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安全的进出口效应分析

2019-09-17方兰朱荣花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粮食安全建议

方兰 朱荣花

摘要:粮食能否安全地进出口及自由贸易,对我国粮食安全贸易发展尤为重要。根据我国粮食安全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结构和规模,通过分析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进出口贸易中的“大国效应”,阐述“大国效应”作用下我国粮食安全进出口贸易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大国效应;进出口贸易;整体结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7-0342-05

中國是一个人口众多但可耕地面积不足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政府关注的焦点,这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或支撑。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许多粮食可以通过国际粮食期货市场购买或者通过国家间的直接贸易进口,但国家间的直接贸易进口仍然是满足国内社会需求的重要渠道之一[1-2]。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的食品价格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迅速上涨,但粮食供给对国内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不测事件的抵御能力却在下降。如世界小麦储备量有所下降,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危机影响了其国内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粮食进口已成为国内粮食需求的重要供给渠道,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自然产生了极大的关注[3]。自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连年发布了“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支持国内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以及减少农业税等举措,加大了各级地方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了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4]。当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重要时期不仅要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还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并致力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新农村的全面建设,确保中国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协同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实行食品自给自足原则并辅以进出口监管。为了保护中国的粮食市场、规范市场供求,粮食进出口监管的作用日益显著。此前,国内外食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形势下,必须重申粮食安全,改善粮食进出口政策,扩大粮食安全进口渠道,有效利用国内外市场粮食资源,形成中国粮食的安全良性供给生态链。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5-8]。由于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在2006年迅速上涨,从2009年至今,食品价格的快速波动直接影响到了粮食供需,国内和国际食品价格飙升延续至今。粮食安全是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是国家重要战略问题[9]。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价格波动和粮食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尤其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开放融通的情况下。中国是粮食贸易大国,在他国挑起的贸易战中会受到某些大国的打压甚至破坏。为了保护中国的食品安全,必须合理利用国际市场来规范国内粮食市场[10]。同时,中国将通过“大国效应”影响国际食品市场价格,争取获得更大的贸易利润,针对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市场条件采取不同的进出口政策[11]。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特别提出更加有效的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并检查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是否具有“大国效应”。王瑞认为,国际粮食价格不受国内进口和粮食出口的影响,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粮食价格影响不大,国外粮食价格影响中国粮食出口[13]。Brown认为,中国粮食需求的增加将导致粮食进口量增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和国际社会稳定[14]。刘明等认为,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粮食价格指数在短期内有显著的正面影响[15]。亚历山大通过恩格尔-格兰奇两步法分析印度尼西亚大米市场,发现其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与此同时,我国在快速推进城镇化战略影响下,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为此,探索中国粮食进出口与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进出口效应,能够有效提升抵御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1 进口贸易“大国效应”的基本原理

由图1可知,剩余的需求曲线Dw和供给曲线Sw,决定了国际市场价格Pw0。在封闭经济下,两者都设定了国内价格Pd和Pd1。鉴于国际市场价格Pw低于国内市场价格Pd,当市场发布时其将增加进口。只要国际市场价格Pw1低于国内市场价格Pd,国内生产的剩余需求Dd将在国际市场上以曲线Dd表示。由于国内进口数量众多,主要国家原有的剩余需求曲线Dw和较高的需求曲线Dw1已经崩溃,国际市场正在形成新的变化。另外,由于国内进口量大,国际市场价格不再能维持在Pw1水平,而是上升到新的价格水平Pd1,于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新均衡点是Ew。此时大国的国内价格也上升到Pd水平,而是与国际市场(理想的自由贸易地位,不考虑其他因素,如运输成本)相同,并在国内需求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其面临的供应不仅来自国内供给曲线Sd,也来自进口,从而形成新的供给曲线Sd1,国内市场的均衡点已从Ed1变为Ed2,国

际市场的均衡点已从Ew0变为Ew。总体而言,随着国内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和国内供应的增加,国内价格已经下降。同时,进口增加和需求增加使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国内和国际价格变得更加一致。

由图2可知,在国内封闭国家经济市场中,需求曲线Dd和供给曲线Sd的均衡点是Ed,它决定了均衡的国内市场价格Pd。目前,剩余的需求曲线Dw和供给曲线Sw决定了国际市场价格Pw0。如果更高,则有一个大的国家出口模式。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价格差异,国家将增加Pd以上地区的出口,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竞标国,且因为该国的出口足够大,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因此新的供给曲线Sw1由现有的Sd至Sw叠加形成,其中曲线从C点开始,其中价格水平正好是Pd1。如果需求保持不变,则Sw1和Dw在新的均衡点Ew相交,这决定了新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Pw1。显然,Pw1在Pw0到Pd1之间。结果就是主要贸易国家的国内出口增加,价格上涨,国内消费需求下降。Sw1相当于Sd1的供给曲线。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大国出口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国内和国外价格往往是相同的。

2 我国主要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大国效应”分析

2.1 大米进出口贸易的“大国效应”分析

本研究采用一种通用的财务模型来探讨各种食品行业的“大国效应”。大豆、玉米、大米和小麦的进出口量的单位为t,国际食品价格单位为美元/t。要消除季节性影响,则使用Eviews 7.2季节性处理原始数据。人口普查的季节性调整方法在Eviews中用于季节性处理数据。为了趋势数据并去除时间序列各向异性,采用数据的自然对数。

中国大米进口量使用RX表示;中国大米出口量使用RY表示;国际大米價格使用IRP表示。经季节性处理和取自然对数后,单位根检验分别在lnRX、lnRY、lnRP处进行。平稳和不稳定分别由数字1和0表示。

由表1可推断出变量lnRX和lnRP的绝对值小于阈值10%的绝对值,因此,这些变量是瞬态时间序列变量。主要区别为它们的ADF统计量绝对值大于1%显著性水平的阈值的绝对值。没有单位根,即2个系列是静止的。因此,变量lnRX和lnRP是一阶和单阶,且在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下,它们可以检验大米进口量与中国国际大米价格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但由于lnRY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稳定时间序列1%阈值的绝对值,因此不可能用通用的分析方法来检验大米出口量和国际大米价格,法律研究是否可使用。

e表示玉米进口的残差和国际玉米价格的回归分析;e1表示玉米出口的残差和国际玉米价格的回归分析。由表8可知,序列e1是固定的,玉米出口和国际玉米价格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综上述分析可知,玉米进口与国际玉米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为中国玉米进口存在“大国效应”。然而中国玉米饲料与国际玉米价格之间没有协整,即中国玉米饲料与国际玉米价格之间没有长期均衡。中国玉米进口没有“大国效应”,中国一直是玉米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对生物能源发展的刺激使得对世界玉米和美国的需求增加。一个大粮食生产国,其出口产品占全球玉米出口量的一半。因此,中国玉米出口的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并且对国际玉米价格也没有明显影响。

2.3 小麦进出口贸易的“大国效应”分析

据统计,我国小麦的供给主要依靠进口,而出口量相对较低。该模型仅分析了小麦进口对国际小麦价格的影响。WX表示中国小麦进口量,IWP表示国际小麦价格。在季节性处理和自然对数之后,在lnWX和lnIWP处进行单位根检验(表9)。平滑与不稳定的事物分别由数字1和0表示。

由表9可知,变量lnWX和lnIWP的ADF均小于阈值10%的绝对值, 因此2个变量是瞬态时间序列变量。但在一阶差分之后,ADF统计量的绝对值更大于1%的重要阈值的绝对值。没有单位根,即2个序列都是静止的。因此,变量lnWX和lnIWP根据协整检验的要求,可以检验中国小麦进口量与国际小麦价格之间是否存在合作关系。

3 粮食安全贸易“大国效应”对我国经济影响

综上分析可知,国家对某种商品的“大国效应”反映了一个国家对某种商品对国际市场影响的一定程度的垄断力。就其影响而言,在主要的进出口贸易国家的利益中,“大国效应”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可以利用对国际市场的影响,通过政策调整供需,改善贸易条件和最大化贸易利益。关于进口,可以通过控制和调节进口商品的国内需求并利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来获得最优惠的价格。当然,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来改善国家贸易条件和改善国家福利。

主要贸易大国的“大国效应”的缺点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太高,将导致贸易下降和国内福利受损。进口时,进口量巨大将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出口时,出口量巨大将导致价格下降,甚至遇到各种外贸障碍和反倾销等摩擦,最终将损害国家福利。例如,中国的粮食进口短期有利于国家,但从长期来看,其他粮食进口国将对其进口产品保持一定的警惕。

3.1 积极影响

在粮食进出口领域,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大国效应”的积极作用,改善贸易条件,增加贸易利益。国际贸易与国内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是粮食进出口贸易大国,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主要贸易大国的优势,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制定有效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和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中国应该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主要的贸易国,可以通过“大国粮食的进出口量”的“大国效应”来影响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并尽可能争取国家最大的贸易利益。不要使用集中计划来确定购买量,防止国际市场首先提高价格,应设置所需的调整储备以推动国际购买波动。从理论上看,通过对不同产品实行最优惠利率,也可以改善贸易条件。在出口方面,对于国际市场价格低廉且供应量大的非营利性出口商品,可以通过调整出口税以调整出口量。一方面,它可以改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外国反倾销等贸易限制。总之,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出口贸易的激励和调整政策。

3.2 消积影响

3.2.1 对我国物价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基本统一,中国的粮食价格与国际价格基本一致。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食品消费国。随着净进口量的逐步增加,外贸对主要粮食品种的依赖程度逐渐上升。通过对近十余年国内外食品价格变化的研究,可见国际国内食品市场的价格基本是相互一致的,且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小麦和玉米市场价格之间的相关性。

3.2.2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面对粮食需求和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不可避免地不断增长,过度依赖的风险将导致中国须要随时应对巨大的食品限制。通常通过对外贸易依赖中国主要的粮食进口来衡量“大国效应”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在对国内外“依赖程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外依赖粮食贸易”的概念,即某些食品在国外使用某些类别或特定国家的依赖程度。净进口量是指进出口之间的差异,指某一时期内某些项目(类型)的销售量。

4 建议与对策

本研究从粮食整体角度出发,采用模型检验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和出口是否存在“大国效应”,从粮食品种的角度采用协整模型检验中国粮食进出口情况是否具有“大国效应”。结果表明,从粮食整体来看,中国的粮食进口有“大国影响”,但中国的粮食出口没有“大国效应”。玉米和大豆具有“大国效应”,而中国的大米进口没有“大国效应”,但大米出口有“大国效应”。因此,给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目前,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保證口粮即大米和小麦的绝对安全。自给率实际上是100%粮食的相对安全性且自给率均在90%以上,因此中国可以适度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粮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进口有一定的土地效应,尤其是玉米和大豆的进口具有一定的“大国效应”。因此,中国应充分发挥玉米和大豆的“大国效应”,充分利用进口食品的主动权,从而降低粮食成本,同时加强对粮食成本的逆向调整,以避免“大国效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优化中国粮食贸易结构,运用合理的WTO规则,在充分利用自身粮食贸易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比较优势,适应品种、出口价格和质量优势的粮食类型,进口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粮食类型。根据以往的研究可知,中国的粮食出口没有“大国”优势,特别是出口导向的粮食作物,说明中国的小麦没有出口优势。在未来粮食国际贸易中,中国应利用非转基因生物实施粮食品牌建设,提高粮食质量与粮食竞争力。关于粮食出口,有必要合理使用农业生产补贴。在“黄箱”政策的情况下,应在世界贸易组织法规框架内合理使用“绿箱”政策,以提高中国食品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竞争力。最后,建立多元化的伙伴关系,加入多边合作。中国的粮食进口来源相对集中,大米主要来自泰国、越南和老挝,美国和加拿大是我国小麦的主要进口国,玉米进口国主要是美国,大豆进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越高的进口来源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越高的风险,一旦粮食主产区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幅减少,或政治因素导致粮食禁运,将直接影响中国粮食进口。为了尽可能避免此风险,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指导方针,建立食品贸易共享,发展进口来源,增加对阿根廷、澳大利亚、泰国、缅甸等国家的粮食进口。

参考文献:

[1]刘美秀,杨艳红. 我国粮食对外贸易政策变迁与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13(7):84-88.

[2]何树全,高 昊. 国内外粮价对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影响——兼论我国粮食贸易的“大国效应”[J]. 世界经济研究,2014(3):33-39,88.

[3]佟丹丹. 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出口策略[J]. 改革与战略,2017,33(7):179-185.

[4]王 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粮食进口优化研究[J]. 农村经济,2017(10):68-73.

[5]封志明,肖池伟,李 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粮食生产与贸易的时空格局演变[J].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6):937-950.

[6]刘 影,肖池伟,李 鹏,等. 1978—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经”关系分析[J]. 资源科学,2015,37(10):1891-1901.

[7]刘 东,封志明,杨艳昭,等.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7):1-6,398.

[8]刘 洛,徐新良,刘纪远,等. 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J]. 地理学报,2014,69(12):1767-1778.

[9]梁瑞华.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 宏观经济研究,2016(12):122-126.

[10]王新华,周 聪. 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基于粮食整体和粮食分作物视角的实证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544-548.

[11]王 锐,王新华. 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进出口格局的变化、走向及战略思考[J]. 华东经济管理,2015,29(12):83-87.

[12]郑 辉.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探究[J]. 价格月刊,2018(4):50-53.

[13]王 瑞. 中国为非洲饥荒送上“及时雨”[J]. 中国农村科技,2011(增刊1):45-47.

[14]Brown L R. Tough choices:facing the challenge of food scarcity[M]. New York:WW Norton & Co,1998.

[15]刘 明,马冠群.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货膨胀预期成分分解——基于修正F-F模型与Hamilton方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3):5-15.

猜你喜欢

进出口贸易粮食安全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