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O堰塞湖归去来兮是高过会率的必然结果

2019-09-17皮海洲

金融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堰塞湖创板排队

皮海洲

IPO堰塞湖是困扰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难题。但在“史上最严”的第十七届发审委的积极努力下,IPO堰塞湖的问题基本上得以缓解,IPO排队公司的数量由巅峰时的900多家减少到低谷时的200多家。

不过,随着发审委的换届,第十七届发审委卸任,第十八届发审委上任,IPO堰塞湖也出现了反弹。据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截止6月底,IPO排队企业达631家,其中:主板180家、中小板102家、创业板208家、科创板141家。IPO排队公司数量从200多家增加到600多家,IPO堰塞湖膨胀迅速。

IPO堰塞湖归去来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科创板的推出,带来了141家排队公司。不过,从深层次的本质来看,IPO堰塞湖的再度膨胀,其实是第十八届发审委上任以来IPO上会高过会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撇開科创板因素,IPO排队公司的数量仍然达到了490家,较低谷时的IPO排队公司数量增加了200余家。数据显示,仅6月份一个月就新增申报企业家数达到172家,而去年同期只有37家,涨幅达到364.86%。并且其中仅6月最后一周,就受理了90家公司的IPO申请。

虽然有观点认为,这么多企业集中申报,与6月份为IPO申报的窗口期有关。因为一旦过了6月份,IPO企业申报材料将需要提供截至6月底的相关数据。如此,企业申报时间将推迟。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同样是6月,去年却只有37家公司申报,这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为什么说IPO高过会率必然会导致IPO堰塞湖的膨胀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IPO堰塞湖为什么会消肿。当然,这其中有2017年IPO高速发行的原因,因为这一年A股发行新股436家,创下A股市场一年发股的最高纪录。

但更重要的还是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后的“从严审核”。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之初,IPO公司过会率急剧下降,“三过一”、“四过一”、“五过一”、“六过一”,甚至还出现了罕见的“零过会”现象。也正是因为第十七届发审委从严审核的缘故,第十七届发审委赢得了“史上最严发审委”的美称。

第十七届发审委的从严审核不仅将IPO上会公司的过会率降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如第十七届发审委任职期间IPO公司的过会率维持在55%的水平,较前一届发审委任职期间的过会率降低了30%左右。更重要的是,这种从严审核为解决IPO堰塞湖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是将超过四成以上的IPO上会公司从IPO排队公司的队伍中扫地出门,这大大减缓了市场IPO的压力。另一方面,面对从严审核,一些来A股市场碰运气的滥竽充数公司也吓得赶紧退出,如在第十七届发审委任职期间,有超过200多家IPO排队公司撒回了IPO申请。

除此之外,面对第十七届发审委的从严审核,还有大量在资本市场之外跃跃欲试,试图通过蒙混过关的方式到A股市场发股圈钱的公司也因此望而止步了。

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些原因,IPO堰塞湖因此而消肿了。可以说,为解决IPO堰塞湖问题,第十七届发审委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第十七届发审委任期届满及第十八届发审委的走马上任,第十七届发审委任职期间的一些好现象并没有得到延续,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IPO过会率的大幅提高。如截止6月底,今年IPO公司的过会率达到了83.33%。尤其是今年5月至6月间,IPO公司过会率甚至连续七周达到100%,这种连续高企的过会率在发审委审核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堪称是比注册制还注册制。

这种高企的IPO过会率对IPO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种鼓舞。更重要的是,它还刺激到了那些之前被扫地出门的IPO公司,以及在场外静候市场动静的准IPO公司。面对高企甚至是100%的过会率,这些公司也就跃跃欲试了,一些反应敏捷的公司因此快速地加入到了IPO排队公司的队列中来,6月IPO公司猛增172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IPO的成功,对于众多的企业及实控人来说,不仅是一次新生,更是一种财富的暴增,是一种步入“天堂”的体验。也正因如此,又有几家公司是不想通过IPO而进入股市的呢?如今又逢IPO高过会率,这就相当于股市的大门洞开,如此一来,IPO堰塞湖的再度膨胀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是IPO高过会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猜你喜欢

堰塞湖创板排队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堰塞湖形成与致灾机理及风险评估关键技术
怎样排队
堰塞湖
科创板的圈外人
抢抓科创板
堰塞湖多源信息及其感知技术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