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2019-09-17郝志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糜烂性流病食管炎

郝志玲

胃食管反流病为消化内科常见病,患者症状以反酸、胃灼烧、吞咽困难等为主[1]。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发因素,以食管抗反流机制缺陷为主[2]。如未及时治疗,易影响患者的饮食,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不利[3]。发病后,早期确诊并予以保守治疗,治愈率较高。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两种[4]。为提高疾病检出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观察了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阐述了疾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了治疗效果,明确了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这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6 年11 月—2017 年11 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4 例作为样本,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将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 组,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男/女=26/20,年龄26~84 岁,病程(15.26±6.71)m。对照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男/女=27/19,年龄25~80 岁,病程(15.80±7.10)m。患者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从年龄、BMI、症状等方面出发,分析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

1.2.2 治疗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用法用量:20 mg po bid。

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用法用量:20 mg po qd。

用药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不适用χ2检验则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对比

观 察 组 年 龄(54.5±7.0)岁、BMI(25.6±1.0)kg/cm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胃灼烧症状存在率86.96%、反流反酸症状存在率100%、吞咽困难症状存在率32.6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疗效及安全性

观察组有效率97.83%、皮疹发生率2.17%、恶心呕吐发生率2.1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2018 年,国内居民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已达30%[5]。发病后,如未及时治疗,患者痛苦往往较大。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类型。两者之中,反流性食管炎为食管炎性病变的一种,内镜下可见食管糜烂或溃疡[6]。非糜烂性反流病,指典型症状出现时间>3 个月,内镜检查提示无糜烂及溃疡的胃食管反流病[7]。临床研究发现,非糜烂性反流病占胃食管反流病的比例,为50%~70%[8]。为区别两种疾病,本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年龄(54.5±7.0)岁、BMI(25.6±1.0)kg/cm2,与非糜烂性反流病相比,年龄及BMI 指数更高,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灼烧症状存在率86.96%、反流反酸症状存在率100%、吞咽困难症状存在率32.61%,与非糜烂性反流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疾病症状类似,难以通过症状鉴别诊断。因此,建议门诊通过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类型进行鉴别。

3.2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

3.2.1 治疗药物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药物,以法莫替丁为主。该药物为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的一种,经口服进入人体后,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反酸、胃灼烧等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9]。本文研究发现,采用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有效率97.83%。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治疗药物,以奥美拉唑为主。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可于酸性环境中集中。药物经口进入人体后,可持续性的作用于胃食管的酸性环境,抑制H+及K+-ATP 酶的活性,阻断胃酸分泌,减轻症状,促进病情康复[10]。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奥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治疗有效率95.6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证实了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1 临床特征对比

表2 疗效及安全性

3.2.2 不良反应

为判断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本文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口服法莫替丁者,皮疹发生率2.17%、恶心呕吐发生率2.17%。口服奥美拉唑者,恶心呕吐发生率4.35%、头晕头痛发生率2.17%。停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无需处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均值得肯定。但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用药期间,临床同样需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11]。此外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坚硬的食物,应确保饮食清洁、营养充足,避免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2]。

综上所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类似,但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年龄及BMI 存在差异。根据疾病类型,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糜烂性流病食管炎
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龙胆汤治糜烂性龟头炎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