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新时代的精气神
2019-09-19宋程
宋程
今年刚入夏,我将住在农村老家的父母接到城里小住几天。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连着几天晚上都是匆匆吃上几口饭就往外走。问她去干啥,她一脸兴奋地说:“跳广场舞啊!”
据我观察,每个广场舞队伍不仅有统一的着装,而且舞步都很流畅协调,跳得不好会很不受待见。于是,我笑着给她泼了冷水:“你刚来这么几天,能跟上人家的节奏吗?这么大岁数了,别让人家说你几句再影响心情。”
听到我说这话,母亲的笑容立马收住了:“别以为只有你们城里人会跳,我们村里跳的花样一点儿也不比这儿少,我在村里舞队那可是主力!”说完,把门一甩,走了。
正坐在沙发上看新闻的父亲见我一脸窘状,便对我说:“你好长时间没在老家生活了,你不知道,现在农村都建起了文化广场,每天的活动可多了,热闹程度不次于城里。”
自从13年前来到市里工作,我确实很少回老家住。在我的印象里,村民的日常生活很单一,农忙时还有点儿营生,等到农闲时,不是蹲墙根儿扯皮,就是聚在一起喝酒耍钱,喝多了就打架斗殴。虽然村与村不同,但这些“节目”基本差不多。
“现在的生活,跟过去真是没法比。五六十年代那会儿,哪有什么娱乐活动啊,不是捡牛粪就是打扑克。”父亲接着刚才的话茬说,“你还记得咱家的老邻居于大伯吗?他都成村里的‘歌唱家了。人老了,反倒越活越有奔头了。”
于大伯还能成“歌唱家”?我难以相信。于大伯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泼皮”,经常在村里挑事儿,不是赖人家的孩子偷他的鸡,就是说别人家的牛踩了他家的苗。每當村干部来评理时,仗着自己有一副大嗓门,他“无理也要吼三吼”。村里人都不愿意跟他说话,怎么还能捧他?
怀着好奇,这次送父母回村后,我在村里待了几天。
父亲说得没错,无论白天晚上,村里的文化广场都是热闹非凡。这里曾是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2010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3000平方米高标准的文化休闲广场在这里落成——不仅能健身、能溜冰、能跳舞,而且体育设施、景观灯、休闲座椅一应俱全。在广场四周的长廊上,还绘着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漫画,寓教于乐。连着几天,我都在此看母亲跳广场舞,看父亲打太极拳。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见到了村里的“大明星”于大伯。那天,我正在广场上散步,只见十几名身穿水兵舞舞服的大爷大妈正兴致盎然地排练节目,领头的正是于大伯。没等我上去打招呼,于大伯的大嗓门先亮起来了:“小程,你见识广,快过来给我们的节目提提意见。村里准备国庆节举办联欢会会演,我们的节目想拿第一名呢!”
音乐响起,伴着于大伯激情澎湃的歌声,舞蹈队队员踩着节拍,迈着整齐的舞步,灵巧地抬腿、转身。他们跳得欢乐,我看得沉醉。
过去的“麻友”成了现在的舞伴儿,曾经的“对头”也处成了朋友。文化广场的建成,为村民打开一片生活的新天地,搭起一个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平台,人们摒弃了陈年陋习和不良嗜好,以健康的姿态共同舞出了新时代的新风尚。
不管是于大伯还是我的父母亲,他们不再是过去麻木、狭隘的样子,而是充满了精气神。这是国家的发展带给他们的精神红利。
我想,无论于大伯他们的节目是否完美,都是献给新中国70周年生日的最好礼物。
(作者单位:富锦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