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辖区水土保持布局

2019-09-17王永胜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9期
关键词:团场绿洲水土保持

王永胜,胡 影,李 宁,赵 欣,孙 娜

(1.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以下简称“三师”)所属单位分布在喀什地区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4个县市境内,东连塔克拉玛干沙漠,西接帕米尔高原,北倚天山,南靠喀喇昆仑山脉,东西跨度约408 km、南北跨度约444 km。所辖团场从山地到平原、沙漠均有分布,多数位于风头水尾、沙漠周边或冲积扇缘。区域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大风及沙尘暴频发[1]。水土流失以风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水蚀风蚀并存,土地荒漠化严重[2]。其中:风力侵蚀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以及托克拉克沙漠和布古里沙漠周边的农牧团场;在天山、昆仑山中低山暴雨多发区,地表植被稀疏,在夏季降雨或阵发型暴雨作用下,坡面侵蚀作用强烈,将大量泥沙输入河道;春末夏初季节,在冰雪融水及突发暴雨的作用下,常常形成山洪侵蚀;河岸侵蚀也是该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主要发生在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一些较大的纵向河流及平原区游荡河流上,河岸土质疏松、稳定性差,两岸防护措施少且陈旧,汛期河水掏蚀堤岸,水土流失防治任重道远。新时期,在“一带一路”倡议、兵团向南发展及乡村振兴等新形势要求下,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按照兵团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布局,形成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相协调的水土保持布局,对指导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及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1 水土保持分区

三师辖区水土保持分区充分考虑水土流失现状、社会经济现状、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特征等,遵循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原则、主导因素和综合性相结合原则,选择5项评价指标(表1),在兵团水土保持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共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即山地牧场生态维护减灾区(Ⅱ-4-3nf-BT1-1)、山麓平原防洪减灾区(Ⅱ-4-3nf-BT1-2)、沙漠绿洲农田防护防沙区(Ⅱ-4-3nf-BT1-3)和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Ⅱ-4-3nf-BT1-4)。各分区基本情况见表2。

表1 三师水土保持分区选取指标

2 水土保持布局

2.1 总体方略及布局

按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一线、一带、两环”的水土流失防治战略空间格局的总体要求[3],综合分析三师辖区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趋势,提出“一带、一麓、两山”的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其中:“一带”,即做好叶尔羌河两岸沙漠绿洲带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农田防护和防风固沙功能;“一麓”,即做好环喀什内陆三角洲山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高防灾减灾功能;“两山”,即做好天山、昆仑山天然林草地生态环境维护工作,提升生态维护和防灾减灾功能。

表2 三师水土保持分区结果

2.2 区域布局及防治策略

2.2.1 山地牧场生态维护减灾区

该区主要包括位于乌恰县境内天山中高山地的托云牧场和位于昆仑山北麓及腹地的叶城牧场,是边境少数民族聚集贫困团场。该区土地总面积为1 122.51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37.29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2%,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3.7%。该区水土流失轻微,但产业结构单一,以畜牧业为主,而过度放牧易造成草地退化、地表裸露和水土流失,另外农牧团场的连队营地多布设在山谷沟道,易受突发性降雨及高山融雪导致的山洪威胁。

该区应坚持“大预防,小治理”的原则,保护和修复山地森林草原植被,合理确定放牧制度,实施人工灌溉草地工程,提升饲草产量,减轻对天然草地的破坏,提高天然草场生态维护能力,维护河源区生态安全,加强连队居住地区侵蚀沟道综合治理和山洪防护工程,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2.2.2 山麓平原防洪减灾区

该区主要包括天山南麓的红旗农场、伽师总场及昆仑山北麓的东风农场和41团,属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该区盛产巴旦木、木纳格葡萄和伽师瓜,是三师重要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种植面积占三师葡萄种植总面积的77.8%,尤其41团草湖镇是兵团重要的产业园。该区土地面积922.93 km2,水土流失面积421.3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7%。该区农牧团场主要分布在山麓冲洪积平原区,且有河流穿过,受季节性暴雨及冰雪融水影响,易发突发性、破坏性强的山洪灾害,影响当地团场军民的生产生活。此外,受地质、土壤及人为因素等影响,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也较为严重。

该区应该重点开展侵蚀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采取侵蚀沟(河)道治理工程、山洪防治工程、小型河岸防护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减轻山洪危害,保障团场防洪安全。同时,通过健全排灌系统,改良次生盐碱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团场经济收入。

2.2.3 沙漠绿洲农田防护防沙区

该区主要包括42、45、46、48团,以及前进水管处和莎车农场,也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团场。该区土地面积1 645.64 km2,水土流失面积607.8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6.9%,其中风力侵蚀面积453.84 km2(中度及以上风力侵蚀面积占到76.5%)。该区农牧团场主要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和托克拉克沙漠、布古里沙漠周边;林草地面积为121.93 km2,林草覆盖率仅为7.4%;耕地面积为261.68 km2,垦殖率为15.9%;未利用地面积1 044.75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5%。该区风沙活动强烈,绿洲内部部分区域沙丘活化,土壤风蚀对团场内农田、道路、渠道、水库等危害严重。

该区应以风蚀防治为主,以农牧团场、连队或绿洲区域为单元,完善绿洲外围防风固沙体系和绿洲内部农田防护体系,注重荒漠河岸林草植被、沙壳、盐碱结皮与河、库、渠、沼泽等湿地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加强盐碱地治理、节水灌溉、渠道防护和水源地保护,开展沙水林田路村(居民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筑稳固的沙漠绿洲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2.2.4 城镇人居环境维护农田防护区

该区主要包括44团、49团、51团、53团、工建集团和小海子水管处,属小海子灌区。图木舒克市位于区域中心,是兵团在南疆大漠建立的新型城市,实施“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也是小海子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土地面积4 063.04 km2,水土流失面积1 983.46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8%;林草地面积为1 017.33 km2,林草覆盖率达到25.0%;耕地面积为379.52 km2,垦殖率为9.3%。该区位于叶尔羌河左岸,沿古河道分布有大面积天然胡杨林和沙旱生植被,构成区域天然绿色屏障。该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绿洲内部流动沙丘广布,与农田交错分布,绿洲内部风蚀危害严重,同时叶尔羌河左岸、夏可河、盖米里克河沿岸河道侵蚀也给当地团场带来严重危害。随着图木舒克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产业发展,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该区应结合图木舒克市城镇发展,建立城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保护绿洲外围胡杨、柽柳等荒漠河岸林,维护防风固沙功能;在绿洲内部风蚀危害严重地段,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乔灌草并举、点片带结合,生态经济共赢的方式建设防风固沙林,配套节水灌溉工程,提高防护成效;加强叶尔羌河左岸、夏可河与盖米里克河沿岸沟(河)道侵蚀综合治理;通过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工程,维护人居环境;加强对生产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力度,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3 结 语

三师所辖区域属于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和塔里木河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的国际大通道和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该区气候干旱多风、降雨集中且分布不均,地形复杂多变,土壤易风化侵蚀,植被稀疏矮小,为水土流失发生提供了天然基础条件,加之水土资源利用不合理及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在综合分析三师辖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麓、两山”的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和分区防治策略,希望能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团场绿洲水土保持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绿洲里的老先生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沙漠绿洲
撒哈拉沙漠要变成绿洲?
心中有块美丽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