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路径初探
2019-09-17冯乖书
冯乖书
【摘要】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性因素.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同时我国也在深入推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高中数学由于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与基础性,其数学思想和思维对实现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新课标对创新的要求并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新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体现与具体培养要求
创新作为对资源进行全新形式的改变,进而形成新事物的过程,广受社会各界重视.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在推行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我国教育界将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目标而广泛推行.在对创新能力的理解上,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并不断推动事物进行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目标即为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发现、假设、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相比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更加抽象、并具备了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時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与态度,并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问题逐渐向主动发现问题过渡,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数学创新培养要求下教师需具备的素质初探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当前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定,对课程设计、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均有了确切的要求,可以说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更清晰的教学思路与更准确的培养方向.因此,教师在当前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与创新基本原理合理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建设.在建设时,教师需要根据创新原理积极转变自身的意识,同时通过积极学习新课标中关于数学课程教学的先进方法与理念,全面优化课程设计,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高中数学课程创新培养路径实现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入手,通过分析不同课程特点与学生学习习惯的结合,来设计、选择、利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创新性教学策略主要有:情境导入、基于兴趣的综合性教学、个性化的作业安排等,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创新性引导,具体如下:
(一)情境导入引导教学
根据创新能力的定义,在高中数学阶段教师需要首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作为创新能力具备的第一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使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情境导入即教师通过相关情境的设置,通过类比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便于学生快速认识问题的全貌并了解相关分析问题的具体方法.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并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可以改变在传统课堂中由教师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积极地引导带领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相关问题.
(二)基于兴趣的综合性教学
在课题引入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以兴趣为导向的综合性教学.随着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活动的开展,首先能够保障学生具有高昂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以充沛饱满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其次通过兴趣引导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通常基于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形式,最主要的则为实践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小组或个体的形式对相关充满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索,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后加深对相关问题的印象.
三、充满个性化的作业布置
传统数学学科的作业安排以大量课后习题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会加大地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降低数学学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定需要本着发展学生自身个性化的原则予以开展,进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具体作业安排上,教师可以多种形式来设计作业,如实践性作业,测算城市地表建筑物的高度、通过函数设计商业方案、利用概率、统计知识来帮助社区安排工作等等.作业完成形式也可以多种形式展开.学生可以通过提交报告、音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教师报告自身作业的完成过程.
四、总 结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地情境导入、基于兴趣的综合教学实践和充满个性的课后作业设计,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传统的知识理解型学习模式逐渐转变为知识应用型实践模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加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81.
[2]杨长生.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11):53-54.
[3]任兴术.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6(49):54.
[4]姜树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