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对高中生物课堂融合信息技术的思考

2019-09-19黄秋玲马姜明亢绍卿陈冰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核心素养

黄秋玲 马姜明 亢绍卿 陈冰凤

摘 要 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从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融合的含义、必要性、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等进行思考,阐述相关注意事项,为教育工作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参考,同时希望引起同行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视。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融合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为了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深层变革,甚至有可能重塑教育业态。今天,在学习生物学课程中发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已是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教育经历。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物在教学中多被视为“副科”,其所拥有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实验教学多,知识点抽象,造成生物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多为纸上谈兵。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繁杂、抽象知识点的呈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更多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如何把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融合是现今很值得我们关注和推崇。

1何为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相融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也被定义为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通常有视听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与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融合可认为是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融为一体、合为一的相融阶段。简单地理解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把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内容经过数字化处理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2高中生物课堂融合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需要高中生物课堂融合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中必修课程《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性必修课程《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是学生将来就业与专业发展的基础,它们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大概念的理解,拓展生物科学与技术视野,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课程包括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拓展课程,以期为学生进步学习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能认识到生物学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本文以必修课程《分子与细胞》中第3章的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为例,具体阐明高中生物课堂融合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对这节的学业要求是: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活动。对此设计教学目标如下:(1)生命观念:通过对比分析各细胞器,能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阐明细胞各部分的分工与合作。(2)科学思维:尝试制作真核细胞模型,并进行归纳分析,论证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理性思维。(3)科学探究:分组开展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提高实践能力。(4)社会责任:通过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班级里能够各司其职,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亦如此。

本节知识点抽象,教师要组织好教学内容的呈现,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学生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灵活体现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在目前教学技能中,口头的生动描述不足以带给学生生动化的情境,需要诸多图片、视频、3D模拟等信息教学资源形成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3高中生物课堂融合信息技术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在中国,不论城市和乡村,大部分中小学几乎实现了网络覆盖,不同程度地享有各种学科和教学的数字资源。高中生物课堂融合信息技术的实现途径有课件、视频、微课、APP软件,3D动画等。

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生物课堂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视为一种工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激励情感,同时,信息技术具有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共享资源等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动手能力在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培养,从有意识到无形中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书中有丰富多彩的插图,生动的结构描述,易于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

以必修课程《分子与细胞》中第3章的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为例,通过精心制作多媒体素材,将课本插图片生动化,文字凝练,集声、像的綜合表现功能于一体的课件,美轮美奂显示出各细胞器之间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凸显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这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能够贯穿生命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性学习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上爆发力强,也是最取巧就是播放视频。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包含着图文声像一体,展现形式直观、形象能给予观看者强烈的感官刺激的优秀视频与生物课堂教学结合,能为学生再现生动的情境,在教学信息传播中具有实效性。在学生尝试制作真核细胞模型前,可播放细胞内各部分结构之间的进行的整体运行,由此把握细胞整体,增加感性认识。若想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教师可以制作突出主题而精的微课:社会上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分别做着不同的工作,但他们都是不约而同地在为社会做贡献,如军人、环卫工人、农民工、教师等。然后分享在主页或拷贝在电脑上,学生课后可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微课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正式学习,也可应用于非正式学习。针对不同的需求,教师制作不超过10分钟,最好少于6分钟的突出主题而精的微课,某种意义上可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4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相融的注意事项

有研究表明,人的学习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3.5%是通过嗅觉,1.5%是通过触觉,1%是通过味觉。从此可以看出,视听结合的记忆效果要优于只运用视觉或听觉通道的记忆效果。然而教师为了直观,喜欢插入大大小小的彩色斑斓的图片,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图片所吸引,进而分散了对学校内容的注意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有教学意识的回归,该用的插图、声音的宜少而精,可用可不用的则坚决不用。

其次,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是把握不好,课件变成了“搬了家的教案”,教师成了“放映员”;在特定情境中,师生之间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变成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教师作为一个灵活个体,需要作为以不变应万变的武器。通过艺术性的动作和饱含情感性语言配合信息技术向学生描绘情景、解释概念、叙述事实、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中切不可忽视教师自身条件的优势。

最后,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5展望

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使教育社会化,使生活学习化。高中生物课堂融合信息技术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学世界,增大生物知识量有更高的创新空间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融合进而走向创新发展是接下来教育改革必然的趋势,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掌握必要的教学信息技术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 赵琳.科学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 任莉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比较与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6(17):13-14.

[5] 何先友.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课堂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
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