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崛起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9-09-17刘勇李仙

金融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城镇群县域高质量

刘勇 李仙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新时代,为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和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宏伟目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了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思路,为各经济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也成为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部崛起是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并已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仍然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性,那就是既要有利于稳定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又要兼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既要确保相对发展地区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促进相对落后地区不能低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为实现既稳增长、又促协调的区域发展政策的目的,在总结过去几轮均衡和非均衡区域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战略,并相应地提出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全新的区域政策新思路和新主张。所谓“抓两头”,就是指抓重点发展区域和特殊发展区域;“促中间”,是指带动中间地带的区域,在“推和拉”的作用下,稳定健康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中部崛起在“稳增长、促协调”中的重要作用

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是既能稳增长又能促协调两者兼顾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特点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区域政策只针对落后或结构衰退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过多倾斜于相对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在这样一个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中,中部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稳增长、促协调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就稳增长而言,我国区域经济是稳增长的中坚力量和主要依靠,特别是中部崛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宏观经济处于新常态、产业经济缺乏新支柱以及外向型经济受到巨大挑战的形势下,我国区域经济成为亮点。中部地区人口、城镇稠密,发展潜力巨大,且经济规模已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了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的条件,也具有引领国内巨大市场内需的能力,这些都对稳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就促协调而言,中部崛起事关协调发展的全局,是最终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其中“均衡”是从供给侧看,目的是实现区域之间在财富生产领域的平衡发展,将各区域人均GDP指标的绝对和相对差距控制在经济健康运行的范围之内;“协调”是从需求侧看,目的是实现财富分配领域的和谐发展,即将各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的绝对和相对差距控制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中部崛起了,“大中部”崛起了(“大中部”指中部6省和陕甘宁、川渝与云贵桂组成的地区),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大“V”形或“大中部塌陷”的不均衡分布态势才能彻底扭转,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目的才能达到。

未来中部崛起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更大

未来实现我国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需要完成以下四大任务,中部崛起在其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一,在供给侧方面,要构建城乡区域分工协作的新体系,中部地区一马当先。

构建城乡区域分工协作新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在明确“点、线、面”和县域最小区域单元的基础上,以城乡分工合作为起点,以都市县和农业县分工合作为主线,以都市圈和城镇群为依托,按照城乡区域分工与协作的基本原则,可以构建如下多层次城乡区域分工合作新体系:

县域基本区域单元。所有的经济活动在地表上都表现为“点、线、面”三种基本空间形态,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区域。在实践中,点线面三种经济活动的基本空间形态结合构成的最小区域单元是县域。所有县域按照其最终发展的结局或顶层设计,只有两种:以制造业为主的都市县域和以现代化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域。其中,都市县,指以非农产品原材料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地级以上城市所在县域,包括首都都市縣、直辖市都市县、省会都市县、地级市都市县等;农业县,指以农业为主的县域,其县城和建制镇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业。我国中部地区,特别是“大中部”地区,是我国县域数目最多的地区,做好县域基本区域单元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增加一些地级市的数量,同时也为剩余的农业县的发展指明最终实现现代化农业县的发展方向。

都市圈。指一个地级及以上都市县和其周边若干产业关系密切农业县构成的城乡分工合作体系,相当于我国的地级市行政区。2017年,我国共有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相比美国拥有近600多个都市统计区,我国地级都市圈数量还严重不足,需要增加一倍的数量,才能确保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中部地区是地级市数目增加的重点地区。

城镇群。指三个或以上都市圈构成的都市分工协作体系,主要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建设21个城市群的设想,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城镇群大约16个。其中,“大中部”地区,城镇群数量与东部基本持平,但由于人口多于东部,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城镇群绵延带。指三个或以上城镇群构成的都市分工协作体系。正在规划中的城镇群绵延带有沿海的“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以及中西部的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和以成渝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地区等。

其二,在需求侧方面,要构建空间市场一体化新框架,中部地区居中的区位优势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

构建空间市场一体化新框架,需要在宏观区域上落实“四沿”战略,构建“四纵四横”的大体按照经纬度走向延伸的经济轴带,实现全国“一日经济圈”的宏伟目标,做到各大综合经济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具体方案如下:

“四纵”指:沿海纵线,大连、威海、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汕头、广州、北海等;京哈-京九线;二三线,二连浩特-包西线-西安重庆线-重庆贵阳南宁线-南宁湛江海口线-海口三(三亚或三沙)线;西部沿边线,阿尔泰-伊犁-喀什-阿里-拉萨线。

“四横”指:北方捷道,大连、京津、包头、临河、哈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等;陇海线-兰西线-西格-格喀线;沿江线,沪汉蓉-成都拉萨线;台湾福州-福州南昌长沙线-长沙贵阳昆明瑞丽线。

由此看出,中部地区起着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桥梁作用。在交通物流成为未来经济重要枢纽型产业的时代,中部地区居中的区位优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其三,在治理市场失灵方面,要实施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政策,中部地区更是当仁不让。

在有效调控区域发展差距方面,中部地区的关键性、最终性的重要作用已见前述。这里再从调控区域发展差距的新措施方面,分析一下中部地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进各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事實证明,区域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各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上。而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比重最高的地区,中部的农业现代化直接关乎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建立众多的现代化农业县,是中部地区最大的责任之一。

二是促进各地区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各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具有最为明显的枢纽和桥梁作用,是沟通东西南北的国家级“立交桥”。

三是促进各地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化。对人口最多的跨省区综合经济区来说,(大)中部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化具有全国意义。

其四,在运行机制方面,需要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运行与治理新机制,中部地区可以成为风险较小的试验区。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运行与治理新机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明确市场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引导)的区域经济运行市场机制。从 “行政性放权”,转向“市场性放权”,让企业成为地方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成为国土空间资源使用权的主体。中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相对较大,同时也有着大胆改革的传统(如武汉早期的改革实践),未来以国企改革为重点的一系列体制上的突破,人们仍然期待中部地区大胆试,大胆闯。

二是构建国土空间市场化配置新机制。要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原则,将国土空间资源使用权向社会开放,形成市场化配置的新体制机制。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大,国家征用土地多,具有开展这类体制改革的紧迫需求和有利条件。

确定政府管控的职责和范围。优化国土空间资源分区行政管理和用途管制的新体系,包括行政区划和土地用途管制(政府征地和使用等)。要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中部地区政府对国土空间资源用途管制的责任大于东部和西部,耕地和其他农业用地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其他农产品的适度安全都至关重要,探索更加有效的国土空间资源用途管制途径和方法已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城镇群县域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流域水网影响下的古代汉水中下游地区城镇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十三五”应大力推进城镇群协调发展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推进东北地区城镇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城镇群规划的策略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