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匝道连接部设计浅析

2019-09-18林良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9期
关键词:横坡纵坡匝道

林良秋

(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108)

0 引言

互通式立体交叉因相交道路所形成的节点多,错综复杂,导致其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计算繁琐、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匝道连接部是匝道相互之间的连接部位,包括分、合流车道连接路段及鼻端等[1],是非常典型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节点,设计牵扯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该处的设计优劣是整个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成败的关键,对其进行精细化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连接部处精细化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路拱横坡;超高渐变;相邻匝道纵坡的确定。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平面线形设计完成的基础上,提供两种设计方法,通过对连接部处路拱横坡、纵坡、超高进行精细设计,使得匝道连接部处两匝道纵坡衔接良好、路拱横坡过渡顺畅、行车舒适、易于排水。

1 工程实例

南北高速枢纽立交是北海市向海大道工程的一个立交枢纽,位于广西省北海市,由向海大道(城市主干路)与南北高速公路相交而设置的全互通立体交叉。该互通式立体交叉采用“双苜蓿叶”+两个半定向左转匝道+4个定向右转匝道的形式,立交示意见图1。

图1 互通式立体交叉示意图

本互通最具代表性的匝道连接部为EN即东向北匝道、ES即东向南匝道形成的分流连接部和WS即西向南匝道、ES即东向南匝道形成的合流连接部。故本文选取上述两连接部作为研究对象。

2 连接部

本次设计,匝道采用单向横坡,路拱横坡为1.5%。

2.1 分流连接部

EN匝道、ES匝道分流连接部,平面线位见图2:连接部处,EN匝道的平面线形是“缓和曲线+半径R=300 m的圆曲线”;ES匝道的平面线形是“直线+缓和曲线+半径R=250 m的圆曲线”。

EN匝道平面线形位于ES匝道内侧,鼻端之前,EN匝道与ES匝道采用相同的路拱横坡。根据图2,可知EN匝道和ES匝道平面线型位置,鼻端附近EN匝道的设计中心线为半径R=300 m的圆曲线,需设置全超高,根据规范,超高值为3%,而鼻端前ES匝道为缓和曲线。EN匝道的缓圆点(HY)对应的ES匝道的桩号为B,鼻端处ES匝道桩号为C,故ES匝道桩号由B至C的路拱横坡取EN匝道的全超高值3%。ES匝道缓圆(HY)点后的圆曲线半径为R=250 m,按照规范,超高值为4%。所以ES匝道C桩号至缓圆点(HY)D桩号,路拱横坡由3%渐变至4%。因ES匝道此段超高渐变,超高方向始终没有改变,整个超高过程不会出现横坡接近0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排水不顺畅的情况,故此段超高渐变不用验算超高渐变率。ES匝道超高渐变见图3。

图2 ES、EN匝道平面线位图

图3 ES匝道超高渐变图

2.1.2 连接部处EN匝道纵坡的确定

连接部处两匝道纵坡相互影响,为了鼻端处标高能衔接良好,纵坡需要通过计算确定。本次设计,因ES匝道线形复杂,长度较长,所以以ES匝道为控制匝道,先确定ES匝道纵坡,再以ES纵坡作为控制要素,确定EN匝道在鼻端处及鼻端前某桩号对应的标高,求出两点间的长度,计算出它们的纵坡坡度,此坡度即为EN匝道在连接部处纵坡坡度,示意见图4。

图4 EN匝道连接部纵坡求解图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确定鼻端处EN匝道的桩号G,再在鼻端前不远处任选一桩号H;

其中,p为看涨期权定价模型参数向量;Ω为参数向量空间;τi和Ki(i=1,2,…,M)为第i种期权的到期时间和敲定价格;C0(τi,Ki,p)和为由期权定价模型得到的期权价格和市场观测到的实际价格;wi(i=1,2,…,M)为第i种期权的权重因子。3种模型的参数选取和搜寻空间如表1所示。

(2)过G点作匝道ES中心线的垂线GE交ES匝道于E桩号,过H点作匝道ES中心线的垂线HF交ES匝道于F桩号;

(3)由前面所述可知GE,HF均处于ES匝道路拱横坡i为3%的断面上,所以G标高=E标高-LGE×3%,H标高=F标高-LHF×3%,LGE,LHF分别为 G、E,H、F两点间的长度;

(4)EN匝道起点段GH的纵坡PGH便可确定:两桩号的差值。

2.2 合流连接部

WS匝道、ES匝道合流连接部,平面线位见图5:连接部处,ES匝道的平面线形是“半径R=250 m的圆曲线+两段反向缓和曲线”;WS匝道的平面线形是“缓和曲线+半径R=298.25 m的圆曲线”。

图5 WS、ES匝道平面线位图

2.2.1 附加路拱

由两匝道平面线位图可知,连接部处两匝道中心线为反向曲线,ES匝道长度较长,线形复杂,选此匝道作为控制匝道。因WS匝道中心线位于ES匝道外侧,故在鼻端三角区附近采用附加路拱的方式过渡反向横坡。

附加路拱,顾名思义,就是本来连接部处两匝道应处于一个平面,但是因为线形问题,两匝道在同一断面处做不到横坡相同,只能在三角区附近添加一路脊线,使得连接部处两匝道能通过该路脊线消化掉横坡差。

2.2.2 附加路拱设置方法

在靠近鼻端的一侧,分别作出ES匝道、WS匝道硬路肩边线,延长至相交,相交的点J便是附加路拱的路脊线端点,连接鼻端中心点K与路脊线端点J所得的直线便是附加路拱的路脊线,附加路拱见图6。

图6 附加路拱图

2.2.3 路拱横坡、超高渐变

由图5、图6可知,合流连接部处WS匝道中心线圆曲线半径R=298.25 m,根据规范[1],需设超高,超高值i2=3%。故附加路拱路脊线端点J处对应的ES匝道J桩号的路拱横坡取全超高值3%,J点往后,两匝道共面,路拱横坡相同。由图5可看出,鼻端前ES匝道圆曲线半径R=250 m,根据规范,需设超高,超高值i1=-4%,超高方向与WS匝道在J点的超高方向相反。故ES匝道由圆缓点(YH)至J点,路拱横坡由-4%渐变到3%,超高方向相反,需验算超高渐变率ρ,计算方法如下H=B2×i2-B1×i1,其中,B1、B2为超高过渡段起、终点车行道边缘至超高旋转轴的宽度;L为超高过渡段起点至终点的长度。代入已知数据得到的超高渐变率ρ=0.006 6,小于规范规定的匝道超高最大渐变率1/150,满足要求。ES匝道超高渐变见图7。

图7 ES匝道超高渐变图

2.2.4 连接部处WS匝道纵坡的确定

在鼻端三角区附近设置附加路拱,匝道纵坡计算方法类似于分流连接部。同样地,以ES匝道为控制匝道,确定好ES匝道纵坡之后,再通过计算,确定鼻端处及鼻端后某桩号的标高,求出两点间的长度,计算它们的坡度,此坡度即为WS匝道接入匝道连接部的纵坡。WS匝道纵坡求解见图8。

图8 WS匝道连接部纵坡求解图

计算方法如下:

(1)分别过鼻端中心K作ES匝道、WS匝道的垂线KM、KN,交ES匝道于M桩号,交WS匝道于N桩号;

(2)通过渐变率的计算,可知MK断面对应的ES匝道路拱横坡值i=a,路拱方向指向鼻端,NK断面对应的WS匝道路拱横坡值为i=b,路拱方向背向鼻端;

(3)在K点沿着路脊线往前不远处选某点S,分别作ES匝道、WS匝道的垂线SO、SQ交ES匝道于O桩号、WS匝道于Q桩号;

(4)通过渐变率的计算可知,OS断面对应的ES匝道路拱横坡值i=c,路拱方向指向路脊线,QS断面对应的WS匝道路拱横坡值为i=d,路拱方向背向路脊线;

(5)已经确定ES匝道纵坡,故M、O两点的标高M标高、O标高为已知。鼻端中心K点标高K标高=M标高-LMK×a,路脊线上S点处的标高S标高=O标高-LOS×c,WS匝道上N点标高N标高=K标高-LN-K×b,Q 点标高 Q标高=S标高-LQS×d,其中 LMK、LOS、LNK、LQS分别为 MK、OS、NK、QS 两点间的长度;

(6)WS匝道连接部处NQ的纵坡PNQ便可确定两桩号的差值。

3 分析

3.1 设计方法分析

通过以上连接部的设计对比,我们得知,当两匝道连接部处平面线形确定之后,连接部处的精细化设计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当连接部处次要匝道平面线形位于控制匝道内侧,则采取本项目分流连接部的方法对其进行设计、计算;当连接部处次要匝道位于平面线形控制匝道的外侧,则采取本项目合流连接部设计方法对其进行设计、计算。

3.2 三者关系简要分析

匝道连接部处路拱横坡和超高渐变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一般情况,先确定匝道连接部附近某匝道的设计中心线为圆曲线的半径,查找规范,找出对应的超高值,通过最大、最小渐变率、断面宽度,算出最大最小渐变长度,再根据匝道间的平面线形关系,在最大、最小渐变长度中选用合适的超高渐变长度,使得连接部处两匝道路拱横坡能衔接顺畅。

连接部的纵坡衔接,往往是先由平面线形的复杂程度、交通量大小来确定主要匝道(控制匝道)和次要匝道。次要匝道的纵坡往往是在路拱横坡和超高渐变确定之后,根据主要匝道(控制匝道)已确定的纵坡,通过路拱横坡,计算确定。

4 结语

本文通过运用两种连接部的设计方法,对匝道连接部处作精细化设计,使得连接部处纵坡衔接良好,横坡过渡顺畅,进而使行车舒适、排水顺畅。希望通过本文,能提供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设计参考。

猜你喜欢

横坡纵坡匝道
基于路面排水需求的超高过渡段临界纵坡量化研究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山区公路曲线预制小箱梁桥面横坡的调整方法
半柔性复合路面在重交通长大纵坡路段的应用
道路最小设计纵坡探讨
匝道ETC自由流解决方案及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桥面预制 T 梁横坡及线形的控制
揭示车路协同矛盾 破解长大纵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