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抑郁症与成人依恋、自我和谐的关系

2019-09-19高慧闫妍陆如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8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成人程度

高慧 闫妍 陆如平

(1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上海 201105;2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心理科)

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并且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5〕,研究〔6,7〕表明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格特征、亲密关系经历可影响个体的压力应对策略、人际交往模式和自我认同等,是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显著预测因子。但是目前针对老年人抑郁症相关人格因素的研究较罕见。本研究探讨老年人抑郁症与成人依恋、自我和谐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组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门诊和住院的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70〔平均(64.95±2.62)〕岁;男21例,女39例。入组标准:①满足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抑郁症诊断标准〔8〕;②均为初诊;③高中以上受教育水平,无明显阅读或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既往有严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脑外伤、人格障碍或药物继发的精神心理问题,有酒精或其他物质滥用史;②长期使用可能影响情绪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③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④近1年有重大家庭变故或生活应激事件。对照组:为56例参加健康体检的老人,年龄62~68〔平均(64.80~2.26)〕岁,男30例,女26例。

1.2研究工具 (1)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量表分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等2个因子,每个因子包括18个条目,为1~7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依恋焦虑、依恋回避越严重〔9〕。(2)自我和谐量表(SCC)。该量表包含35个条目,分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DSE)、自我的灵活性(FS)、自我的刻板性(RS)等3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自我越不和谐〔10〕。(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是目前最经典的抑郁他评量表,在精神心理科临床和研究中广泛应用。该量表主要用于评定个体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共有24个条目,有7个因子,包括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预后〔11〕。

1.3施测方法 由经过量表使用方法培训的研究者监督对研究对象的心理评定及处理可能的突发事件,评定前对被试者宣读统一指导语,确定被试理解后开始评定,被试者独立完成量表后,经研究者检查确认无误后当场收回。研究组与对照组施测ECR量表、SCC量表,研究组另施测HAMD量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成人依恋、自我和谐比较 研究组依恋回避、依恋焦虑、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成人依恋、自我和谐的差异比较分)

2.2研究组成人依恋、自我和谐与抑郁程度的相关分析 HAMD中焦虑/身体化、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得分分别为:(6.22±2.74)分、(1.15±0.60)分、(5.33±1.44)分、(0.89±0.75)分、(4.81±1.69)分、(3.56±1.78)分、(3.56±1.60)分。依恋回避与认知障碍、绝望感显著正相关(P<0.05,P<0.01);依恋焦虑与睡眠障碍、绝望感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体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显著正相关(P<0.05,P<0.01);自我的灵活性与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显著正相关(P<0.05,P<0.01);自我的刻板性与体重、认知障碍、绝望感显著正相关(P<0.05,P<0.01),见表2。

表2 成人依恋、自我和谐与抑郁程度的相关分析(r值)

1)P<0.05;2)P<0.01

2.3影响老年人抑郁程度因素的回归分析 以HAMD总分为因变量,以依恋回避、依恋焦虑、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等因子分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性、自我的灵活性对HAMD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可以解释HAMD总分方差变异的63.0%。见表3。

2.4抑郁症老年人的自我和谐在成人依恋与抑郁程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了检验自我和谐在年人成人依恋与抑郁程度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以下3步多元回归分析:(1)以成人依恋为预测变量,HAMD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2)以成人依恋为预测变量,自我和谐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3)以成人依恋、自我和谐为预测变量,HAMD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人依恋显著影响抑郁程度(P=0.001),自我和谐在老年人成人依恋与抑郁程度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84%。见表4。

表3 影响老年人抑郁程度因素的回归分析

表4 自我和谐在抑郁症老年人成人依恋与抑郁程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3 讨 论

晚发型抑郁症是老年期抑郁症的一个亚型,指首次起病于60岁以后的原发性抑郁症,其最典型的症状特点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患者脑白质胆碱能通路受损,且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密切关联,轻度认知损害往往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过渡阶段,每年有6%~25%的患者可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可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行为回避退缩,导致其主观健康状态不佳,增加慢性病风险〔12~14〕,晚发型抑郁症早发现、早治疗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说明抑郁症老年人存在更多的不安全依恋和自我不和谐;不安全依恋、自我不和谐与老年人抑郁症有密切关系,成人的安全型依恋是个体缓解外部应激、应对压力的内部资源,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安全型依恋个体在自我认知、情绪处理、行为与应对策略选择等方面表现出更具适应性的模式,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等可影响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并增加人际冲突的风险〔15~17〕;顾思梦等〔18〕研究表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促进了高外显自尊和低社会支持的形成,导致个体缺乏应对外部压力的内部资源,减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个体的依恋类型与早年家庭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有研究发现,身体虐待、语言虐待对依恋回避有正向预测作用,增加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使个体情感体验与表达困难,对夫妻互动、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19,20〕。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个体抑郁症发病率和加重病情。

自我和谐是Roger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是自我内部世界、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个体的心身健康离不开对外部世界的适应和自我适应,同时,要有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获得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研究者认为自我和谐是遗传因素和社会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自我的不和谐会加剧个体的回避退缩和苦恼,并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21~24〕。因此,自我不和谐最终诱发个体的抑郁症状,包括生活的无意义、无价值、没有快乐感、活力下降,成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依恋是个体对重要他人亲近并形成情感联系的自然倾向性,以内部工作模型的形式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压力应对策略选择,不安全依恋增加个体的回避退缩和社交困境,诱发焦虑、敌意〔25~27〕,不安全依恋类型引起自我与环境、自我期待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导致自我不和谐。因此,成人依恋可通过综上,自我和谐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的严重程度,自我和谐在成人依恋和自我和谐间发挥中介作用。

综上,人的大脑、人格特征与行为表现具有可塑性〔28〕,老年期抑郁症的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必要从增加社区居民情感联系和情感安全感和自我和谐的角度,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和团体心理干预,做好老年期抑郁症的一级预防。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成人程度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养大成人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成人不自在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