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放水成为一种教义
2019-09-18谭保罗
谭保罗
最近,读到了两家公司的案例,让我突然参透了一个问题。
一家是黑石。金融危機之后,全球顶级私募中,黑石是最闷声发大财的一家。为什么?因为它赌对了房地产。
2009年之后,黑石开始做大地产基金板块,重点进行了物流地产、酒店、商业地产的投资。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这些投资收益惊人,迅速超过了老本行私募板块。2017年,创始人兼CEO施瓦茨曼收入竟达到7.8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现在,施瓦茨曼自己也说,黑石已成为世界最大房地产业主。
另一个是李嘉诚。8月,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公告,将以4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92.7亿元)收购英国最大酒吧运营商格林王(Greene King)。
似乎,李嘉诚看好的是英国的“内需”,因为酒吧是休闲消费嘛。其实不然,他看好的是物业—所有权和使用权。格林王在英国拥有超过3100家酒吧、餐厅和酒店,而且超过80%的物业具有永久产权或拥有长期租赁权。
因此,完全可以说,李嘉诚看重的是英国人未来在酒吧休闲所必须支付的地租。足球流氓打架斗狠,喋血街头,但每一口豪饮都是对李超人地租的间接支付。
从这两个案例,你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即全世界最顶级的富豪依然还在加码投资房地产。施瓦茨曼和李嘉诚长期结交全球政商名流,掌握着这个世界最核心的经济信息,他们的投资绝对是一个可以参考的风向标。
“越多的钱越聪明”,这是亘古不变的准则。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那些富不过三代的人,多半是遭遇了内部动荡或国际政治经济的剧变。在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更加通畅,只要不出现大的政治动荡,顶级富豪的投资判断大概率都是对的。那么,这些百亿美金级富豪的判断是什么?
现在,很多地方的货币当局已经在放风说,可能还会有进一步宽松的政策—现在只是冷盘,大餐还在后面。
我认为,他们的判断很简单:货币放水已成为全世界掌权者应对经济衰退的第一法宝,唯有房地产可以跑赢通胀。
的确如此。从2019年年中开始,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央行纷纷降息。除了发达国家,土耳其、俄罗斯、巴西等国竟然也敢跟随。后面几个国家的本币长期承受贬值压力,但无奈经济实在太糟,只能放水救经济,饮鸩而止渴。毕竟,资本外逃、本币贬值总比失业青年上街要好。
不过,这些“货币超发专业户”终于碰上了好运气。8月1日,美联储公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2008年12月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降息。这极大地缓解了其他国家资本回流美国,本币贬值的压力,给未来的全球性大放水腾出了空间。那么,美联储为什么降息?常见的分析是经济低于预期,所以只能宽松。
不过,我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全球治理精英对货币政策看法。伯南克被誉为危机拯救者,他卸任美联储主席之后开始全球传道:拯救金融危机的要义是,必须避免信用紧缩。量换宽松,是我当时最正确的选择!
实际上,这套理论在美国是合适的,因为这个国家有着相对透明的货币发行机制。但在其他国家,货币往往是“第二财政”,这里的统治精英很清楚,伯南克的理论只是一种好用工具,最大价值在于可以用来论证放水的合理性。于是,宽松政策成为一种常态,并被神圣化,成为一种不可撼动类似宗教教义的东西。
现在,很多地方的货币当局已经在放风说,可能还会有进一步宽松的政策—现在只是冷盘,大餐还在后面。
那么,到底是谁的大餐?谁又是盘中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