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实践与探究
2019-09-18胡维勇
胡维勇
【摘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是初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掌握和学习的重要知识内容。尤其是高中的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但又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知识结构和内容,所以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从培养学生自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注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后续发展能力、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三个方面来阐述农村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初高中 文言文 教学衔接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是初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掌握和学习的重要知识内容。基于此,就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实践与探究,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差异
1.学生对文言阅读能力的落差。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能够诵读相应的古代诗词,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在学习中依靠注释和相应的工具书的帮助对文言文内容达到基本的理解;注重积累,在进行感悟和运用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水平,如此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的学习,也达到了教学目的。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文言文,不但要进行大量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还要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并依靠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內容。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见、常用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要达到理解与运用的举一反三,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
2.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要求的落差。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对初中生的要求是淡化他们对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理解的要求,重在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以及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文的记诵积累,还有看学生能否通过一定的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内容大意,至于词法、句法等知识达到初步了解即可。而对于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就有了相对严格的要求,比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虚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理解十八个文言虚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等,完全体现了学生的全面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为高考打基础、做准备。
二、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自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为了给学生学习高中文言文打基础,作为老师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中,就要重视学生对文言文自读、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比如,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理解、学习与归纳一些浅易的文言文。老师只在难点或重点处进行适当指导、点拨,大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借助相应的工具书自学、自主阅读课文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之前,老师要求学生参照文后的注解或查阅字典,独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鼓励、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解决相应的问题。如此既可以培养初中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快速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成绩。
2.注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后续发展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长远的育人观,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后续发展,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本着“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任务或者原则,对学生文言文学习毫无益处。老师一定要明确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共同性和目标,要本着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的能力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教学。这个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既包括阅读文本的能力,也包括培养学生解读文言字词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的文言教学中,老师即使不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一定要施行“文言字词、阅读文本”两手抓的教学策略。因为解读文言字词、文言句法的能力是阅读文本的前提和条件,阅读文本的能力又是掌握文言字词句法的最终目标。老师要在教学中做到前后衔接,努力抓好过渡衔接,让学生在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中更加顺利。
3.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
对文言文的语感的掌握和理解,要靠诵读才能慢慢提高,所以老师应重视文言诵读,通过诵读掌握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诵读培养出来的。文言诵读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还有助于学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理解文言文本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对文言文的诵读兴趣,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作为课内的补充读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诵读。在读中感知文言文的美,在读中增强感悟,陶冶情操,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由、自觉、自主阅读文言文,并形成较好的文言阅读能力,提高文言文语感,才能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基础,实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缩小学生能力断层,帮助学生快速平稳地过渡。
参考文献:
[1]陈晓敏.中学语文教师不公平的课堂教学行为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刘欣.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