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新”
2019-09-17崔洪亮
崔洪亮
[摘要]“与古为新”是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相当重要的一种思想观念,在冯纪忠教授所规划的松江方塔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对方塔园中心景区和何陋轩两处局部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与古为新”的具体表现,引发作者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一些思考和感触。
[关键词]方塔园;与古为新;保护与更新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9) 04 - 0038 - 02
1前言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其本来的意思指的是大自然中蕴藏的美景虽然难以穷尽,但诗人只要深入地体会观察,就能不断产生新的感悟,即使是以前的人已经写过的题材,也能有所创造,达到不断再创新的意境。后人多用这句话来表明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筑设计中的“与古为新”则是最先被冯纪忠教授在谈论其松江方塔园时所提出,指的是今的东西可以和古的东西在一起成为新的东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经错误地认为时代需要“破旧立新”,没能辩证看待“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造成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发展倒退。而冯纪忠教授提出“与古为新”这一观点,实则有“拨乱反正”的重大意义,而其方塔园规划设计上则贯彻落实了“与古为新”这一规划理念,成为一代经典作品供后人学习。
2松江方塔园的历史和地位
松江方塔园地处上海市松江县城东中山东路南侧,上海市园林局于1978年邀请同济大学冯纪忠教授设计建造一座汇集历史文物的城市公园,与1987年竣工。城市公园即为如今的“松江方塔园”,有“露天博物馆”之称。
虽然在建成过程中和建成之后,冯纪忠教授和他所设计的“方塔园”遭受了许多阻挠和非议,但依旧无法掩盖其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领域中极高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如今,经受住了20多年的争议之后,方塔园已成为冯纪忠教授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我国现代主义风格园林代表作”,并于1999年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界大会“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成就奖”。
3松江方塔园规划设计理念(图1)
3.1博物馆与塔院——空间形态的“与古为新”
据冯纪忠自述,其设计的主要原则为“突显方塔的主体地位”,“与古为新”的总精神与“突显方塔的主体地位”的主要原则相结合。
整个方塔园里,除了幸存的方塔和照壁,天后官及其他文物建筑的原址并不在此,而是从上海其他地方迁建而来。冯纪忠教授将方塔园的性质定义为“以方塔为主体的历史文物公园”,这与博物馆的性质相差无几,“露天博物馆”这个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他创新性地将方塔、照壁跟天后宫看作展品,将承载博物馆展品的托盘通过建筑周边平台设计塑造出来,起到烘托建筑的作用, “以反映珍视文物如拱璧之意”。他将博物馆中盛放展品的柱台转化为不同标高的石砌平台,这种做法本身便是“与古为新”的体现之一,是历史建筑保护的历史性和时代的创新性相互融合的结果。
方塔所處的塔院在承托方塔的平台上,若暴露过多,毫无遮挡则有违中国传统的“含蓄内敛”思想,也不利于环境氛围的塑造。塔院是中国的传统建筑类型,它通常是以塔为中心,通过建筑围合起来的封闭庭院。冯纪忠教授将塔院这一建筑形式抽象为一种四个方向立面围合的顶部开敞的空间形式,再结合实地场所的元素,保留了西部的山丘和北部的照壁,仅仅在东南两个方向上增建了两片白墙,用最节制的手法就构建出于自然融为一体的塔院意境。这里的“古”体现在传统塔院的空间模式,“新”则是与场所环境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不强调立面上与传统塔院的廊,墙,建筑等元素的相同,而强调精神氛围的统一与传承。这是空间形态上的“与古为新”,是“古”的精神,而又不完全是“古”,而变成了另一份独一无二的“新事物”。
3.2何陋轩—一建筑形式的“与古为新”(图2,3)
何陋轩是方塔园中另一处精彩的“园中园”,也是多数学者给予极高评价的一处建筑设计。冯纪忠说起何陋轩的形态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一带的庑殿顶农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屋脊作强烈的弧形”,这便构成了何陋轩屋顶的雏形。但与传统农居不同之处是,对其屋顶的弧度更加加以强调,弯曲的程度更加夸张,并且将弧形元素一直延续到屋顶的檐口和护坡上,这是一种“文脉的延续”,又是一种“现代的创新”,通过变形衍生出新的建筑形式,但并没有脱离传统坡屋顶的意境。人们依旧可以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由中国古代坡屋顶变形而来,也同时可以在其中找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正是“与古为新”的内在要求,新的东西要能够自然地就能唤醒人们的记忆,这就意味着并不是凭空而成,而是有理有据的创新。
4总结和反思
方塔园所获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一条“与古为新”道路,引起了我们太多思考。我们过去对于历史建筑的态度往往众说纷纭,有入主张原貌恢复,有人主张拆除重建……如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规划并未采用“梁陈方案”,导致大量的文物古迹遭受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试想如果当时能够借鉴“与古为新”这一思想,如今的北京是否便是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公众们是不是能在大街小巷中便能唤醒古时的记忆?展望未来还会存在大量的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问题,面对抉择时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判断?
我认为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问题,其中不变的一条原则便是“与古为新”,这是对于“古”的尊重,但却不能盲目地尊古,要在尊古的前提下加入新的东西,成为一种新的诠释。“与古为新”这一思想观念必须先根植于设计师心中,必须先深入人心,唤醒人们心中对于历史的那份记忆,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的工作才能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才能有更多更优秀的保护案例相继产生。
参考文献:
[1]宋国栋.与古为新——方塔园读冯纪忠[J].中外建筑,2012,(05).
[2]冯纪忠,与古为新——谈方塔园规划及何陋轩设计[J].华中建筑,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