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新阿A区块浅薄层稠油油藏热水驱开发效果研究
2019-09-18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853)
周志军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阿拉新阿A区块采用200m×200m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方式投入开发。开采目的层为SⅠ1层(即萨尔图Ⅰ号油层组1号小层),砂岩厚度为4.0m,有效厚度为3.1m。原油密度0.9263g/cm3,原始地层压力为8.16MPa,原始地层温度35.6℃,该地层条件下脱气后原油黏度为1400mPa·s,根据稠油分类标准判别为普通稠油。A区块构造低部位发育边水,油水过渡带位于北东方向构造线-630m附近,2011年底投入开发,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2015年7月全面热水驱开发。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稠油开采方式有多种,主要有热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及SAGD等,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先期蒸汽吞吐、后期转入蒸汽驱或热水驱,但针对油层厚度薄的油藏,该方式单井产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1,2]。目前,浅薄稠油油藏热水驱开发方式正处于现场试验阶段,关于热水驱开发机理及成功经验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成果很少。为有效动用浅薄层稠油油藏,笔者调研国内浅薄层稠油油藏热水驱适应性相关研究[3~7],并开展浅薄层稠油油藏阿拉新阿A区块现场试验。针对阿拉新阿A区块,进行了室内岩心物模试验,同时依靠数值模拟技术,对热水驱驱油机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并进行了注入方式及注采参数的优化。
1 稠油油藏热水驱开发驱油机理
稠油油藏热水驱开发驱油机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利用原油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大幅下降来增加驱油效率;二是利用储层岩石孔隙中的原油随着热水的注入会受热膨胀,随之产生驱油的效果以此来提高驱油效率;三是随着热水的注入,使油层温度升高以改变岩石孔隙内表面的极性物质吸附性,岩石的润湿性逐步转向亲水性,最终增加束缚水饱和度,降低残余油饱和度,这样来提高驱油效率[9~11]。
为了进一步了解热水驱开发的驱油机理,笔者开展了阿拉新阿A区块不同温度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选用阿拉新阿A区块1块天然岩心,切割成3块(见表1),测试30、60、90℃温度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相渗曲线向右偏移,两相区跨度变宽,亲水性增强,束缚水饱和度升高,见水时间延迟,残余油饱和度降低,驱油效率得以提高。
表1 天然岩心参数表
注:Kro、Krw分别为油相、水相相对渗透率;fw为含水率;Sw为含水饱和度。图1 不同热水驱温度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 稠油油藏热水驱合理开发方式确定
根据稠油油藏注热水热采筛选标准[8],阿拉新阿A区块各项参数均达到技术指标,详见表2。
对于阿A区块,地层温度为35.6℃,当注入温度大于地层温度后,温度对油水相渗曲线影响变大,两相区明显扩大,因此,注入热水有利于两相区扩大,驱油效率显著增加。
综合分析热水驱驱油机理,结合区块储层发育特点,明确了阿拉新阿A区块适合热水驱方式开采。
表2 稠油油藏热采方式筛选标准表
3 热水驱注采参数优化
按照“利用天然能量,提高驱油效率,预防注水突进,平衡注采关系”的原则,对热水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
3.1 注入温度优化
取阿拉新阿A区块2块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开展不同温度下驱油效率的室内对比试验,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驱油效率增大,在80℃时出现拐点,随后当温度升高到100℃后,驱油效率的升高趋势减小。因此,最佳注入温度应为80℃。
图2 不同渗透率天然岩心驱油效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图3 不同转注时机对应采收率图
图4 不同注入速度对应采收率图
图5 注采比与采收率变化关系图
3.2 注入时机优选
应用地质建模软件Petrel和数值模拟软件CMG精细构建热水驱油藏模型。阿拉新阿A区块地质建模面积为13.5km2,纵向上网格步长小于0.5m,网格总数152×224×82=2791936。在建立好地质模型后,应用CMG中的热采模块(STARS模块)对阿拉新阿A区块进行数值模拟,网格大小为20m×20m。为充分体现层间差异,垂向上将SⅠ1层(厚度3.1m)分成3个模拟层,网格总数为131×214×3=84102。
因为区块边水发育,所以为了充分利用天然能量,共设计了5种不同注水时机(超前注水、同步注水(含水率50%)、含水率分别为60%、70%和80%时注80℃热水)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当含水率达到60%时转注热水的开发效果较好,采收率达到了26.11%。
3.3 注入速度优化
为保证加热前均匀推进,预防注水突进,共设计了3种注入速度,即单井注入速度分别为10、15、20m3/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当注入速度为15m3/d时,采收率最高,开发效果最好。因此,确定注入速度为15m3/d。
3.4 注采比优化
为了研究注采比对采收率的影响,共设计了6种不同注采比(0.8、0.95、1、1.1、1.3、1.5)来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见图5。由图5可见,采收率在注采比为0.95时达到最高,为29.89%,开发效果最好。因此,确定最佳注采比为0.95。
4 热水驱开发效果
4.1 地层压力上升,注水井温度场逐步扩大
从地层压力场(见图6)变化来看,转注前区块中部的低含水井,由于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无能量补充,造成地层压力较低,仅为2.1MPa;而区块边部受边水影响的高含水井,由于有能量补充,地层压力维持在7.3MPa。实行热水驱开发后,受效井地层压力达到了10.0MPa,比原始地层压力(8.16MPa)高1.84MPa,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从注水井温度场(见图7)变化来看,依据数值模拟技术模拟跟踪注热水开发后注水井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注水井平均温度由转注前的39.2℃上升到目前的48.9℃,温度场平均半径达到70.6m,说明注热水开发后,各注水井温度场逐步扩大,能够有效降低原油黏度,充分利用了黏温效应,效果较好。
图6 阿拉新阿A区块压力场图
图7 阿拉新阿A区块注入井温度场图
4.2 受效井比例高,增油效果明显
区块注水开发后,共有受效井12口,占正常生产油井(16口)的75%,受效比例较高,平均受效时间216d,与受效前相比,受效井日产液量上升26.2t,日产油量上升5.1t,综合含水率上升25.3个百分点,平均动液面上升214m,累积增油5640t,说明现井网井距和热水驱开发方式可以实现区块有效动用。
4.3 产量递减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注水开发后,区块日产油量由14.7t上升到20.7t,递减速度每月由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时的3.0%下降至注水开发后的-0.2%(负值代表产量上升,没有递减)。同时,区块采出程度达到7.2%,从数值模拟历史跟踪拟合结果分析,含油饱和度由初期的65%下降到目前的49%(见图8)。
图8 阿拉新阿A区块含油饱和度图
4.4 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区块边水发育且能量较为充足,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时综合含水率上升速度较快,每月平均1.2%。为此,一是依靠内部注水来抑制边水推进速度;二是合理控制构造边部中、低含水井生产压差来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根据临界井底流压公式,计算出构造低部位井生产压差应保持在1.4~2.6MPa,平均动液面控制在200~400m。
通过上述措施区块注水开发后,综合含水率上升速度每月由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时的1.2%下降至注水后的-0.3%,见到了较好效果。
5 结论
1)天然岩心热水驱替试验结果表明,热水驱能够有效提高浅薄层稠油驱油效率。结合阿拉新阿A区块储层发育特点,阿拉新阿A区块适合热水驱方式开采。
2)根据所做的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结果可以确定,阿拉新阿A区块在实行热水驱开发时,注入温度为80℃、注入时机为含水率达到60%、注入速度为15m3/d、注采比为0.95时,区块采收率最高,开发效果最好。
3)阿拉新阿A区块热水驱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热水驱开发后地层压力上升,注水井温度场逐步扩大;受效井比例高,增油效果明显;产量递减速度和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区块开发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