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对策探究

2019-09-19王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意识

王瑾

摘 要 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依赖于全体公民法治意识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公民中先进群体,其法治意识提升对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意义。本文试图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探寻培养大学生法治提升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党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依赖于全体公民法治意识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公民中先进群体,其法治意识培养和提升,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法律权益的维护对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意义。

从实际来看,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有浅显的法治意识,但日常表现缺乏主动,多数发生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才体现出维权需求。但即便是在维权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对救济途径不了解,也很难真正的付出实践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遇到权益被侵害时大都还是选择协商。造成法律知识匮乏的原因,还是内心法治意识的不足。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

1维護社会公平,营造法治氛围

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保证公平正义的法律才是大家会信仰,服从的“良好的法律”。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对司法公正伤害最大的,无疑是冤假错案。正义不能伸张,公平不能保证,极大降低司法公信力,使民众“信访不信法”。

要预防和杜绝冤假错案,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每一次审判拥有正义,让民众对司法公正更有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先后纠正了一系列重大错案,包括陈满案、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让民众逐渐感知到法律带来的正义力量。当全社会范围内对法律真正认同、遵从,将法治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法治的核心价值自然而然传导至大学校园。大学生在增进对法治精神了解的同时,会逐渐形成对权力、法律和公平正义之间关系的正确判断,提升大学生对法治意识教育等活动认同度,法律意识树立和提升自然事半功倍。

2发挥教学作用,创新方式方法

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主阵地的作用,大力进行内容创新和手段创新。

探索进行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教学内容创新:打破现有的教学体系,尝试专题教学。在专题教学中贯穿三个内容:一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法治价值有效融入法治意识教学内容,;二是利用社会法治热点事件丰富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内容。新媒体时代,一些轰动的热点事件往往能够获得大学生的更多关注,在教学中植入与时事政治、大学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各类案例分析,并对其背后隐含的法治精神和法治价值进行挖掘和讲评,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三是根据大学生的法治需求设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内容。“本专业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作为劳动者,《劳动合同法》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促进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的方式方法创新。可有效利用新媒体教育法展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网络教学法,可以将枯燥的法律知识通过生动形式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并且,网络资源十分庞大,蕴含的信息量十分巨大,通过阅读海量的信息,也能够开拓学生思路,让大学生法治教育能够更具新颖性以及开放性。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社交软件的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推广带来了交流方式的变革,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的便捷,为师生之间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可以利用班级为单位QQ 群或者微信群,或者是使用微助教、学习通、云墨班、雨课堂等课堂软件,随时随地地就一些时下热议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昆山宝马男砍人被反杀案”电动车车主是否能认定为正当防卫,高铁霸占座位的处罚措施等,通过讨论此类热门话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法守法意识。

3注重家庭环境,父母言传身教

要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提升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前大学生多为“00”后,独生子女的数量较多,在其步入社会之后,在家庭当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就会给学生自身带来一些问题。在法治意识培养方面,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必须树立出一个榜样,要以自己守法、护法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的意识,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以身作则,比如主动摒弃“法不责众”错误观念,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做法;遇到权益受到侵犯,不是信奉“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而是主动寻求合法的救济方式,理性维权;重视对子女进行法治教育,特别是自身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就相关法律问题,可积极同子女进行探讨,然后引导其向正确的观念发展。

因为家庭由于其性质特点,可控性不强,需要与学校联动。建议从小学开始,建立成长记录册,将法治教育(下转第24页)(上接第19页)作为重要内容记载,从客观上推动和促进家长参与学生从小到大的法治意识培养过程。

4促进学生参与,激发自身兴趣

一是吸纳一定法律知识、对法律感兴趣的学生建立法律社团,组织校内法律相关专业的专职老师对其提供指导,在社团学生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相应能力后,支持学生建立校内法律公益服务平台。公益平台可以作为创业项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网站,对其他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授、法律条文解答,法律案例分析等服务。服务平台最开始采取公益模式,对本校学生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解答并不收取任何费用。通过加强学生在法律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式的做法激发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高法律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最终在观念中树立起法律至高无上的意识。

二是成立具有专业法律的教师负责的校内机构。提倡成立高校法律咨询室,依托 “思政部”“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机构,使之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对内进行法律知识教学与研究,对外协助学校处理相关法律纠纷,学生也可从中得到相关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当然,高校法律咨询室运行的保障及人员配备要真正发挥高校法律咨询室的作用,首先资金和设备投入必不可少,除了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之外,还需设立专门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的场所,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法律咨询和开展法律普及教育活动。在组织机构上需要配备能够胜任法律教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例如设置一名专职负责人和一至两名常务工作人员来维持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资金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聘请执业资格的律师,专家,进行答疑、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并争取如律师事务所实习等方式让更多普通学生获得法律实务操作机会。

三是可以向学工部门提出预防建议,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适时适量加入法治教育部分,比如,规定每学期在班会当中至少一到两次的法律宣讲,以法律实例为切入点,向学生讲授法律知识、传播法律理念;可以在综合素质考核部分,加入法律知识的比重;利用德育教育过程,搭建一个有效促进学生法治意识提升的育人平台。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全社会加强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责任重大。因此,当代大学生们的法律思维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教育体系中。社会要酝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思维能力;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加强法治教育的沟通和互动;家庭要担负起引导、培养作用,通过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学生自身激发兴趣,认识到法律重要性,外在需求内化为内在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树立起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4-10-23.

[2] 亚里士多德.论法律[M].

[3] 孙建东.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实证性研究[D].

[4] 胡健.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7(03):92-93.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