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国农牧业的下半场
2019-09-18姚民仆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战略官
文│姚民仆(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战略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期待再一次进入改革的高潮期。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产业革命、社会分化和多元化等结构性巨变。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权利意识觉醒,复杂的社会矛盾也日渐突出。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环境出现不确定性,中国的崛起和外部地缘政治变化在同一个进程互相影响和强化。
一、农牧业上半场—“跑马圈地”
我们做一个分析,如果再过十年,中国制造业的GDP达到世界的一半,中国经济即将开启下半场。上半场是短缺经济,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买肉要肉票,买蛋还要蛋票,家里妻子生个孩子,还要领个糖票。其特点是跑马圈地、野蛮成长、人口红利、满足需求。下半场是过剩经济,需要整合创新、精细管理、人才红利、创造需求。1978—2018年是经济上半场,2019年可以作为开启下半场的分水岭。我们都知道经济发展分四个阶段: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资本驱动。中国的农牧业正处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主要是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农牧企业由于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需求旺盛,时势造就了大量富翁。实体企业除饲料业务,还开拓了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
何为“跑马圈地”?其有两大红利:一是人口红利,针对制造业和房地产;二是流量红利,针对互联网企业。片面地认为规模产生经济是个误区,尤其是畜牧业当规模大到一定的程度,生物安全、粪污处理、管理效率、用工等方面也会面临问题和压力。如果从政治高度看,除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小养殖户解决了千万计的就业岗位,这同样是巨大的价值。
笔者认为适度规模、精细化管理、整合创新、创造需求、成本领先才是硬道理。在饲料业、养殖业、食品加工的上半场,企业经营的是商品,下半场企业要学会经营管理人才,人才是真正的财富。
养殖产业下半场的三大难题是“非瘟”“无抗”“环保”。“无抗”包括了减抗和限抗,生物饲料将会被大力开发。我们还有农产品过剩的问题。未来三年的养殖产业发展趋势是规模化、生态化、设施化。
2 0 1 9年猪肉供应可能减少15%~20%,甚至25%以上,猪肉价格上涨是市场趋势。猪肉是肉产品的比价中心,猪肉价一涨,禽肉、牛肉、羊肉、水产品价格随之上涨,并且水产饲料及养殖业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会。受“非瘟”影响,未来三年,预测猪饲料为主的饲料企业将有一半以上被淘汰出局。不少饲料企业转型进军水产饲料、家禽饲料领域,这意味着水产饲料、家禽饲料竞争会更加激烈。限抗对养殖业的影响,必定带来饲养成本的上涨。
水产饲料原料中不含玉米、小麦等原粮,原料全部是不能为人直接食用的粮食加工副产品,且转化效率比陆生动物更高。水产蛋白质的转化率很高,比如鱼类与猪肉、牛肉生产相比,可将食物转化成更多的蛋白质,浪费量很少,因而畜禽业转型水产是很好的选项。中国水产饲料业的集中度并不够,未来是一个朝阳产业。消费升级、产业政策国际化是当前水产业最大的机遇,但是水产与畜禽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未来十年,农牧业形势的展望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用不足10%的耕地,生产出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中国农业高效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下降、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等问题。因此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将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以及企业经营方式的深层变革。
未来十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将显著提高。农业提质增效明显,农产品消费总量增速放缓,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合互促,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猪肉产能呈先降后增趋势。展望中期随着疫情防控水平的提升,生猪产能恢复较快,展望后期生产将平稳发展。猪肉进口量,预计前期将创新高,中后期将会回落。禽肉生产和消费稳步增长。生产进一步提质增效、产量稳步增加、消费结构优化,进出口量维持在60万吨左右。未来10年,牛羊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但受资源环境约束,增速有所放缓,牛羊肉进口量呈增长趋势。
未来农业有五个转型: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方向转型;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转型;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转型;机械化农业向智慧农业方向转型;生产组织与服务向专业化方向转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胡志全研究员称,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大体相当于美国、英国的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水平;同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处于与印度、巴西基本相同的发展阶段。
三、农牧业下半场的战略:整合创新
农牧业下半场的战略是整合创新。全面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企业为谁服务;在目标客户中企业希望占据什么样的位置;企业要达到什么目标,如何达成目标;企业竞争优势何在等等。
中国经济发展到下半场要靠精细化管理。打败自己的不是对手,不是同行,不是时代,而是自己的思维。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5G技术、工业4.0、农业4.0,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
在产品稀缺的年代,上半场的战略中心、经营中心是工厂和生产好的产品。在产品丰富时代,重心是在渠道和加大市场的投入上。在产品过剩年代,重心应该在顾客的需求和打造品牌差异化上。企业要学会转变战略布局。中国的企业家不仅要成为战略的决策者,更要界定清楚企业的成果在外部,也就是顾客端。从管理者变成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信息连接者,通过打造品牌影响力持续获得顾客的青睐,从而构建起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
未来十年是平台整合、创新驱动的时代。21世纪不再是产品和渠道的竞争,而是资源整合和终端消费者的竞争,谁持有资源,谁拥有消费者,不管他消费什么产品,消费什么服务,都能够有盈利的时候,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企业在经济的下半场发展战略归纳起来就是整合创新。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它是如何成为四万亿的企业?从硬件上来说,苹果手机和电脑是全球200多家工厂共同生产出来的;从软件上说,苹果系统的各种APP也是全球各地开发者设计出来的。因此,苹果公司的本质,并不是一个高科技企业,而是一个大平台。苹果最大的资产是它的品牌和设计,然后所有环节都采用分包的形式分摊出去,所以未来企业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平台化。
企业要把“做事”往“做局”方面去升级,然后努力实现自己的“平台化”战略,才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最好出路。传统的商业模式是纵列的,现在的平台商业是横列的。平台化是公司发展必然路径,未来只有平台化公司可以生存。
整合分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内部组织的整合,如何做到扁平化、少人化,如何实现自动化、无纸化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效率;第二,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整合,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公司资源,目前还没有达到的有哪些,下一步需要做的有哪些;第三,外部资源的整合,包括终端产品的销售和终端服务的整合。把产品当服务,把服务当产品这两种模式的整合,如何建立轻资产、重市场的经营模式。
创新还包括以下几种经营模式的创新:一是成本领先的创新模式,成本领先是指企业通过降低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获得市场占有率,并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二是差别化模式创新,产品在行业内独具特点,能给产品带来额外加价,以服务的溢出价格超过其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拥有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三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指如何导入以客户订单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四是产品创新,不仅要了解顾客的需要,还要研究行业现有产品以及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采取不同的创新策略;五是生产工艺的创新;六是设备创新;七是销售创新。创新才能突破常规,顾客是重要的创新来源。
创新有三个基本重点,第一善于学习,第二能找到差距,第三要有不甘落后的精神,这就是创新的根本含义。
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要把过去单纯依靠投资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的经济。随着企业资源的变化以及配置与整合效率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凭借着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动力,一个企业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提升。
农牧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对资源依赖性很强,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农牧企业是联系着种植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产业。它的上游连接着广大的农村,成为农村和农业最基础最根本的实业,并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农民。它的下游连接着市场和广大城乡消费者。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受到粮食价格、养殖成本、城乡居民收入、食品需求的多重制约,尤其是食品行业,它既是良心产品,又是道德产业。
加强服务营销意识。服务营销涉及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服务策略,第二是服务管理。前者是服务营销的策划,后者是服务营销的设施。服务策略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服务定位。一个竞争型的企业要通过服务方面定位而创造出竞争对手的差异,要进行一个完整的或是一个系统的服务定位,主要考虑三个要素:第一,顾客的需求;第二,自身的服务能力;第三,竞争对手的服务定位。
未来十年,有些以饲料业务为主的集团很可能退出市场;饲料绝对总量会增加,但饲料流通量会大幅下降。因此,中小饲料企业、养殖企业要抱团取暖、互为联合体、合作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