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上海1949

2019-09-18刘守华

读书文摘 2019年9期
关键词:上海

刘守华

解放上海,被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称作是“瓷器店里捉老鼠”。一方面,攻下这座国民党的大本营无疑是一场硬仗; 另一方面,这座大都市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最大工商业中心,绝不能强攻硬打将其破坏。中共中央要求:上海战役既要打一场攻坚战,又不能把城市打烂,要争取把上海基本完整地接管过来。

七十年前,1949年4月20日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夜幕掩护下横渡长江,挺进江南。随后,人民解放军以破竹之势,横扫千里。4月23日占领南京,5月3日占领杭州,5月12日拉开上海战役序幕,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短短半个月,人民解放军不仅捉到了“老鼠”,还完好地保全了大上海这座“瓷器店”。解密档案,记录了1949年大上海的惊心动魄。

渡江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向世界的宣示。

“打垮蒋介石主力军而获得重大战果的1948年已胜利过去了,接着来的将是新中国诞生年—— 历史上最辉煌的1949年!”这是浦东人民解放总队部1949年新年文告的开篇语。

“现在,任何人都已看得清楚,1949年将是全中国人民大众,包括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知识分子、中小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在内,走向真正解放的一年。”这是上海市学联1949年公告中的预言。  此时,不要说上海,长江以南地区都仍在国民党军队的控制之下,但我们却对胜利如此自信。这种自信源于中国政治形势的大逆转。国共两党已经博弈三年,特别是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十分明朗,“国民党政府正像一艘破船那样将从历史上沉没”,他们在做最后的挣扎。而其时,国民党的重要兵力,也只剩下长江以南这一条战线了。

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上海局对时局进行了分析:“从东北大捷以后接着就是华中的飞跃发展,在这里已经给了敌人以决定性打击,使敌人主力更加大大削弱,不能不把一切所剩余的筹码投到这一战场来做孤注一掷,形成了后备力量枯竭,士气更加低落,悲观绝望,相互埋怨,分崩离析的严重局面。这样会使整个局势再经一二个更大的飞跃发展,成为急转直下,使将在一年左右根本打垮敌人的时间大为缩短。”

果然,局势如我方所料,呈现出“飞跃”发展、急剧向前的趋势。

1月31日,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不久,渡江作战被提上日程。此时,国民党集结在上海至安庆段的兵力,计有24个军72个师,共约44万人。其中,直接担任江防的兵力计18个军49个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 (以下简称二野、三野) 的作战目标是:歼灭上述全部或大部国民党军,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夺取京 (南京)、沪、杭,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

3月20日,三野后勤司令部下达京沪杭战役后勤保障工作指示,对弹药、粮食、物资供应,伤员收容等项工作作出细致周密部署。其中仅担架就需要准备21000副,任务分派给苏北6000副、江淮9000副、豫皖苏3000副、皖西3000副。为保证渡江战役粮食供应,沿江人民作出巨大牺牲,不仅献出自己的口粮,还不惜拆掉自家房屋供应部队烧柴做饭。

为确保部队战斗力,“指示”中还要求,除了突破江防的部队自行携带一两天干粮或炒面外,其余部队一律带三天的粮食;各支前机关粮站也要准备一定的运输工具,装好粮食随军前进。

部队从北至南要经过数千里长途跋涉,加上江南春天多雨,道路泥泞,鞋子磨损非常厉害,这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却直接影响战斗力。所以,鞋子与弹药一样重要,“指示”中特别强调,在弹药仓库附近设立鞋站,以便补充部队需要,补给关系与弹药补给关系相同。

南下作战,渡江是关键,而且国民党也将筹码压在长江防线。他们把江北的船只全部拉到江南,封锁江口,安置据点,驻兵把守,以为这样,长江就真的变成了不可突破的天险。

人民解放军虽然也准备了少则载人8至10位,多则载人百余位的各类船只万余条,却只能停靠在江北的内湖或内河里,而这些内湖、内河的出口,又全部被敌人严密封锁,船只根本无法进入长江。大家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水路出不去,就从旱路走,最后采取“掘渠翻坝”的办法,用二千一百万个人工,花费了一个半月时间,在据点之间挖掘出一条条通入长江的河沟,再将船抬进河沟,悄悄地运进长江。抬一条船,要用三四百人的力量,因为怕敌人听见,抬船时指挥者不敢喊号子,只能用形体动作指挥大家共同用力。用这样的土办法,一万余条船只全部被拖进长江,顺利地完成了百万大军渡长江的人间奇迹。为了克服北方战士晕船、不敢走跳板、不会撑船的困难,适应涉水作战需要,渡江前,各部队在驻地附近的内河里日夜训练了两个月。为应对渡江时船被击漏,人员落水等情况,战士们还用稻草编织了大量的“救生圈”。

充分的准备工作,使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取得胜利。部队平均一天进军100里,像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解放了南京、杭州、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等城市。解放上海这座国民党最后强固设防的“堡垒”,已是指日可待。

解放

对上海的防御,国民党军队也经过了长期准备。他们利用近代建筑和工业设備组成外围阵地、主阵地、核心阵地三种防御。防御工事包括5000座钢骨水泥碉堡,3000座美式水泥活动碉堡,万余处卫星工事半永久性野战掩体。每个碉堡又布置了3至9道不等的副防御。特别是对拥有京沪杭铁路交通线、沿江海岸港口及两大军用机场的吴淞要塞阵地,更是派驻重兵严防死守,用3个军的兵力及空军和吴淞口外舰队配合作战,以为如此防御,该咽喉要地便可固若金汤。

解放上海,是一场特殊战斗,陈毅一再告诫部队:单纯军事上占领城市是小胜,只有完整地把上海交给人民,才是大胜、全胜。

要打到老鼠又不能打坏瓷器,只有将老鼠调出来打。“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记载了攻打上海的作战方案:首先十兵团以主力攻占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阻截敌人出口船只运输,其余应分割歼灭昆山、安亭镇、太仓、嘉定地区之敌,而后即控制该带阵地,待命由上海西北地区协同九兵团会攻上海。

5月12日夜间,三野主力开始对上海外围发起进攻。为避免战火波及主要市区,攻击部队采取钳形攻势,分别自浦东、浦西进逼吴淞口,从而逼迫敌人退出主要市区。仅仅12天,即24日黄昏前,便全部扫清了外围的敌人据点。

在发动市区总攻前夕,陈毅又亲自打电话给作战部队首长:一定要军政全胜,一定要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上海的城市建筑、工厂码头等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5月25日晚7时,一路解放军开始攻击战略要点高桥镇及宝山县旧城,半个小时便突破敌阵,当夜11时攻克高桥镇。26日晚8时,宝山县周边20余处据点全部被攻下;25日晚,另一路解放军同时攻击吴淞镇和宝山城,26日晨8时,全部攻克吴淞要塞地区,完全切断上海残敌的退路。各路解放军勇猛进击,以血战逐一攻克各个碉堡,速度之快,完全出乎敌人预料。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抢送机密文件的专车,开着开着,竟然驶进了人民解放军的阵地。

攻城部队严格执行陈毅司令员命令,进入市区作战时,坚决不使用火炮等重武器。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积极配合下,即便是在战火硝烟中,整个上海城的电灯也依然通明,电话依然畅通,煤气、自来水依然正常供应,市内公共交通车辆很快恢复运行,创造了城市攻坚战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5月27日,人民解放军开进大上海。当晚,已经被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和人民保安队保護起来的上海广播电台,改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名称向全市播报,主要内容是上海解放的消息和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见多识广的上海市民,在欢庆城市解放的同时,也为人民解放军这支军容整肃、纪律严明的军队所折服。

入城

上海这座中国最繁华并且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南北百多里,东西七十里,分为三十二个区,一千多条街道,三条铁路,四个飞机场,十几个重要的轮船码头。全市四百多万人口汇集了中国人、外国人、三教九流、各党各派等复杂人群。所以,解放和接管上海,对于中国革命来说,都是一大难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的形象。

树立形象,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走进大上海的入城部队,给市民们的第一份见面礼,就是入城纪律,这也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开始。

早在上海解放前一个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就下达了 《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明确指出:城市秩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入城部队的纪律好坏,特别是决定于部队干部与接收干部能否忠实执行城市政策与能否严格遵守入城纪律。因此一切部队从军、政、后勤干部直到战士,一切接管机关从党、政、军、民、财经、文教干部,直到勤杂人员,在入城前,必须普遍地反复地深入地进行党的城市政策的教育,及入城纪律的教育与接管城市的经验教育。

“指示”中特别提到入城官兵要严格遵守入城守则,做到五个严禁:严禁无纪律无政府现象,严禁搬运机器、物资和器材,严禁乱扣人乱抓人,严禁乱抢物资和抢购物资,严禁擅移器具设备及盗窃破坏国家财产。进入上海时,全体人员必须整理好服装。上街行进时,要按照走路的规则行进,有秩序有精神。打前站的人员,要提前了解清楚入住房屋内厕所、自来水、电话、门窗等设备用具的使用方法,并教育部队官兵,帮助他们迅速学会使用并爱护各种用具,免出毛病。外出者要事前请假,获得批准并问明道路后,方可备带军管会通行证,服装整齐地外出,并按时归队。此外,不准随便写标语,要保持我党我军艰苦朴素的作风,严防享乐思想的滋长。

华东局直属党委还规定了进入上海前开展纪律教育活动的教材和方法。

教材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入城三大公约、十二项守则;外交纪律;城市生活常识和城市人民风俗习惯。

方法是:以部队在行军沿途经过城市时产生的违纪事实,及其他在城市可能违纪的事实,结合教育材料进行教育;采用群众性的教育方式,干部以阅读、讨论、检讨的方式进行,战士以上课方式为主。在上述材料完成后,可发动大家评入城资格,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订立入城公约,挑战应战等;利用行军休整间隙、争取时间,运用文娱方式,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教育。宣传工作者们还将 《入城守则和纪律》 绘制成图片,行军时挂在战士们的背包上,让战士们一边行军一边学习。

南北方的差异,城市与农村的不同,看似是小问题,但实际上都是入城之前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为了帮助大部分来自北方的干部、战士顺利占领、接管江南城市,早在渡江战役开始之前,三野政治部就门编印了宣传小册子 《城市常识》。

《城市常识》 共有五课,分别是:为什么要学习 《城市常识》;工人、其他劳动者、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城市中的游民和其他人物;城市人民的生活习惯。

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人员组成复杂,而人民解放军占领并进驻上海,“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自由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所以,《城市常识》不厌其烦地细致描述了各色人群的外貌特征、职业性质、穿着打扮等,以帮助战士们分清敌我。比如第二课中特别提到:一些城市因为美军曾经驻扎,所以市面上有卖衣料坚实、价格便宜的美式咔叽布制服,很受青年学生欢迎。虽然这些穿制服的青年,看上去很像国民党官兵,但他们不拿武器,不戴军帽,又不打绑腿,所以,千万不要弄错了。

为了顺利完成接管大上海这个繁重复杂的任务,5月初,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警备旅及各部队人员3万人,以及负责接收上海的3500名干部,先后来到江苏丹阳,进行为期20天的接管政策学习和入城纪律教育。小小丹阳城突然热闹起来,满街都是队伍,甚至到了下半夜,街上还有闲逛的士兵。这种松散现象如果不纠正,不仅很难维持秩序,也容易让特务乘机冒充解放军进行破坏。若以这种状态进入上海,一定会出大乱子。

陈毅对此非常着急,于5月10日召开直属机关排以上干部大会,专门讲入城纪律问题。他开门见山地谈到进入丹阳后发生的违纪现象,包括没有买票看戏、摘取学校的灯泡、不请假上街、强行拦车坐车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若不解决,进入大上海就没有把握。他强调,进入城市一方面我们要有管理改造城市的革命信心,另一方面还要有谨慎小心的态度。上海搞得好不好,全中国全世界都很关心,我们搞得好,世界民主力量就会为我们高呼、庆祝、干杯;搞不好,就会使他们失望。所以,必须强调入城纪律,这是入城政策的开始。入城纪律搞得好,政策就可以搞得好。上海人民对我们的希望很大,把我们看成圣人,如果一进去就搞乱了,他们就大失所望,再去挽回影响,就要费很大的劲。他要求全体同志都要注意军容风纪,注意整洁,要有礼貌,提倡艰苦朴素,反对腐化堕落。

5月16日,中共中央下达 《关于城市纪律的指示》,强调制订的十二条守则,应“作为我军入城必须的纪律,入城后须切实执行”。

“守则”非常具体细致,其中第五条规定:军人进入戏院、电影院、理发店、澡堂,看戏、看电影、理发、洗澡及进入公共娱乐场所游览,及乘坐电车、公共汽车者,均须照章买票,照章付钱,不得要求免票或半票付钱。

第七条规定:军队驻扎时不得借助或租住民房,免引起城市居民的不便或不利,而应驻扎在兵营、公共机关、庙宇、祠堂、公所、会馆等公共房屋建筑,其家具设备 (电灯、自来水、玻璃窗、抽水马桶) 必须爱护,不得移走、拆毁与破坏。

为了避免引起市民不满,5月14日,总前委还下达了关于上海驻兵的原则:第一梯队是较精干的部队,由得力干部率领,进入原法租界、公共租界、虹口等中心区;第二梯队包括军司令部率大部战斗部队,驻市区边缘和一部分市区;第三梯队包括后勤、辎重、重武器、杂务人员、马匹、车辆、行李等,驻扎在距离市区外三十至四十里处,非命令不得入城。

5月27日清晨,连天细雨还在下,千家万户的上海市民推开家门时,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街道两侧竟然躺满了和衣而卧的解放军官兵。原来,为了不打擾市民,部队攻入市区后,军、师、团、营各级指挥所都设在露天。晚上,指战员们则怀抱枪支,一个挨一个,露宿街头。这一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的特殊入城式,让长期受国民党军队欺凌的上海市民受到了极大震动和教育。他们纷纷请解放军到自己家里避雨,战士们都婉言谢绝了。市民们只好跑回家中,拿出家里所有雨具,为战士们挡雨。现场的美国记者也记录了当时场景:“中共军队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人民解放军进入大上海的第一场考试成绩出色,赢得了上海市民的赞扬和拥戴,许多市民就是从这里开始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这个政党的确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这支军队的确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5月29日,新华社发表了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社论 《祝上海解放》,给予上海解放高度评价:“上海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所以上海的解放不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而且是国际和平民主阵营的世界性的胜利。”

接管

上海解放前后那段时期,国民党一直散布谣言,称“中共无法管理上海这个庞大城市”,而且当时上海社会治安问题的确十分严重,盗匪、窃贼、流氓、特务猖獗,散兵游勇流窜、藏匿,而市民们对共产党尚无深入了解,对前途更是心存疑虑、忧心忡忡。

在这样的情形下,需要成立一个部门,一边治理社会治安,一边开展接管工作,以便快速恢复城市秩序。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当日,“特此布告军民一体知照”的“军秘字第一号”布告,就出现在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为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安宁,确立革命秩序,着令在原大上海市所辖区内,实行军事管制。成立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为该市军管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统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管制事宜,并任命陈毅为主任,粟裕为副主任。”

军管会的主要工作分三个步骤:安定人心,恢复秩序;开展接管工作,把官僚资本的财产接收过来成为人民的财产;恢复生产。为此,军管会下设政务、军事、财经、文教四个接管委员会和公安部、淞沪警备司令部、近郊接管委员会等机构。恢复城市秩序,首先要肃清残敌,扫除战争痕迹,维持治安。随即,军管会下发 《关于接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接管初期各机构的关系和任务。

第一条即明确由警备司令部在治安方面负主要责任,按照三十二个区部署兵力,每区派一个团兵力驻防,担任区域内警卫并协助公安部门镇压反革命。其中第一项任务就是整顿交通和市容。6月6日,上海市公安局颁发 《上海市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并选择主要交通干线,配置充沛警力,甚至设置双岗,照常指挥交通;消防队恪守原位,照常服务。对市容的整饬,采取突破重点、影响全面的办法,通过宣传教育取缔和管制摊贩、棚户。两个月时间,市区及近郊共拆除碉堡18000座,扫除地雷24904个,收容散兵游勇22063人,资助疏散难民返乡30万人。

7月4日,市政府还颁布了 《关于制定公共卫生管理规则的布告》,详细规定了处理各种城市垃圾的办法,组织力量,清除街头巷尾积存垃圾154340吨,并开展夏季防疫注射,急救在敌机轰炸中受伤的市民,处理国民党军队遗弃的伤员等工作。

同时,为了安定社会秩序,保障接管工作稳步推进,军管会还确定了治理危害社会治安活动的原则:首恶必办,胁从不究,有功者奖。随即,又发布了解散、封闭反动党团组织,解散、查封特务组织,收缴非法武器、电台,收容蒋军溃散官兵等一系列布告,先礼后兵、宽大说服与严格镇压政策相结合,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至1950年1月,共破获各类特务案420件,捕获特务1500余名; 破获强盗案665件,盗窃案6289件,抢夺案397件。社会混乱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城市秩序迅即得到恢复。

四个接管委员会和近郊接管委员会专事接管工作。接管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确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大考验。为此,有关方面确定了“争取主动,避免被动”的接管工作指导思想。早在部署渡江战役时,就开始着手接管上海的准备,到丹阳后,更是多方面搜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审慎布置队伍,虚心向懂得上海情况的人士咨询学习,对接管干部进行政策和纪律教育。同时,制订了各接管委员会详细的接收计划,并强调了严明的接管纪律:接管人员对所接管的房产、物产、资产等,只有接收保管之责,无分配处理之权。对上述资产应保持原封不动,报告上级,候示处理。看守警卫人员应负责看守,严防破坏、偷盗现象发生。

根据接管平津等城市的经验,最有效的接管方式是:原封不动、按照系统、自上而下、整套接收、调查研究、逐步改造。这种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做法,使得接管工作能够掌控极其复杂的情况,并有余裕去处理各种日常事变。

整个接管工作分为接收、管理、改造三大步骤。而第一步接收,则是按照“快接细收”的原则,接要迅速,收要细心,目的是保持城市的平稳过渡,不打乱、不影响军管时期各项工作与业务的持续开展,让城市在稳定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上海解放后的第二天,5月28日下午1时,军管会即正式接管了国民党上海市代理政府之权力。上海市代理市长赵祖康投降,陈毅向旧政府人员进行了20分钟的演说,宣布中国共产党政策。赵祖康与陈毅在市长办公室举行了移交接管仪式,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5月29日,军管会派出人员分赴各局、院、处,从上到下宣布政策,正式启动接管工作。对市政府本部机关及卫生、财政、公安、公用、公务等涉及公共事务机关的接管,采取一面接收,一面立即开始军管的措施,进展很快。到6月10日,对市府系统各机构的接管工作就告一段落,对其他机关的接管工作随之跟进。此次接管步骤明确,接管人员态度得体,纪律性好,得到各界人士的拥护。比如在接管警察总局时,先派去的数十名干部,立即召集总局全体1200名职员开会,宣布接管的政策方针,号召大家稳定情绪,各安职守,听候清交、接管、录用。之后,接管干部与旧职员分别谈话,了解情况,并命令各部门在军事代表的监督下造具清册。清点工作完毕后,又召开全体大会通报,并动员大家提意见,确保清点工作准确无误。

整个接管过程有序快捷,保证了各接管单位房屋及办公用具完整,文件档案大部分保全,公用设备及工厂设备破坏很少,医院设备亦全部接收。舊政府人员除少数罪大恶极的特务分子畏罪逃匿、个别专业人员为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留用外,大部分人员静候接管,等待集中受训后再录用。

从5月28日接管工作开始,到7月底,四大接管委员会的接管任务基本完成。其中,政务部门共接管市府9个局、10个处室,区公所市区20个、郊区10个,司法机关11个; 财经部门共接管400余个机关、银行、工厂、仓库等;文教部门共接管20余个公立大学、研究院、文化学术单位,500余个公立学校和文化教育机关,47个新闻出版单位及18个文艺单位;军事部门共接管海陆空所属各机构、营房、学校、电台及军需资材等。由于采取了一面接收一面管理,快接快收,边接边管的方针,且接管队伍纪律严明,有条不紊,博得群众一致赞扬。

9月3日,13000多人参加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大会召开,市长陈毅宣布:“我们上海解放三个月了,三个月来第一步接管工作已经结束,第二阶段管理建设工作已正式开始。”从此,上海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启了“建设一个伟大的人民的新上海”的新征程。

(选自《档案春秋》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的新使命
上海“进博”开创未来
第四届CWIEME上海展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