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县级台记者如何采写好社会新闻

2019-09-17邵华

记者摇篮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视角创新理念工匠精神

邵华

【摘 要】社会新闻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报道。本文通过多年记者采写社会新闻的经验,介绍了采写好社会新闻的技巧。

【关键词】创新理念   工匠精神   新视角   政治站位   趣味性

随着社会媒体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社会舆论热点的关注,以及媒体业给民生带来的影响,对记者如何在新形势下采访,尤其是采写社会新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作为社会新闻记者深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责任和使命。

所谓社会新闻,就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报道。有广泛的社会兴趣,并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写作上富有人情味,讲究趣味性。社会主义新闻机构发布社会新闻,目的是发扬社会生活的积极因素,培养公正健康的社会舆论,并同社会上不良现象作斗争。

一、采写社会新闻,要有创新理念

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就是记者捕捉的对象。那么如何突破传统意识,采写出更适合、更经典的新闻呢?这就需要记者创新理念,摒弃原有的一事一报的“套路”。

1.加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

作为社会新闻记者,一定要关注政治导向。要关注国家、国际政治气息,有一个敏感的社会新闻鼻子。没有一定的政治了解和消化,就不会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就采写不出经典而新奇的社会新闻来。比如:在采写《快递小哥》社会新闻时,记者没有从快递小哥工作入手,而是从他帮助一位迷了路的、患有海默氏综合征的老婆婆去找女儿家入手。经过几天耐心细致的寻找,终于帮助这位老婆婆找到了女儿的家。记者在采写这篇新闻时引入了春节期间的新闻快递小哥点赞,如果没有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快递小哥的点赞,这条新闻报道出来就会平淡无奇,政治站位不高,起不到全社会对快递小哥这个行业尊重的作用了。

2.开拓思路,提高创新意识,增加采写趣味性

采写社会新闻,应该是灵活的,有生命的。同时,采写社会新闻,更应该具有趣味性。社会新闻应该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不但要照好,而且要达到浓妆淡抹总相宜境界。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要经常树立创新意识、趣味意识。社会新闻在采写时,一定要贴近民生,把老百姓身边生活中发生的事第一时间,以最鲜活的笔触呈现出来,并且还要注意采写的形式要吸引受众。比如,在記者采写《蓝莓先生》这篇报道时,没有简单地直接从“三农”致富出发,而是从他跟一位老人打乒乓球入手,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和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挥汗如雨地挥拍博弈,通过这种代入式的亲情交流,老人家心甘情愿地把栽种蓝莓的“秘诀”倾囊相授告诉了年轻人。这位年轻人汲取了老人家的多年经验,一下子盖了7个蓝莓大棚,收入不菲,成为远近闻名的“蓝莓先生”,并带领其他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被当地传为佳话。

二、采写社会新闻,要有“工匠精神”

随着媒体业的急速拓展,媒体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都在加速度地提升。无论在采写能力上,还是创新能力上都有着自己独特而真准的“工匠精神“。

1.采写时,要稳精准

社会新闻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引导具有前瞻性,而这种前瞻性在媒体人身上,就要体现出稳精准。在一期采写报道《村民共产党员科技接地头》中,记者将一位特殊科技农民为村民送科技下乡还原成与村民一起走在田间地头,不但手把手将技术教给村民,而且还印了很多科技手册。即使他不在时,村民也可以通过手册,弄清农作物如何生长,为村民省了很多的钱,给农家带来了效益。记者采写时以“工匠精神”,行走在田间地头,用自己所看、所闻、所体验,完成了稳精准的报道,成就一篇“土”味十足的报道。

2.采写时,要有执着精神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毅力和执着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一个媒体人的“工匠精神”。媒体人在采写社会新闻时,一定要怀有为民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社会包罗万象,民生要义、民族精神,都需要社会新闻体现和诠释。这需要媒体人在采写社会新闻时,要具有一定的采写技巧和能力,而执着精神更是媒体人必备的。记者在采写《一个都不能少》时,了解到因为校车问题,家长和校车公司之间产生了矛盾,孩子不能上学。同学们都能上学,自己不能上学,孩子在村头站着流泪,看着让人感到心酸。于是记者在与家长、校车公司、教育局多方联系沟通中,把问题如实上报,阐述事实真相,多方斡旋,希望给予解决。严冬时节,不能让孩子的心更加雪上加霜。天寒地冻,记者往返于村子和教育局之间,经过调解,结果喜人,孩子都上了校车,正常上学了。38个孩子,一个都没少。

三、采写社会新闻,要有新视角

传统媒体下的新闻,必将淡出历史舞台。采写社会新闻,记者必须具有新的视角,把握社会新闻时效性和社会性。

1.采写时,要有多样性

社会新闻映射社会各个角落。在采写时,不要拘泥一定的格式,要多角度、多方式进行采写报道。记者在对一个村的农业发展项目采访时,由于环境所限,摄像记者对大棚里的蔬菜画面不能拍摄,记者就用自己的手机拍下蔬菜大棚内的画面,以及蔬菜的特写、村民收割、蔬菜包装和大棚主的采访画面。在回来编辑时,有大棚外的场景,菜农的生产画面,再加上拍的照片,这样一组动静结合的画面,生动、活泼接地气,再加上亲切的解说词,成就了一篇完美的社会新闻报道。

2.采写时,要有特色

在采访时,为了突出社会新闻的特点,一定要抓住社会新闻的特色。社会新闻的特色就是采写一条新闻特色,就是要突出地域风俗特色。东北有很多地方特色,比如满汉发展的历史传承,那么,在报道这样的社会新闻时,一定要本着地方民族特色来报道。记者在采写《走进满族——黄旗堡》时,突出了社会新闻的优势,将满族风俗特色按照历史发展传承进行了报道。满族具有自己的节日。在节日时,他们都要杀猪祭祀。在满族吃食上,有满族八大碗。在满族服饰上,有满族旗袍。在采写时,记者注意采访对象的特点,观众欣赏节目的同时了解了少数民族习俗、衣着特色及生活特点,如此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总之,在媒体业疾速发展的今天,记者要采写好社会新闻,使社会新闻出彩,真正起到服务民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作者单位:沈阳市辽中区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视角创新理念工匠精神
马云的新视角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