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2019-09-18曲丽丽
曲丽丽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彼此间的结合设计,即三维目标。严格讲,三维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突破点,而上述提到的三维目标恰恰属于三大重要支点。换言之,近几年间小学语文课程体系改革及素质化、生活化教育持续推进,本身就是围绕此路径展开。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增强课程体系的支点作用,落实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然而,难点也恰恰存在于此,即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有显性元素也有隐性元素。以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为例,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不同,在古诗学习方面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整个课堂教学中,包括语言积累、表达能力培养等,这些均属于显性目标,要求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的硬性目标。反之,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心理、态度、价值观等,这些均属于隐性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规律。故此,新课标强调加快落实三维目标,其意义也体现于此。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我国是一个诗教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古诗词,能读、能唱、能喊,其本身就是源于生活中的艺术,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大家的情操。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一直处于整个语文学科的边缘化。以我们学校为例,结合笔者所带两个班级实际来看,的确问题较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或许没有太多的要求,能熟读背诵即可。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则相应提高了标准,即不仅要熟读背诵,并且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尽可能需要学生自主去学习、体会,感受古诗词的美。所以,教师应巧妙引导,为学生古诗词学习创造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并立足课本教材实际确立可操作性的服务平台。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注重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以情感态度作为中心目标,切忌刻意灌输。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学习,以期从中有所感悟,最终促进文本情感转向学生情感。
二、凸显学生主体性 三维目标落实处
如开篇所言,想让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课堂,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上述归纳分析的显性和隐性目标来看,显性目标更倾向于对学生的一种硬性要求,而隐性目标则比较倾向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内质元素,即情感、态度、心理、价值观。更大的不同在于后者的客观性,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指无法主观安排和驱动。所以,隐性目标的教学推进无须刻意安排,而是要顺应学习过程。直接一点来概况,就是让我们的小学生在动态课堂中尽情表现自己、表现内心、情感倾诉。
在实际教学中,关于古诗词的教学与课堂设计,基本都是围绕着词义理解来进行,因为词义理解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要求,所以,词义理解也是小学语文阅读的要求。与上述略有不同的是古诗词具有古今文言差异性。正因如此,关于古诗词的词义理解实际上属于客观需求。在教学中,必须强化词义理解教与学的高效衔接。
首先,基于古诗词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确立能力培养目标。能力培养也是三维目标中的第一层次目标。通俗点来理解,就是尽可能保证我们的学生能够投入其中。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古诗为例,首先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认识并理解诗句中的个别生僻字,这是基本的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等工具,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全局带动,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美景。
其次,基于古诗词教学推进中的学生学习方法传授,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和领会学法,教师教学有法,才能起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既定目标。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为例,在理解全诗基本释义的前提下,让学生纵深理解和分析。比如,两首诗的标题,“之”和“使”两个字的意思实际是一样的。所以,再次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联想和回顾以往学习的古诗词中,包括题目和诗句有类似情况的,有部分学生想到《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不仅局限于“之”“使”等字词,包括古诗中常见的“至”“赴”“到”等,也恰有相关释义。
最后,基于情感融入下的学习态度端正与核心素养、价值观体系塑造养成。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通过前期的学习之后,包括自己阅读、理解,听老师讲解和引导,整个过程势必或获取到一些思想情感层面上的收获。包括启发、感慨、想象。以七言律诗《咏柳》这篇为例,基于前期的词义理解,透过关键词和古文言的学习,相当程度上已经使得学生领悟到了一些诗文大意,以及诗文背后大体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笔者以为,以此为切入点,再次生成课堂资源,尽量拓展知识点,纵横延伸,让学生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对祖国语言、文言文字的热爱。譬如《咏柳》 学习中,借助多媒体,音频与图文结合,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和感受大自然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严格讲,感受美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情感,更有助于从小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再以《忆江南》这首诗为例,或许没有太多的意义表达,但总体思想和主题较为集中,描述的是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并且江南风景在现实游玩中、影视剧上、节目上等一直较为常见,早已被大家所熟知。
三、计划 观察 行动 反思
以《渔歌子》系列篇的第一首为例,以往的教学中,要求集体备课,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何谓重难点?就是詩句中的一些生僻字,比如箬、笠、鳜、鹭、蓑等,要求学生会写且能够正确发音读出。在此基础上,联合整篇诗词的大体释义,对上述生僻字词予以理解并联系到整个诗句内部。体会诗词内容,想象诗句所表述出来的画面。确定了教学目标,即可开展教学。录像、观察、访谈,教师以课件的形式事先多编排一些关联拓展内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何谓点?就是关键字;何谓线?就是整句诗;何谓面?就是整首诗。将重点、 难点疏通词义但无须刻意字字串讲,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理解情况来展开。直奔中心,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