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致远汉诗中的中国书写

2019-09-17李晓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新罗诗人

摘  要:享有“东国儒宗”美誉的崔致远是新罗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在韩国文学史上有拥极高的声誉。本文从崔致远所创的汉诗中对中国的描写角度出发,分析其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当时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进而探索中韩文学中的异同点。

关键词:崔致远;新罗;诗人;中国书写

作者简介:李晓阳,男,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朝鲜语笔译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中韩文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02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繁荣的昌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古诗的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初唐时期的代表人物杨炯、王昌龄到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亦或者是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等都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在韩国文学发展史上,汉诗的发展创作起源于新罗时期。在当时,一大批遣唐使节来到中国,其中文人墨客的入唐,中韩两国的交流大大加深,大力地促进了这一时期汉诗文学的发展,崔致远便是其中一人。

二.崔致远生平简介

崔致远,人称孤云先生,謚号文昌,公元868年,年仅12岁的崔致远孤身一人入唐留学,在18岁的时候崔致远宾贡科及第,至公元884年,28岁的崔致远以“唐使”身份回国,回国之后受到新罗王朝的重视,成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享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在留唐的十六年之间,崔致远为人谦和,并且和唐末文人诗客的交流极为广泛,崔致远所长的诗歌作品体裁丰富,迄今为止仍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三.崔致远汉诗中的人物书写

崔致远在唐时期,写过很多关于人物的诗句。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唐时交友而作,还有一部分则是借用神话人物、文人墨客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崔致远的汉诗中,他所写的人物名称,有的是借用其字,还有一些则是引用了官职等。有趣的是,崔致远在他的诗《行次山阳续蒙太尉寄赐衣段令充归觐续寿信物谨以诗谢》中这样写道:

自古虽夸昼锦行,长卿翁子占虚名。

既传国信兼家信,不独家荣亦国荣。

万里始成归去计,一心先算却来程。

望中遥想深恩处,三朵仙山目畔横。

诗句的首联中提到“长卿”、“翁子”两个人名,其中,“翁子”指的是朱买臣,朱买臣本为会稽人,因其才华横溢惊动了汉武帝。汉武帝封朱买臣为太守。后来朱买臣衣锦还乡,在这一点跟崔致远极为相似。但是以“长卿”为字的人物却有很多,其中包括了战国时期吴国的军事家孙武,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值得一提的是,司马相如在途径升仙桥(现“驷马桥”)时,写下“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的誓言。然而身居长安的司马相如虽然有满腹经纶却未能够全部施展出来,得到的仅仅只是一个常侍的官职,为此他选择还乡。因此可以得知,“长卿翁子占虚名”中的“长卿”所指的便是司马相如。

四.述古诗中的中国地点书写

崔致远在唐时,将自己游玩的地方写进诗句里,这里面不乏有对江河湖海赞叹,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批判。例如在崔致远任职期间,他多次去过盱眙县,其中有为李长官所写《秋日再经盱眙县寄李长官》,也有看到在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有感而发,写下的《汴河怀古》一诗,诗曰:

游子停车试问津,隋堤寂寞没遗尘。

人心自属生平主,柳色全非大业春。

浊浪不留龙舸迹,暮霞空认锦帆新。

莫言炀帝曾亡国,今古奢华尽败身。

当年的繁华已悄无声息,岸边早已不见了龙舟,两岸的柳色还是和原来一样美丽,只不过是换了天下而已。从“游子停车试问津”中也能看出崔致远对自己前程的深深思考,“游子”表示自己的思乡之情,“试问津”表示反省历史,探索前进的方向。

“炀帝”指隋朝隋炀帝,隋炀帝在位期间,荒淫无度,频繁发动战争,再加上滥用民力,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天下暴乱。“莫言炀帝曾亡国,今古奢华尽败身。”这也是崔致远对因奢灭国的隋炀帝的评价。

在崔致远的诗中,曾多次提到“扬州”、“蓬莱”两地。蓬莱地处胶东半岛的北端,临近渤海和黄海,东临烟台。相传,蓬莱、瀛洲和方丈有神仙居住,蓬莱也被誉为“人间仙境”。在崔致远的汉诗《石峰》中对蓬莱有这样的描述:

巉岩绝顶欲摩天,海日初开一朵莲。

势削不容凡树木,格高唯惹好云烟。

点苏寒影妆新雪,戛玉清音喷细泉。

静想蓬莱只如此,应当月夜会群仙。

根据《崔致远纪念馆资料集》记载,崔致远回国的时候,从扬州乘船出发,经国淮南运河北上到达楚州,再沿着淮水入海。崔致远将船停泊在东海,崔致远在山东乳山度过了春节并留下了许多诗文,而在崔致远的另一篇诗文《泛海》中也提到了“蓬莱”的意象,其中说道:

挂席浮沧海,长风万里通。

乘槎思汉使,采药忆秦童。

日月无何外,乾坤太极中。

蓬莱看咫尺,吾且访仙翁。

这首《泛海》出自于《桂苑笔耕集》,主要记录了崔致远在扬州的任职期间所作的诗、赋、表、状。在崔致远入唐之后,看到唐朝自从黄巢起义后的混乱景象,感觉到“徘徊不可住”,只能“莫莫又东还”。由此崔致远便借用“蓬莱”、“仙翁”两词来表达自己坚定的归隐山林之心。唐朝诗人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中曾提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挂席”在古代就是挂帆的意思,有扬帆起航之意。直至今天,“挂席浮沧海,长风万里通”一句也用来表示中韩两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关系和深厚的友谊。

五.崔致远汉诗中的典故书写

在崔致远的汉诗中,曾有《和友人春日游野亭》一诗,是崔致远在与朋友春游时所记,诗曰:

每将诗酒乐平生,况值春深场帝城。

一望便驱无限景,七言能写此时情。

花铺露锦留连蝶,柳织烟丝惹绊莺。

知己相邀欢醉处,莫羡稽古赛桓荣。

这首诗引用了东汉桓荣的典故,据《后汉书·桓荣传》中记载,东汉时期的桓荣因笃好经书,汉武帝便拜他为少傅,并对其进行赏赐,后来桓荣在会见诸生时说道:“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崔致远在这里借用桓荣的典故希望朋友能够借酒放弃追名逐利的观念。而当崔致远邀请友人前来吟咏诗文之时,崔致远因为友人不能应邀而来也会写出“今朝又负游山约,悔识尘中名利人”的诗句来迁怒友人。

崔致远从小离开家乡入唐,异国他乡漂泊在外,这使得他对友情非常珍惜,“莫怪林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生动的描写了遇到本国同胞,分别时候的不舍之情。他在长安时写下了《长安旅社与于慎微长官接临》一诗:

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

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

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

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这首诗句中诗人运用了“颜回”典故。颜回,字子渊,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的时候颜回拜孔子为师,孔子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对学生颜回赞叹不已,《论语*雍也第六》中记载“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崔致远在这里借用颜回的典故來表达自己身处他乡,能遇到一个接纳自己的邻居而不胜感激,这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崔致远远离亲人和朋友的无助。

六.结语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繁荣的昌盛时期。诗歌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崔致远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其汉诗创作中的典故、地名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容丰富且创作特点明确。通过本文对崔致远所创汉诗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诗人在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及其包含的思想感情,也能够帮助我们在了解新罗时期,乃至韩国文学作品创作方面的特点,进而找寻中韩文化交流中的异同点。

参考文献:

[1]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华书局,2007年8月.

[2]袁媛.崔致遠? 生平? 韓中??? 文學 活動 ??[D].韩国:安東大學校 大學院,2011.

[3]尹允镇,刘志峰.试论崔致远汉诗中的中国人物[J].东疆学刊,2008,25(04):35-40.

猜你喜欢

新罗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唐与新罗朝贡关系解析
娄新罗
新罗质子与唐罗关系研究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