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时点拨,让练习更有效

2019-09-17何月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先求例题直线

何月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例题处理之后,总会安排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如试一试、练一练,紧接着是综合性的练习或者拓展性练习.这些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我们通过练习反馈,自觉地调控教学过程.如何让练习更有效甚至于更高效,我觉得教师应在练习中抓住关键处适时点拨,下面我就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关注生成,适时点拨

我们在处理练习题时,一般都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知识的迁移,独立完成练习题;第二阶段是全班核对结果;第三阶段是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第四阶段是教师引导归纳总结.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突发情况,我们要能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适时点拨,让练习更有效.如在教学二年级“数的估计”例题后,我补充两道题引导学生思考:508≈( ),594≈( ).学生都能利用例题学到的方法自觉地进行迁移,说出:508≈500,594≈600.

我适时追问:这两个数都是500多,为什么一个约等于500,而另一个却约等于600?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交流理解到:508离500近,刚过500一点点,所以约等于500;而594离600近,还差几个就是600,所以约等于600.我顺势总结:一个数和几百接近,我们就说它大约是几百,可以写成约等于几百.正当我要进行“试一試”教学时,班里的一名学生举手向我示意,他起身后问:“老师,如果是550,你说是离500近,还是离600近?”话音刚落,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嚷起来:“我觉得550约等于500.”“我觉得550约等于600.”“我觉得550可以说它接近500,也可以说它接近600.”看,学生们把所有的可能都理了个遍.对啊,550究竟更接近几百呢?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而是调整了教学的顺序,让学生们先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在方框里填数,并说说哪些数接近500,哪些数接近600?

让学生先看直线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再在方框里填数.然后根据直线上数的排列规律,说说哪些数接近500,哪些数接近600.通过学生们的交流,发现接近500的数有510,520,530,540,而接近600的数有560,570,580,590,610.我由此引导学生们体会:我们可以把550看作是分界线,比550小的数就接近500,比550大的数就说接近600,其中610比650小,也是接近600的数.在此基础上,我把这条直线向左、向右分别延长,让学生再次观察,体会到接近500的数还有490,480,470,460,它们都排在450的后面;而接近600的数还有620,630,640,它们都排在650的前面.最后,我引导学生再观察直线上的数,明确比450大的数接近500,比550小的数也接近500;同样比550大的数接近600,比650小的数也接近600.

在这个环节,我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550离500近还是离600近”,让学生展开观察数轴,在3次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中,我没有跟学生们讲什么“四舍五入”方法,但我想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们眼中的数会更丰满,更有温度.

二、沟通联系,适时点拨

潘小福在《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解读》中指出:苏教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横向迁移”与“纵向深入”,不断推动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深入体验.为此,在练习时我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探寻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探索和交流.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

小丽的爸爸开车带一家人外出旅行,在途中小丽记录了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一组数据,结果如下表:(表略,行驶10千米耗油1.2升,行驶20千米耗油2.4升,行驶30千米耗油3.6升,行驶40千米耗油4.8升,行驶50千米耗油6.0升……)汽车油箱里有50升汽油,够行驶400千米吗?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我设想了一下,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两种方法:

(1)先求出1升油能行多少千米,再求50升油能行多少千米,最后跟400千米比较并做出判断;

(2)先求出行1千米需要多少升油,再求行400千米需要的油,最后跟50升比较并做出判断.

但实际上,学生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不一会儿,有学生就给出了不同的方法:根据表中行驶40千米耗油4.8升,我们可以先求出400千米相当于多少个10千米,这样就能求出400千米耗油多少升了,跟50升比较一下就可以判断了.

紧接着,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又找到了不同的方法:

(1)根据表中行驶20千米耗油2.4升,我们可以先求出400千米相当于多少个20千米,这样就能求出400千米耗油多少升了,跟50升比较一下就可以判断了;

(2)根据表中行驶30千米耗油3.6升,我们可以先求出400千米相当于多少个30千米,这样就能求出400千米耗油多少升了,跟50升比较一下就可以判断了;

(3)根据表中行驶10千米耗油1.2升,我们可以先求出400千米相当于多少个10千米,这样就能求出400千米耗油多少升了,跟50升比较一下就可以判断了;

(4)根据表中行驶50千米耗油6.0升,我们可以先求出400千米相当于多少个50千米,这样就能求出400千米耗油多少升了,跟50升比较一下就可以判断了.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方法,让学生体会这些方法其实都是先要根据表中的数据先求出400千米相当于多少个10千米、20千米、30千米、40千米、50千米,再求出需要多少升油,最后跟50升汽油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比较、沟通算法的过程中,还有学生发现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它的耗油量成正比例关系.

我想,通过这样的练习和适时点拨,学生们不光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与沟通,还能极大地训练学生们的思维,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练习时我们不能只是做题、讲题,我们还要能够抓住关键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真正让学生通过练习夯实基础,提升思维能力,让练习变得更有效甚至更高效,这样也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先求例题直线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求油和壶的重量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画直线
灯笼填数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巧解周期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