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东方慕尼黑学校
2019-09-18吕传彬
吕传彬
抗战时期,为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影响,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安曾创办国际红色学校,招收来自不同国家、信仰马列主义的留学生。这所学校名叫延安东方慕尼黑学校。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在全国全面铺开,东方慕尼黑学校才解散。
土学员与洋学员
东方慕尼黑学校坐落在延安大砭沟尽头,校舍是几十个陕北式的土窑。有学员300多人,编为两个班,一个是由中国本土学生组成的民运训练班,另一个是由外国留学生和归国华侨组成的慕尼黑训练班。
民运班的学习科目是:(一)中国九党十一派组织及其活动情况;(二)中国少数民族的日常用语和生活习惯;(三)青帮、红帮的组织及其活动情况;(四)中国简明史;(五)杂技、魔术。
学校的纪律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严禁向外人泄露学校的组织状况和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为一年,毕业后到敌人后方去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学习杂技魔术的目的,就在于将来在敌后活动时掩护身份并维持生活。
慕尼黑训练班的学员大都是外国人,也有一些华侨。他们中有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棕种人,有非洲的黑种人,有金发碧眼的西方白种人,还有朝鲜人、越南人和日本人。
慕尼黑训练班主要是攻读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问题,学习汉语知识。慕尼黑训练班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比民运班要好一些。民运班的主食是小米,一周吃一次黄米(即用糜子碾成的米),几乎见不到大米白面。慕尼黑训练班每周可以吃两次白面,还有大米。这些留学生对中国学生非常友好,但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学习紧张,民运班学员很少和他们交谈,彼此见了面,就互相点头或以手势问好。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东方慕尼黑学校开办时期,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学生们学习用的纸和笔都成了问题。开始那阵,学生记笔记,就利用废旧的书报。后来,连旧书报也找不到了,有学生便发明了用桦树皮写字的办法。于是,他们在星期六上山劳动时,带上锋利的刀子,把桦树皮整块剥下来,再用一段树枝,从头劈开,做成木夹子,夹住桦树皮的一端,然后用线将劈开的一端扎牢,这样就做成一个写字本了。
学生们造笔也很有意思。开始有的学生用木炭在桦树皮上写字,但是木炭块儿大,不好使。有的同志就试着用筷子粗细的灌木烧成木炭,用来写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们找到了一种灰白色的丛生灌木,用它制作炭笔。学员们给这种炭笔起了个名字叫“自造鉛笔”,有的同志干脆叫它“土铅笔”。
(摘自《文史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