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叶渡扁舟

2019-09-18策划方凤燕

厦门航空 2019年9期
关键词:君山鄱阳湖太湖

策划 _方凤燕

执行_本刊编辑部

视觉_王东惠子

水,生命的物质基础。

湖泊和江河一样,都孕育了沿湖古老而灿烂的的中华文明。

舟这个意象,是漂泊、离别,却又是自由,藉一叶扁舟,渡星辰大海。

秋水共长天一色

撰文_朱千华摄影_陈健(署名除外)

鄱阳湖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 王勃·滕王阁序

藏在湖山里的秘密

今湖口鄱阳湖大桥南9 公里,有孤峰一座拔水而起,在洪涛中突出数十丈,屹然独峙,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巨鞋凌波于万顷碧水之中。登此山也,三面悬崖峭壁,仅西北一角方可泊舟。来到鄱阳湖,鬼斧神工的一只“绣鞋”,以其天下无双的浑然大气让人迷恋不止,欲罢不能。

湖口石钟山的大名与东坡联系在一起。石钟山名之由来,一直未解。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解释是,下有深潭,风鼓浪涌,水石相搏,故有声。唐李渤在山下找到两石,击以棒槌,石声重浊,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不绝,故名石钟。

苏东坡对前人的这两种说法,表示质疑。正好大儿苏迈要到鄱阳湖边上的饶州府德兴县当县官,决定送他前往,顺道走一趟石钟山,寻找秘密。舟到湖口。当即前往石钟山,询问石钟山名,老僧命小和尚拿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硿硿有声。东坡本来就怀疑击石之说,不由暗笑。晚上,月色皎洁。东坡和苏迈坐着小船,至绝壁下,巨大的山石倾斜耸立,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

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后立即扑棱棱惊飞,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怪笑。船家从未夜间出游,此刻被怪声吓得战战兢兢,想要返回。忽然间,巨大声音从水上发出,像在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更加惊恐。东坡慢慢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未知多深,细微的水流涌进石隙,水波激荡,因而发声。船回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巨石挡路,上面可坐百人,中间空洞,有许多窟窿,风吹浪打,把湖水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宏大声响,一波接一波,声响一遍又一遍重叠,相互应和,好像气势恢宏的演奏。东坡得出的结论是,石钟山就是因石头中空,水浪澎湃,击石共鸣,发出钟鼓声而得名。

诡谲的沉浮往事

在鄱阳湖畔旅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庐山,已为多数人首选。但能够在湖中、湖边领略那些载入史册的小石山,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不会让你失望,每座小石山,都有流传千百年的神奇传说。甚至,湖边的一座小庙你都不可以忽视,更不能小觑,因为一旦进去之后,你就会刷新对于鄱阳湖的认知,重新打量这个深不可测的世界。

都昌县多宝乡的老爷庙,若论规模,只能算一般。但老爷庙的名气太大,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只要有探秘节目,必说老爷庙,这也是老爷庙香火日盛的原因。此庙有何秘可探?

老爷庙以西的鄱阳湖水域,是中国最神秘也是最诡异地方。当地渔民为之闻风丧胆,过往船只谈虎色变。这是中国最神秘三角地带。除古代地方志上有各种离奇记载,更多是从抗日战争至今,这片老爷庙水域,从没停止过折腾。新中国成立后,已有超过100 只船在这里沉没。

影响最大的一起怪事,是抗战时期的日本“神户丸号”事件。1945年4月16日,侵华日军2000吨级的“神户丸”号运输船,满载搜刮而来的金银珠宝,行驶到老爷庙水域时,一阵旋风,船就没了,船上200多名日军官兵全部沉入水底,无一幸免。后来想打捞,但沉船已无影无踪。

都昌城外有座南山,为观览鄱阳湖最佳处。山头伫立,浩渺烟波尽收眼底。东坡曾慕名游南山,写下《过都昌》名诗:“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南山与都昌县城隔水相望,今在县城与南山间,已筑石砌长堤一道,晚间市民散步,再也不用感叹“水隔南山人不渡”了。

都昌是鄱阳湖畔很神奇的一个县城。当地有个口头语“沉鄡(qiāo)阳,浮都昌”,短短六个字,道出了一座古城,沉入湖底1600年之久的离奇历史。

关于鄡阳古城消失的原因,史上记载多语焉不详。今之考古推断,那天,鄱阳湖底发生了一次“鳌鱼翻身”事件。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鄡阳古城一片安静。突然间,天崩地裂,城里百姓在睡梦中被一只巨大的魔掌摇醒,大地坍塌,顷刻间,古城覆倒,湖水倒流。无情的大水淹没了鄡阳城。人们扶老携幼,纷纷向着今天都昌城的方向逃离。鄡阳古城从此消逝在湖水深处。而一座新的城池都昌,也渐渐浮现于湖畔。

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鄱阳湖逐渐缩小,一些湖底的秘密,也开始大白于天下。考古人员根据同治年间的《都昌县志》,果然在今都昌县周溪镇泗山村,发现了鄡阳古城遗址。如今这里是全国文保单位,对于多数人来说,来到这里,也许什么也看不到,但是,如果你想到,那个古城瞬间淹没湖底,千年之后,又悄然无息露出水面,你就会发现,不只是人的命运有坎坷,一块土地、一座城池也会发生沧海沉浮。

泽国芳草碧,落霞孤鹜飞

枯水季节,鄱阳湖畔的百姓多在春天的湖滩摘野蒿。那时,蓼子花也成片成片绽放。谣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食藜蒿要看时节,一月二月,藜蒿、芦芽等色泽青碧可爱,味甚清美,是鄱阳湖人喜食的一种野菜。藜蒿炒腊肉,以其“脆嫩爽口,醇香柔润”的特点,入选十大赣菜之一。

受暖湿东南季风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 1636 毫米,赣江、抚河、信河、饶河、修河汇合后注入浩渺的鄱阳湖。丰水季节,河湖一体,鄱阳湖湿地,烟波浩渺、水域辽阔;枯水季节,水落滩出,形成广袤的湿地草洲。

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每年秋末冬初,从北方飞来的成千上万只候鸟在这里栖息,直到翌年春天才逐渐离去。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 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 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鄱阳湖湿地吸引了珍贵的鸟类,也迎来了无数游客。绝大多数人来到鄱阳湖,都会想办法抽出时间,去南昌登临滕王阁。此为中国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因临近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暮秋之后,鄱阳湖上,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构成一幅千年图景。

遥想王勃当年,登舟扬帆,飘然而至滕王阁前,如同文曲星下凡。他遥望鄱阳湖,水色苍茫,瑰丽晚霞中,野鸭横空掠过。不由文思飞扬,下笔如神,写下洋洋洒洒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乃千古奇文,将此间人文风物和个人襟怀融于一体,让中国文学史霎时腾起云蒸霞蔚的光芒。那年,王勃才14 岁。

南宋初,鄱阳湖畔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被列为诗派三宗。20 世纪90年代初,我还年轻,对黄庭坚十分痴迷,我常常从南京坐船至九江,再从九江坐班车去修水,瞻仰山谷故里。在参观黄庭坚纪念馆时,认识一个叫陈秋桃的解说员,至今已有二十余载。每每读“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我总会想起20年前在山谷故里流连的那些日子,想着人生的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的烦恼,想着往日的友情,以及偶尔的思念。

这就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功夫。这样的诗中极品会一直流传下去。这两句千古名句也将会像星星之火一样,越燃越旺。

游览攻略

候鸟观赏之旅 01

【主要景点】永修吴城、新建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县夺宝乡李洞林村夏候鸟观赏点和苏三乡苍鹭聚居地,随后来到达子嘴村,鄱阳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精彩看点】珍禽翔集、芳草连天、芦花飞舞,“鸟飞千百点,日没半红轮”。五个候鸟观赏点特色各异,令人流连忘返。

观鸟指南T I P

若从南昌出发去鄱阳湖观鸟,可以乘坐快艇去永修的吴城镇,那里有候鸟保护区,两小时就可以到,车票30 元。在沙湖附近可以看到小天鹅、大雁、鹳、野鸭等。观赏完毕后,可坐下午2:30 的快艇回南昌。

观鸟需趁早,如果去得迟了会错过鸟儿成群栖息的时间,人群多了之后鸟群也会飞走。记得带上一个高倍望远镜去观鸟。

休闲养生之旅 02

【主要景点】共青城、庐山国际高尔夫球会、星子温泉城。

【精彩看点】聆听最早的拾荒者讲述共青城的创业史;观赏山水相互交融、诗泉相辉之美景,享受温泉休闲文化之乐趣。

寻幽探秘之旅 03

【主要景点】都昌老爷庙、鹤舍古村、新建区汪山土库。

【精彩看点】在汪山土库、鹤舍古村探寻赣鄱民俗的田园牧歌,到老爷庙拜祭鄱阳湖湖神。

美食推荐

藕丸子、春不老菜、鄱阳湖纯天然银鱼是当地一绝,不可错过的还有春不老与黄牙头、大头圆子、藕圆子、鲇鱼汤糊、五齑蒸菜、藜蒿炒腊肉、全鱼宴、油炸粑、米饺子、油条包麻子、螺蛳、白糖糕……在这里,一定让你的味蕾得到最棒的满足。

四顾无边鸟不飞

大波惊隔楚山微

唐 韦庄《泛鄱阳湖》

洞庭湖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心随湖水共悠悠

撰文_王鑫喆摄影_杨淼(署名除外)

周作人言:“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洞庭,一个从霞帔中走出的翩跹少女,一片夹杂着清风和亘古气息飘来的微云,使我心驰神往。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定了机票,去奔赴一场荷尔德林笔下的“诗意栖居”之旅。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幅高悬于岳麓书院的对联自豪地向世人诉说着楚地的钟灵毓秀。这片土地,诞生了独特的湖湘文化。“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在兵燹漫天的时代里,杨朱式“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和庄子追求与自然相谐遨游天地的学说大行其道。我无法苛责面对满目疮痍之地摇头而去遁入深山的隐者,但我更佩服屈子知其不可为而仍旧竭力而为的孤勇。这种孤勇撑起了湖湘的脊梁,以坚不可摧的人格之椽架起了他波谲云诡华丽恣肆的诗歌世界。而贾谊更是继承屈子之精神,即使屡受远谪,仍旧忠心不改,《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皆为不朽名篇。

出于对贾谊的崇拜,我决定在前往洞庭湖前在长沙稍做小憩,顺道拜访贾谊故居。故居中最吸引我的便是那口有着三千年历史的贾谊井。这古井至今仍清泉汩汩,井边生柑橘树,果实极甜。贾傅令才无双,却沉沦苦闷,思及于此,能不喟然!于是我写下一首小诗,以凭吊贾傅,叹其不遇:“当年椽笔冠群英,治平奇策掌中轻。才比灵均群小嫉,壮志空余鵩鸟鸣。”而在屈贾二人之后,湖湘更是人才无数,理学巨擘周敦颐,晚明思想家王夫之,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群英荟萃,俱为湖湘添彩。洞庭湖之所以能驰名天下,引无数骚客挥毫泼墨,非唯其八百里好风物,更在于其内蕴的文化之魂。

来到洞庭湖时,已是傍晚。“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古时的云梦大泽,是楚地的奇璞,为楚国兵乘出征,逐鹿天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与此同时,它也是文人雅士遣性放怀,赋诗谈玄之所。云梦泽畔,我仿佛看到楚襄王与宋玉同游,仿佛看到孟夫子正在举杯畅饮,临风长啸。远眺洞庭,但见夕阳之下,水气升腾成一把无形的伞,混着远方群嶂飘来的岚烟,营造出一种空濛澄澈的意境。八百里洞庭,虽是远观,但它苍茫的气息,已经随云而来。水气如墙,将我裹挟于其中,被这份壮阔压得喘不过气。但站得愈久,便愈觉得自己可以与这份壮阔共存。

天地山水,本为一体,而人立于斜阳之下,不知不觉也成了景的一部分。“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我开始理解韦庄诗中的这份淡然超逸了。初看洞庭,确是惊艳,顿觉人与自然相比,实在渺小无限;但久观之后,便会释然许多,人虽为微尘芥子,但融进江天一画中,却会使这幅画充满生气。遐想之际,芦苇随风摆动之声,将我拉入现实。

残霞之下,小舟横斜,白鹭低飞,蒹葭曳荡,每一颗水滴都在跳跃中寻找动与静的平衡,这幅景象让我想起了温庭筠的诗:“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此后日色渐暗,群山如同戴上了黑色的面具,初月升于中天。这幅景象,使我更忆及一句儿时习作:日隐山凝黛,月出水弄波。彼时年少轻狂的我定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会有这样一幅场景,完美地复现了自己当年的幻梦。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洞庭之神,不唯在水波之间,更在君山之上。君山给我的感觉,便是一幅清丽出尘的浅绛山水画,绿树叠叠,翠霭重重。我信步走向君山深处,密林逐渐遮蔽了羲和的光辉,只有点点幽影从虬结的树枝间透下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步深林中,听蝉鸣蛙唱,足以清心。而君山之景,除自然之作外,也有许多人文奇观,几乎可说是五步一楼台,十步一古迹。兜兜转转间,我很快寻到了著名的二妃墓。君山之所以被称为“君山”,正是源于二妃的传说。

舜帝南巡时,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随之赶来会和。二妃行到中途,船被大风所阻,困于君山,但此时她们却听到了舜帝死于苍梧的消息。二妃大恸,泪痕遍洒君山之竹,点点清泪染于竹身,遂成为斑竹。而在屈原的《九歌》中有湘君和湘夫人两篇,湘君为帝舜,湘夫人则为娥皇女英二妃。后人为纪念两位湘妃哭湘君之事,便改此山之名为君山。而君山之上,确有许多斑竹,点点斑痕,尽由泪浥,随风而蹈,似诉说尘封于往日的故事。“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李白此诗虽不是脍炙人口,但却将远别之苦写得百转千回,令人扼腕。

君山之景确是奇妙无限,但令我惊讶的是,这如织的游人,却给我一种并不是来观景的陌生感。我到君山时尚早,但已经有不少游客了,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双双高举自拍杆的手,还有不少人,则全程低着头,目光只在手机屏幕上游曳。一个个面无表情的符号飘来飘去,仿佛给君山平添了一层乌云。记得一位著名摄像师说到:“当我看到最美的风景时,我不会选择拿起相机,因为在这一瞬间,我的心灵已完成了一次最好的拍摄。”当我们把欣赏异化为简单的拍摄时,那欣赏本身的意义也在逐渐消亡。许多人外出旅游,只为了在朋友圈打卡,发布新动态,在朋友们的艳羡和赞叹中自我沉溺。可审美活动真正重要的部分在于过程,照片不过是这趟旅途的纪念品。倘若将买这“纪念品”视为旅游的价值,便是谬以千里了。许多时候,我们越走越远,赏尽世间佳景,但蓦然回首时,却发现出发时的那一份悸动已失得无影无踪了。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这一楼便是岳阳楼了。我没有李白“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的情怀和酒量,登临岳阳楼只为一睹岳阳之景,顺带领略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风采。岳阳楼下仰视,但见高阁直起,飞檐腾空,其造型古朴独特,别具一格。该楼坐西朝东,首先以四根楠木“通天柱”撑起其骨骼,再以十二根廊柱,三十二根檐柱铺设其关节筋络。木柱之间互相牵制,形成交错的美感,但最终又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道”的思想;岳阳楼上观岳阳,则风景又大异,江水浩浩汤汤,蔚为壮观,临风而啸,便发怀古之忧思。世人皆知范仲淹是写《岳阳楼记》的一代名臣,却不知他也是“腹中自有兵甲”,威震西夏的小范老子。范仲淹是孤独的,他独挑庆历新政的重担,在溷乱的时局中独守高洁。当梅尧臣劝他谨言慎行时,他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相复;但范仲淹也从未孤独过,他所擎起的火炬,从不缺乏传递之人。薪尽火传,范仲淹的精神如岳阳楼下的江水一般,滔滔不息。

洞庭之旅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我的心仍像悠悠湖水,摇荡不已。云梦波涛,君山叠翠,岳楼高矗……所有的景象化为一首时而平缓时而激烈的乐曲,在我耳际循环。但倏忽之间,所有乐声忽然沉寂,只余下我痴痴地颙望着远处的山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曲湖湘风月虽已终了,但却留给我无限的遐思和回味。

行走攻略

岳阳,一座被古今中外诗人才俊青睐的城市,人文历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有着不容忽视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留下自己的足迹。如果来到洞庭湖,不妨把岳阳周边的地方也好好计划一下,发现它的美。

推荐路线01

岳阳楼 洞庭湖 平江石牛寨 连云山漂流 杜甫祠堂

【平江石牛寨】位于湘、鄂、赣边界,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大坪乡境内。各景点以奇险著称,尤为罕见的是保存完好的2000 多米古城墙,享有“天下第一寨”之美誉。

【连云山漂流】位于湘东北第一高峰—连云山的崇山峻岭深处。这里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悬崖峭壁、峡谷幽深,整个漂流河道由30 多条小山溪汇集而成,长达8 公里,总落差160 米,漂流需2 个多小时。

【杜甫祠堂】据考证,这里是杜甫真正安葬的地方。1997年4月,杜甫祠堂被评为“岳阳十景”之一,命名为“诗圣留踪”。

推荐路线02

岳阳楼 洞庭湖 君山岛 平江石牛寨 连云山漂流 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

【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北门户——临湘市城西1 公里处,由轿顶山、鹰嘴山、周家山、望城山和麻姑山五个山峰组成,故名五尖山。这是个亲近人文自然的绝佳胜地。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 刘禹锡·望洞庭

美食推荐

01洞庭湖区喜吃鱼、善吃鱼。在整个岳阳市区,活鱼馆、鲜鱼馆随处可见,而且基本都顾客盈门。

02当地烹饪方法相对质朴,最在意纯天然的味道,再配上湖南的灵魂味觉——紫苏、山苍子油,十分惹味!

03最潮流吃法:租船到湖中心,现钓现吃。这也是当地很地道的一种吃法。

太 湖

皎皎山月高,船头几声笛

明 马愈·太湖秋夕

太湖之风自古来

撰文_方凤燕图片提供_苏州市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苏州太湖西山岛

蝉鸣的夏天,阳光刺眼。苏州出城的公交上,看不到几个年轻人。背双肩包、穿背带裤的我,挤在一群鹤发老人中间,倒显得有些异类。

两个小时后,我到了石公山,也是西山岛的终点站。午后的艳阳照得眼前明晃晃,我举目四看,除了车场停得整整齐齐的公交和石公山上浓郁的绿荫,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再看,老陆家的“小题大作”就闯入了我的视线。那是一栋南依太湖背靠石公山的房子,白的墙,黑的瓦,二楼栏杆是清凉的湖蓝色。我看了一眼,就喜欢了。老陆戴着眼镜,脑后扎个小辫,看谁都笑眯眯的。看到我的时候,他笑眯眯的眼睛里藏着疑惑。我说,我要住宿。他恍然大悟般哦了一声,笑眯眯领我进去。大厅很热闹,一群孩子,弹琴,看书,围在一起撸猫,或者逗狗。我后面才知道,老陆他们养了5 只狗,6 只猫。我也是后面才知道,那群孩子是上海过来的学生,参加美术营,来这里写生。站在吧台前打量,才发现,这里是中央美院实习基地,也是太湖文化研究基地之一。吧台右边一间画室,门开着,灯也亮着,似乎刚上完一堂静物油画课,一溜儿画架,画的都是器皿和水果。管家说可以参观,我便踱步进入。画室不算大,摆放的多是纸砚笔墨,墙上陈列的除了画作,还有不少书法,其中不乏大家作品。门外汉如我,看来看去,觉得每一幅都妙,也第一次知道,林徽因和梅兰芳的画,可以这样好。

黄昏时分,店里的老陈领一帮孩子去明月湾古渡看夕阳,顺带捎上了我。湖畔公路平整宽阔,五分钟即到了。古渡就在明月湾古村,穿过村口的明月桥,沿着水边走,便到了码头。一株老树,一段深入湖中的花岗岩石板路,便是古渡如今的模样。曾经这里是人们出航和归帆的处所,唐时白居易任苏州太守,便是乘舟在此登岛。如今湖边新修了游船码头,从这里坐快艇去湖州,不过十几分钟。太阳西沉,湖风吹散了热浪,两个光膀子男人,纵身一跃,扎进水中,鱼一样畅游。夕照投映湖面,水光粼粼,几只飞鸟贴着水面掠过,身姿翩跹。它们会一直飞,飞到太湖深处,飞到燕子坞和归云庄吗?我不是大侠金庸,想象不出武侠世界那如梦似幻的江湖,也不是诗人白居易,吟不出“湖山处处好掩留,最爱东湾北坞头”这样的句子,只是默默拍几张照,记录下太湖这一刻的温柔。

第二天上午,我又一次来到古村,又一次走过明月桥,穿过那些被岁月浸染过的巷道,在那株影视剧中出镜过很多次的千年古樟下站了一会儿。一条清溪安静流过,上了年纪梳着圆髻的阿婆在溪边洗衣,旁边石板上搁着桃胶、李子。阿婆讲着糯糯的方言,我还是听懂了:小妹,要不要来一点?我笑着摆手。阿婆没有多说,继续洗衣。溪水奔流着,汇入太湖。沿着溪边走,穿过一个桥洞,就到了古渡。这一次,我没有走进渡口。只是望着溪水,眼馋着村民院里的枣儿和石榴,愣了一会神。我想起古村的传说。古村因地形如一轮弯月而得名,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这里是因为美丽的西施来赏过月,才叫明月湾。人们喜欢听美好的故事,大抵因为生活的底色是苦的,经年累月的苦,总需要一些美好来冲淡,哪怕这美好,只是一种一厢情愿。这边西施和吴王夫差共赏明月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远方的无锡蠡湖,西施与范蠡泛舟遨游的传说同样精彩。人们羡慕故事中人的自由快意和潇洒人间,可故事与传说,都不是生活的本真面目。身而为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各种各样的羁绊、束缚、牵挂,以及不得已,又何来真正的快意洒脱呢?真正自由的,也许只有太湖的鸥鹭,想停就停,想飞就飞。还有太湖上飘来飘去的云,想飘成圆的,就飘成圆的,想飘成方的,就飘成方的。羡慕着飞鸟和浮云,烈日蒸腾中,我坐上快线11路,奔赴下一程。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旅行也要学会说走即走。我在车上摇头晃脑地打瞌睡时,旁边一头银发穿着碎花短袖衬衣的阿婆也歪着脖子睡得正香。8月天气,天热得像蒸屉,站着不动都会流一身汗。幸而车里空调开得足,阻挡了热气,阿婆脚下两大袋蔬菜瓜果不至于焉头塌脑,依然碧绿清脆,散发出植物本身的清香。阿婆住在西山岛,每周都会摘些自己种的菜,坐公交,穿过几座小岛和长长的太湖大桥,进城给孩子尝鲜。因为太湖的滋养,洞庭山物产丰饶,除了出产吓煞人香的碧螺春,四季瓜果不断,枇杷、杨梅、葡萄、石榴、柑橘,轮番登场。现下正是吃莲蓬和鸡头米的时节,等到秋风送爽,黄了菊花,大闸蟹也该上餐桌了。那时候,阿婆也许会提着青壳白肚的蟹进城。在西山岛,像阿婆这样的老人很多,他们记挂着城里的儿女,却又舍不得离开太湖边的故园,于是每周城里城外往返。一湾之隔的洞庭东山,也是如此。

公交摇摇晃晃,将我带到东山。第一次抵达,却像是久别重逢。2017年春天,我和同事来过一次苏州,那次东山本在行程之中,只因苏州好去处太多,时间匆忙,东山又偏远,最终放弃。这一次,义无反顾奔赴东山,更像是弥补上一次的遗憾。一位友人说,生活的好,就在于有惊喜。深以为然。如果前一日的惊喜是“小题大作”,这一日的惊喜便是雕花楼了。90 多年前,时为上海棉纱大王的金锡之建造这片园子做宅第时,也许只想好好享受生活,他断想不到,时过境迁,因了卓绝的雕刻艺术,今天的雕花楼被亲切地称为“江南古建名楼”。其实雕花楼还有另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春在楼。只是春天已过,夏天也走到了深处,待到一池荷花开到颓败,来这里赏银杏金叶便可提上日程了。

而我的日程,由不同的公交车转换。从雕花楼到太湖第一村陆巷古村,只需一辆627 路。这是我喜欢这里的原因。不管城区还是郊外,街巷干净,公路平整,公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果林。而不管是遥远的西山,还是同样遥远的东山,都有公交将你送达。我在陆巷古村待了不到一小时,来不及看清那些古老的街巷,以及寒谷渡饱经风霜的模样,便匆匆返程。台风利奇马来势汹汹,海陆空都得为它让路,我又岂能逆风而行?

在陆巷外婆家小馆用完午餐,我跳上一辆东山好行快线。车子疾驰,公路那边,是烟波浩渺的太湖。

我想起梭罗说:湖是神的一滴泪。那太湖会是神在什么时候流下的泪呢?又想起对苏州爱得深沉的一位同事,她去过很多次苏州,见过很多次太湖,可是一点儿都不腻。之前我不明白,如今我似乎有些懂了。假使有一种力量叫文明,那么有一种感动叫一座城的精致,和一片湖的温度。太湖的动人,不仅在于三万六千顷碧波的浩瀚,碧螺春的香,白沙枇杷的甜,大闸蟹的鲜,还在于被太湖滋养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些温暖美好的人,他们打磨岁月,也打磨自己,再简陋的院子,也要有鲜花和果树妆点;最简单的稀饭咸菜,也要装在美丽的碟子里,精致摆盘;就算被生活压得直不起腰,也要面带微笑。

太湖之风自古来,而生活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李宇春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喜欢你》里唱:始终没学会的浪漫,变成了一蔬一饭。这也是我所理解的生活,和浪漫。

太湖十二月历

1月【湖畔观鸟】

太湖深处鸥鹭飞。太湖观鸟季,人与鸟和谐相处,共度美好时光。

2月【踏雪寻梅】

春天从梅园开始。赏梅好时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3月【探幽品茗】

一杯碧螺春,共赏春花开。太湖茶农开始采摘碧螺春,到处一片茶香。太湖西山岛、洞庭东山

4月【樱花如梦】

5月、6月【水果盛宴】

好山好水好味道,红了草莓、黄了枇杷、紫了杨梅,各色水果排队上市。

7月【环湖自驾】

一条长达23 公里的环湖公路,将山峦与碧水连接在一起,漫步、骑行都是极好的。

8月、9月【爱上湖鲜】

各种时令湖鲜陆续上市,其中珍品当属太湖三白。太湖大闸蟹也是饕客们的最爱。

10月、11月【金秋盛宴】

深秋时节,漫步洞庭山,一簇簇金黄让古村落多了一份宁静与恬淡。

12月【登高望远】

冬天适合登高望远,面朝太湖水,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怀古幽思。

一碧太湖三万顷屹然相对洞庭山

宋 向子諲·浣溪沙

猜你喜欢

君山鄱阳湖太湖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桐君山
君山美学生活馆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太湖三白
赞东太湖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君山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