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2019-09-19陈东强

中小学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朱永新教育工作者中心

陈东强

当今世界,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接踵而至,日新月异。教育领域也不例外,MOOC、STEAM课程、项目式学习等此起彼伏,风靡校园;以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等为主题的各种论坛会议、专题研讨接二连三。现实似乎也正如人们所言说的那样,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但是,未来的教育究竟会朝向哪个方向?未来的学校到底将有怎样的改变?我们究竟如何面对未来?面对这些当下教育工作者常常萦绕于心、纠结于怀的问题,朱永新老师的新著《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以下简称《未来学校》)给出了有理有据、清晰明确的回答。

这是一本纵观古今、连接中外的书。《未来学校》站在全球视野,纵观古今中外,理性、客观、系统地梳理分析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演进,让人们对当下学校的来龙去脉、未来学校的发展走向有了清晰的认知。从人类学校发展的沿革,到现代西方学校制度的由来;从“非学校运动”使现代教育制度受到非议和挑战,到效率为先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到对杜威教育梦想不再遥不可及的探究;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oursera免费在线课程,到美国杜克大学凯西·戴维森的“超级慕课”;从我国各类学校的在线教育平台,到童话大王郑渊洁等许多家庭学校先行者的实践。

《未来学校》的整体系统性、教育创新性显而易见,尤其可贵。“重新定义教育,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这是一个重大的教育判断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创新。作者从现实和实践出发,在《未来学校》中系统地梳理了自己对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学习中心的思考,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看、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作者认为,未来学校将变成学习中心,未来学习中心既是一个“应当如此”的理想,也是一个“肯定如此”的预判,将构建起全新的教育体制,克服目前的諸多教育弊端。在那里,学习将回归生活,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变成了导师和陪伴者,课程更多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自选课程。作者对上述未来学校的描摹、诠释、解析,不是完全从理论到理论、从认识到认识,而是有鲜明观点、有成功案例、有操作实践、有科学论证、有乐观期待、有让人信服的结论。作为一个来自教育一线、在全国各地行走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朱永新老师的判断深有共鸣。

长期参与新教育实验,与朱永新老师近距离接触,笔者深深感受到朱永新老师一直是一个行动的理想主义者。《未来学校》一书对未来学校发展的探索依然保持了他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一贯作风。《未来学校》能否打破结构性障碍,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新的改变?我们相信,这本书的面世将会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一个教育转型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已经站在了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在朱永新看来,未来学校不仅是一张蓝图,更是一段旅程;未来学校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对未来学校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未来学校一定会更美好!

猜你喜欢

朱永新教育工作者中心
总是写在第一段的外貌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朱永新:以阅读推广为己任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从渴望改变的那一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