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胜利看树立“四个意识”的必要性
2019-09-19关伟祥
[摘要]长征胜利已经80多年了,岁月磨灭不了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率领人们走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回顾长征胜利以来中国革命走过的八十多年历程,应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从而更好的树立“四个意识”。
[关键词]长征胜利;“四个意识”;必要性
[作者简介]关伟祥(1980-),男,吉林洮南人,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8-0052-0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多年了。回顾长征胜利以来中国革命走过的历程,人们深切感到应该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同“四个意识”结合起来,进而强调“四个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缺失“四个意识”逼迫红军走上长征路
靠着坚定的信念,中国工农红军赢得了长征的胜利。但是不能忘却总结并汲取造成工农红军被迫长征的历史教训。所以,为了铭记长征精神,做到以史为鉴,更好地激励后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必须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
(一)政治意识决定前进方向
对于中国革命,长征是一场巨大的磨难,更是世上少有的磨砺。回朔历史,习近平就曾指出:“90年来,我们党经历并一一有效应对的困难、风险很多。比如有效应对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的极大危险,开创了土地革命的大好局面;有效应对了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严重困难,经过长征北上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日……。”①中共中央确实有北上抗日的主张,但不会主动放弃红色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工农红军被迫放弃红色苏区走上长征路的主要原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占领东北。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于1933年1月17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在全国上下抗日情绪高涨的时候,1933年秋天,蒋介石高喊“攘外必先安内”,集结百万军队摆铁桶阵,对中央苏区展开第五次“围剿”,欲用堡垒战消灭红色根据地。1934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派红七军团组建抗日先遣队,以北上抗日的名义向浙闽赣外围发展,以缓解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压力。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共中央完全听命于共产国际,无论在政治还是在军事上都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致使抗日先遣队半途即被国民党军队打败,随后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没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断然不会轻易放弃经过了土地革命形成的大好局面,丢弃经过苦心经营的南方红色根据地。
(二)领导核心事关革命成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但当时中国共产党由于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过分强调依赖共产国际,没有一套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指导思想,没有形成坚实的领导核心是根本原因。从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受共产国际“青睐”的王明等就在党内推行“左”倾路线,他们排挤对于中国国情有深刻认识,对于中国革命道路有真切探索的毛泽东等人对党和军队的领导。1932年10月上旬在宁都会议毛泽东被完全剥夺在党内和红军中的领导权。1934年1月中旬,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举行。会议宣称“当我们把农民革命民主专政扩展到中国的一个重要部分时,社会主义革命的实施将成为共产党的基本任务。”主张集中火力反对中间派别,在反帝运动和工人运动只搞下层统一战线,并把毛泽东在土地问题上的一系列主张指责为“富农路线”。会议将王明所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发展到了顶点。而作为军事指挥的核心博古(秦邦宪)、李德等人,政治上迷失,大局应对上失策,给党和红军造成巨大的挫折。
二、“四个意识”是长征胜利留下的宝贵财富
受到巨大挫折的红军最终战胜了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冲破了雪山草地的恶劣险境,克服了队伍内部出现的分歧,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鼓舞着红军勇往向前
红军渡过湘江,虽冲破了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但处境仍然极端危险。蒋介石调整部署,想消灭计划转移湘西的中央红军。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于1934年的12月提出,应该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一实事求是的主张得到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的坚定支持。12月18日,黎平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了中央红军长征战略方向的重大转变,使红军避免陷入绝望境地,开始摆脱被动局面。正是在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信念的引领下,红军以钢铁般的毅力,成功克服各种困难和险境。而这种信念和坚持,成为了长征精神的精髓,鼓舞着红军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前行。
(二)及时确定领导核心使长征有了伟大转折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实际领导地位。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注重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克服重重困难,引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红军广大指战员从建立红色根据地以及历次反“围剿”的斗争中,从长征以来生死攸关的战斗中,切身感受到政治路线的重要,切身感受到领导核心的关键作用。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
(三)强烈的大局意识是长征胜利的关键
懋功会师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红军两大主力會师,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各个消灭红军的计划,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开创新局面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了解决会师后的战略方针,1935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做出了《中共中央决定——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决定明确指出了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然而,掌握红四方面军领导权的张国焘自恃实力强大,个人野心膨胀,对中央重大方针阳奉阴违,消极对抗。在决定红军命运和中国革命前途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顾全大局,对张国焘采取了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促其转变。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揭露了张国焘争夺权力的阴谋活动。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中,朱德、叶剑英、徐向前、贺龙、任弼时等广大红军指战员在关键时刻所表现的强烈大局意识,维护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避免了红军的分裂。
(四)“向中央看齐”保证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俄界会议后,中央红军北上,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军陕北,于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中共中央在吴起镇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认定,党和红军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国民革命。1935年11月,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大捷,成为中共中央安家陕北的奠基礼。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的瓦窑堡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议》,会议科学分析了中国的政治形势,适时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和军事战略,向全党全军规定了明确的战略任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更加具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加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和发扬了长征精神,坚持“四个意识”,赢得了抗战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崭新的共和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助力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就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付出辛勤的努力,更需要全党保持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首次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关键。全面从严治党涉及党员队伍的方方面面,最根本的是每一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自觉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有意识地建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人民追梦的新长征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一方面,这个世界比以往更加纷繁复杂,西方资本主义绝对不愿看到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一个觉醒的中国、发展的中国已经让他们坐卧不宁,他们更不愿看到强大的中国。另一方面,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亟需增强。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和干部受到“四风”的诱惑,违反了中央政府的“八项规定”,更有甚者已蜕变成啃噬党和国家肌体的“老虎”“苍蝇”。为了消除“四风”的危害,2013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2月,中共中央开展了“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这些举措对广大党员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尽管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光荣与梦想始终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成长壮大。“四个意识”是红军长征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习近平.“领导干部必读历史”,最初发表于2011年9月5日,“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