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洪涝灾区

[中图分类号]F840.6[文献标识码]B

我国生猪产业体量巨大,养殖量超过世界56.6%,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台风、寒潮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畜牧养殖损害严重,对于政府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工作要求不断提高。2018年8月,受“温比亚”台风影响,山东潍坊出现罕见大降雨,河水倒灌使得沿岸村落相继被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亿元,生猪死亡5.47万头,山东省减灾委、省民政厅紧急启动Ⅲ级救灾应急响应,下拨应急资金1100万元。山东作为猪肉供给核心发展区,此次洪灾致使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畜牧养殖生产抵御灾害脆弱性,以及政府相关补偿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直接制约养猪场户对政府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及后续再生产积极性。

随着“三农”政策开展,对养殖场户研究成为各界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受有限理性影响,陈利等(2013)及于田歌等(2018)分析研究认为养殖户决策过程中会出现考虑不周的风险防控行为,目前灾害风险管理仍需政府积极诱导使农户灾害风险管理方式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方向转变。基于规模养殖户视角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李亮等(2016)指出单一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忽略养殖情况多变性,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府投入服务效果。同时白裕兵等(2013)及付文凤等(2017)表示“自上而下”的行政政策形式,忽略养殖户需求的公共服务供给,其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间接降低政府服务产出。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养殖长效机制,刘明月等(2017)印证政府制定的补偿政策可以有效分担养殖户的直接损失,极大预防和控制疫情的事实。运用因子分析,周振等(2014)对搜集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出影响农户灾害管理满意度的多方面因素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刘雪芬等(2013)和浦华等(2014)分别表示作为畜禽生产主体的养殖户,其生态认知和行为决策直接关系着相关产业链的产品质量水平及环境保护程度,对于公共服务是否满意是决定国家制定疾病防控政策的关键。张园园等(2014)表示养猪场户对生猪产业扶持体系认知水平反映政策前期落实情况,有利于体系监督。朱丽君等(2018)表明政府补偿标准应以农户满意度增加比例最大值为限,明确补偿对象及补偿费的计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受灾养猪场户利益诉求关注较少,生猪养殖巨灾损失情况及政府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识别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灾害补偿满意度提高的建议,对于强化灾害补偿公众监督,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增强体系实施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以山东潍坊洪灾区为研究样本采集地点,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2018年11月,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500份,剔除关键数据缺失及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430份,有效率达86%。为确保样本代表性,较大程度、较为准确全面反应数据特性,采取调查员入户一对一访谈和网络平台问卷发放相结合的调查形式。

1.2 样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养猪场户决策者男性占比76.51%,符合养猪场户大多为男性的社会就业现状;40岁以下占比75.5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6.05%;鉴于调查时间为洪灾发生三个月后,洪涝灾区的补偿及再生产恢复行为大多已进行,研究养猪场户对于政府扶持满意度具有一定时效性和准确性。样本基本特性如表1所示。

2 洪灾区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1 理论分析

受灾养猪场户自身利益需求与补偿政策的差异表现为灾害补偿满意度。巨灾过后,养猪场户养殖机械设备、生产居住必需品大量损毁,致使生活困难,生产恢复积极性降低,其作为养殖生产主体,受生理、心理影响,易作出自我满意度高的“非理性”行为决策。

养猪场灾害补偿满意度,不仅受到受灾损失程度、政府扶持力度、补偿金落实情况等影响,还受到养殖知识技术掌握程度、生产开销、行业社会现状及前景预测的制约。由于养猪场户个体内在差异及致险因子的不确定性,影响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评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结归纳已有研究,本文选取调查个体特征、经营特征、组织特征、认知特征、环境特征共5类自变量进一步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

2.1.1 个体特征。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受养殖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养殖决策者以男性为主,面对洪灾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决断能力更强。养猪场户年龄越大,养殖年限越长,较多以养殖生产经验进行恢复工作,对于政府灾害补偿期望值较低。同时,文化程度会影响养猪场户决策者的信息获取渠道、方式和实效性,文化程度越高,更易接受新知识和技术,生产恢复过程机会较多。

2.1.2 经营特征。经营特征包括自有资本比率、是否参加养殖保险。一般地,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及生产习俗影响,养猪场户大多以自有资本作为养殖开销来源,资金流动性差,巨灾损失后过分依赖于政府巨灾损失补偿管理与投入,生产恢复困难加大。而灾前参保相关养殖保险,損失承担逐渐向保险公司及养猪场户自身转移,对于巨灾风险应变能力较强,较少依赖政府组织帮助。

2.1.3 组织特征。组织特征主要是指是否加入合作组织、是否组织培训。合作组织为养猪场户提供行业日常信息保障,提高养猪场户的组织化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减少巨灾损失再生产困难,增强对政府风险管理满意度;养殖培训为养猪场户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满足生产需求,改善养殖方法,提高养殖效果。

2.1.4 认知特征。认知特征包括损失总额、设备毁损程度、养猪业前景预测。一般情况下,灾害发生频繁地,养猪场户受灾损失越大,设备毁损程度越高,对于减灾需求越强烈。同时人们对风险感知主要从自身经历出发,注意力集中于灾害引发的现有损失,缺乏远见和大局意识,一定程度下影响养猪场户在现有环境条件下的理性行为决策。养猪场户风险偏好程度及未来行业走势判断与政府相关措施拟合对应程度,直接影响减灾恢复效果,并最终影响养猪场户对政府相关举措的满意度。

2.1.5 环境特征。环境特征主要包括政府引导、补偿额度、政策执行评价。养猪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很大程度反映政府受灾补偿及相关再生产工作的组织落实情况,是衡量政府执行效度的标准。政府防灾减灾补偿措施落实越到位,补偿额度越接近养猪场户利益需求,养猪场户对灾害补偿满意程度越高,后续再生产恢复行为越积极。

2.2 变量选取

本研究分析影响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因素,因此本质上因变量为间断性选择,通过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将影响因素(自变量)概括分为个体差异、组织特征、受灾及行业预测、政府服务变量共四组,根据前期预测及试点调查实验,筛选出如下极有可能影响养猪场户生产恢复行为的因素(见表2)。

2.2.1 模型构建。养猪场户对灾害补偿满意度存在多种选择,为有序特征的离散变量:“不满意”为0,“一般”为1,“满意”为2,本文采用多元有序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洪灾区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克服二元Logit的不足,更为准确现实。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假设(y*表示观测现象内在趋势,不能被直接测量),选择规则为:

式(1)中,r0

假设残差项ε服从Logit分布,得到有序Logit模型概率形式:

式(2)中,j表示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等级(j=0,1,2);i表示样本序号,Xi为自变量;β为估计参数。

2.2.2 模型结果分析。运用Spass23.0检验原定假设为:是否放入自变量(政府执行评价、自有资本比率、设备毁损程度、补偿额度、损失总额、养猪业前景预测、政府引导、是否参加养殖保险、是否参加合作组织),两种情况时模型质量均一样;同时模型整体P值小于0.05,拒绝原定假设,放入自变量具有有效性,模型构建有意义,如表3所示。

(1)经营特征对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自有资本比率对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回归系数为0.641,通过1%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自有资本比率正向影响养猪场户满意度,依据风险感知理论和行为科学原理,风险认识决定行为选择,行为指向影响目标满足。客观风险的差异决定了人们的风险感知具有较大差异性。养猪场户受微观个体的内在约束与外部环境影响,其风险偏好和行为选择呈现出非一致性,养猪场户家庭资金整体分配程度直接决定风险承受能力大小,养殖开销来源以自有储蓄为主,巨灾对家庭经济打击越大,期间政府补偿可以极大降低养殖户损失,提高养殖户政府满意度。

(2)认知特征对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设备损毁程度对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回归系数为0.421,通过5%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设备损毁程度正向影响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即设备损毁程度越低,对于政府生产恢复工作越支持,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越高;养猪业前景预测对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回归系数为-0.777,通过1%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养猪业走势预测反向影响养猪场户满意度,即预计养殖业持续走高的养猪场户对生产恢复积极性越高,行为决策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安排指导,政府公信力加强,体现出我国传统养殖生产行业尚未建立完善损失分担及补偿机制。

(3)环境特征对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影响。政府引导对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回归系数为1.290,通过1%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政府引导正向影响养猪场户满意度,体现出政府在养猪场户生产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政府应大力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受灾养猪场户适时补栏,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政策执行评价对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的回归系数为0.882,通过1%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养殖政策执行评价正向影响养猪场户满意度,体现出政策执行效率对养猪场户生产恢复信心的影响,即政府切实保障受灾养猪场户利益,鼓励积极恢复生产建设,提升养猪场户的生产动力,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山东省潍坊市养猪场户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洪灾区养猪场户灾害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其中研究结果表明:自有资本比率大、设备损毁程度小、养猪业前景预测越好、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执行越及时,洪涝灾区养殖户政府满意度越高。基于上述结论研究,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如下:(1)养猪场户自身应提高家庭资金多元化及灵活性,增强巨灾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对政府指导行为的依赖程度,促进受灾损失的自我承担及生产恢复积极性。(2)养殖合作组织需加大养殖保险的普及宣传,提高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推广与投入,在缩小养猪场户养殖成本的同时,增强其风险预防及承受能力,降低养殖易损性。(3)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提高损失补偿及生产恢复指导工作效率,优化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加强综合风险防控与管理来降低社会脆弱性,规范政策执行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与服务功能,以增强养猪户政策认同及政府满意度,为政策进一步落实提供群众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利,谢家智.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满意度的测量与减灾行为研究——基于15个省524户农户的入户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3(4):56-62.

[2] 于田歌,刘玮,杨志凯.行为决策视角下养殖户生态技术采用行为研究[J].南方农业,2018,12(21):168-170.

[3] 李亮,浦华.规模养殖户对疫情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6):15-21.

[4] 白裕兵,浦华,李亮.规模生猪养殖户对疫病防控服务的满意度[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1):95-96.

[5] 付文凤,郭杰,欧名豪,等.成本效益、政策认知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补偿满意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5):138-145.

[6] 刘明月,陆迁,张淑霞.基于养殖户上报疫情和恢复生产的禽流感补偿标准研究——以宁夏中卫沙坡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2):258-266.

[7] 周振,张明.基于养猪场户视角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4(10):72-76.

[8] 刘雪芬,杨志海,王雅鹏.畜禽养殖户生态认知及行为决策研究——基于山东、安徽等6省的实地调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0):169-176.

[9] 浦華,刘向东.生猪养殖户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基于安徽省规模生猪养殖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194-199.

[10] 张园园,孙世民,彭玉珊.养猪场户生猪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认知度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4(4):55-59.

[11] 朱丽君,渠丽萍,陈文昕,等.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8,40(2):299-309.

猜你喜欢

满意度影响因素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