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2019-09-18庞波
庞波
【摘要】 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培养、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是必然的。中國传统文化的德育培养有助与社会安定,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品德的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品质培养的内涵和意义出发,重点阐述了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为小学生德育培养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拥有着浓厚的底蕴,从尧、舜、禹到如今社会主义社会,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一直在不断地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奠定了基础。当下的小学生处在不同国家文化不断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而且也是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加强 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培养精髓加入到学生的培养中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将是小学教育需要不断地探讨的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品质培养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品质培养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其内容进行不断地去其糟粕,从而保留了大量的符合社会现代发展需求的精华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德育培养上概括起来主要有:首先,传统文化要求培养人的善良。人性的善与恶的区分,要明确,只有在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够懂的要扬善除恶。正如孟子所说“人之初,性本善”,表明了人生下来的本性善良。如何保持善良之心,需要引导和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要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次,传统文化道德培养注重从约束本身,达到“成人”的目的。孔子一直强调“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可见自身成才需要进行人格的塑造。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一直是对培养人品行的重要指导。其中在培养人的品行中强调了“仁”,是对人相处间的约束,概括了对待别人要有仁爱之心,强调了善良的本心。品行中“义”是对事处理的约束,描述了在处理事情上要坚持正确的原则行事。“礼”是对人平常行为的规范,也是培养一个人自身形象的基础内容。“智”是讲了人要学习,而且还要会思考,成为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信”这个内容更多的规定是人言行的统一,让人树立自我的可信任的形象。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品质培养上,除了历史名人的著作外,还有中国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传承下来的坚韧和勤劳的优良品质。中国历史遗迹众多,如长城,这些遗留的古建筑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品质培养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品质培养,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传统文化的德育传承有助于培养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人才。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家在素质培养中道德培养上的着重强调,都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能够爱国、具有完整的人格,那么久将会是社会发展中的不定时炸弹,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其次,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需要将其优秀的内容继续进行传播。作为华夏民族,在面对当今国际交流,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物质利益至上的当下,如果没有好的道德培养和精神的引导,人们容易迷失,导致价值观念的混乱,或者盲目崇外的心理。最后,传统文化德育的培养,能够稳定社会,利于国家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是每个人能够遵纪守法,法律作为约束人的最后一道准绳,往往需要提前进行人们道德品质上的培养和提高,才能够减少违法,提高人的自我约束,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质培养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小学生在小学期间,正是心智发育、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奠定学生成才的基础。在现代素质教育改革地深化下,将传统文化德育培养内容渗透到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中,结合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提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系统化的传统文化德育教材制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料、古籍、网络信息在不断地丰富,而随着我国文化水平的提高,研究者们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也日益精进。但是我国小学在道德品质培养上,书籍的资料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旧版,更新内容差,同时在整个教材的设定上不够系统系。因此,为了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指导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小学道德素质培养的教材应该进行有效地更新和系统性知识的完善。其次,除了完善教材外,传统的文化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记忆,而更多地是理解,所以教学的内容上要注意语言的平直和对传统文化解释的生动,结合实际的故事进行诠释,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解。比如,在小学中,很多学生都会被《三字经》,学生们背起来朗朗上口,但真正的意思,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背诵,为什么不理解,甚至学生对于“尊敬”的意思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教师能够解释明白才是让人怀疑的。最后,学生在进行语言发展的同时,汉字的意思博大精深,而不断的短语间意思又是不一样的,如“诚实”和“诚信”,如果教师只是按字解释,学生多半会不够清楚,但是如果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故事,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所以,在教材的制定上既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又要故事生动性。
(二)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多样的传统文化德育培养活动
学生的德育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文化课程中,不能以笔试或者简单的实践记录就可以解决,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学生课外活动的实践。首先,在德育教学的实践课中,要注意德育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不能单独分开重点去刻意强调某个道德点的内容培养,这样是错的。比如,周末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带领学生到社区进行服务工作。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侧重过程,如果教师只是侧重活动的重点部分,就容易忽略道德培养的全面。对于这样的活动,应该涉及到学生为人处世,待人待物的一举一动,而不是单纯的一点。其次,实践活动需要多样性。传统的德育活动,学校开展的多是像“拔草、做清洁”这样的劳动性质的活动,虽然并非这种活动不好,而是这种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活动开展时,应该面向社会,提供给孩子们更多地实际的需要在社会中展现的内容,这样德育实践才更符合道德培养的要求。
(三)加强师德建设,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德育培养相结合
为人师者,是表率。在加强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现在,教师品德的培养是必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应该首先加强对教师的道德品质提高。其次,校园文化应该与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培养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在其中,慢慢影响学生的重要内容。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
综上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培养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小学在加强学生德育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渗入,让学生能够在言传身教的校园文化中,慢慢地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和品质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学明.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 :60.
[2]韩巧玲,黎妍,高雪艳.“品源至慧”巧思量[J].北京教育,2017,(09) :42.
[3]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