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精准发力 攻坚克难
2019-09-19
云南是财政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和样本。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260.95亿元,增量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建设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力支持和保障。
拔穷根:全力攻克脱贫“硬骨头”
沿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盘旋,越过波涛滚滚的金沙江,跨过约千米的海拔落差,一个美丽但被贫穷所困的县城——永胜县,映入眼帘。
“目前,永胜县的深度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寒冷凉山区、干热河谷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永胜县委副书记魏高明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为支持永胜县爬坡过坎,中央财政相继投入帮扶资金3.09亿元,引入帮扶资金1.14亿元。此外,永胜县还整合了3.5亿元涉农资金,推动脱贫工作加力增效。
在县城西边,易地安置点梨园小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成后,这里将迎来近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改善薄弱的基础设施,是脱贫攻坚的另一个着力点。
去年年底,地处金沙江腹地深山中的东山乡完成了通乡油路改扩建,以往通往县城三个小时的车程因此缩短至一个半小时。
“这一下子改善了乡里核桃、花椒等農产品运输难的问题。”永胜县扶贫办副主任赵阳光说,通过实施多个油路改扩建项目和交通补短板项目,永胜县已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组组通达”。
投资4亿元新建民族中学,着力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机制,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强化兜底保障,真正做到一户不留、一户不漏……
“随着一项项举措落地实施,永胜‘两不愁基本实现,‘三保障正在巩固。”永胜县副县长王鹏说。
增后劲: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
脱贫攻坚越是进入冲刺阶段,越要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发展产业,正是摆脱贫困的长效机制。
涛源镇的软籽石榴、松坪乡的反季羊肚菌、东山乡的原生态家禽……受益于财政资金的助力,一个个新兴产业替代了永胜县曾经的低产值产业,带领群众脱贫增收。
在程海镇崀峨村,百亩食用玫瑰产业发展了起来,朵朵娇艳的玫瑰不仅给村里增添了美景,更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年底就能给每户贫困户分红3300元。项目平稳运行之后,预计可为每户贫困户带来7000多块钱的收入。”永胜县程海镇崀峨村第一书记颜铭说。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景谷县曾是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在威远镇香盐村,大部分村民在当地一家龙头企业——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的帮助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该公司不仅帮助村民发展种植,还提供多个劳务岗位,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全县有19家龙头企业加入了产业扶贫的行列,带领着数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把产业做大做强。”景谷县委书记罗景华说。
给予每户建档立卡户5000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每户建档立卡户可申请5万元以内的财政贴息金融贷款……景谷县围绕产业扶贫推出了一系列举措。2018年,景谷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已近7千元,和2014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今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景谷退出贫困县。
“产业建设,是‘造血扶贫的关键,要精准施策,抓对接、抓见效,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自主致富。”罗景华说。
强监管:为脱贫攻坚供好“弹药”
打赢脱贫攻坚战,资金保障是关键。
近日,今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260.95亿元已全部下达,连续4年保持每年200亿元增量。新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在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保障之外,中央财政还加快建设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对扶贫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坚决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
记者在永胜县仁和镇看到,该镇投资15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租种芒果树、软籽石榴树,并为这一项目设定了种植数量、质量、成本等产出指标,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全年总收入、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等效益指标和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满意度指标等多个绩效指标。
“永胜县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全口径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初步建立起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长效机制。”永胜县副县长董承军说。
他表示,通过为资金管理使用“定规矩”“定用途”“定目标”“定基础”,为资金效益发挥“定时间”,为资金使用主体“定红线”,永胜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这将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提供关键“弹药”。(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