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

2019-09-18姜朋

时代人物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姜朋

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就是为劳动人民能够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创造出来的理论,目的是为人民。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人类的解放事业。1835年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干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酒下热泪”他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行了林木盗窃法辩护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两起事件都缘起于马克思对贫苦农民民生问题的关切, 正是对农民物质利益的关注,开启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 最终创建了马克思经济学体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核心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与共产主义理论始终贯穿着人的解放这一主题,提出要克服异化,就是把人从私有财产当中解放出来,向社会人的复归;共产主义最终是扬弃人的自我异化。手稿中所有理论的内在逻辑都围绕着一个共同主题即人的解放。

在之后的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唯心主义群众观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马克思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自由和解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理论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关于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标准;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关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就是真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个政党,没有其他政党能够这样。其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利益、人民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基本的政治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

实践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

我们始终要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我们始终要思考三个问题:人民是谁?我们应当怎么做?人民对我们满意吗?

一是要践行人民中心论。人民是主人,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在实践当中“我们就要多想想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是主角,“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所以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励人民更加自觉的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在社会治理当中,十九大执行报告提出“人人尽责才能人人享有”。

二是要践行人民幸福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工作的着力点。“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但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行动中要把握“变”与“不变”。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但中国初级阶段国情、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不能只做出概念变化;不能随意做连锁反应。

三是践行人民评判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人民群众满意是中国共产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共产党员始终牢记,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放在首要位置。一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保证我们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四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组部曾经做过一次调研,全体党员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信念上的软骨病,党员干部是理想信念上的虚无主义。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在1844年《手稿》中,共产主义是达到那種制度所要经历的运动,即扬弃私有财产的积极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又反过来把未来社会叫做“共产主义社会”;提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可以理解为制度、理论,共产主义也是一场运动,共产主义是三大要素的辩证统一。我们也要从三个纬度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学习新时代马克思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未竟的事业,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科学化。我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运动实践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第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进而坚定四个自信,最后汇总到一点,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我们为了谁,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人的全面的发展,人的最终的解放。

总之,党员干部“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别开生面的描绘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