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思考与研究
2019-09-16张立新
张立新
摘要:高校应当建立悟学这一新的学科.这既是时代发展与人们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需要。所谓悟学,是关于悟的活动的学说,主要是悟性的研究以及如何提升人们悟性的学问。虽然每个人都有悟性。但是通过悟来指导现实生活的能力却是后天学习、训练得来的。我们要深刻认识悟学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研究和探讨悟学尤其是提高悟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悟学;提升悟性;教育强国
笔者认为,高校应当建立一门新的学科——悟学。之所以探讨这个话题,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希望同道者共同来研究。“悟学”中的“悟”,指的是悟性,是指一个人直观感知、发现和领悟的能力。悟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强弱,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悟性。当代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先生说:“悟性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开启智慧的根本途径。”要想建设教育强国,提升学生悟性就是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悟性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必备能力之一。
一、何为“悟”
“悟”,词典上解释为“明白、觉醒”。笔者认为“悟”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直觉思维,类似于“灵感”。当然,这种“灵感”能通过后天的训练而不断提升。
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一种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就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思维能力。悟性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悟性,只不过有高低强弱的区别罢了。如果说,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自我意识和情感思维的话,那么,新的时代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人应该更具创造性,更具跨越一般思维的悟性。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思维活动中运用逻辑思维难以收到效果的时候,凭直觉迅速做出判断,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成效。
悟性能通过学习训练提升。就像其他能力一样,悟性一样可以经过后天的训练得到不断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原本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地学习感悟,成为人中之杰的重要原因。
二、“悟”从何来
虽然每个人都有悟性,但是悟这种能力,悟的“甜蜜的果实”,却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得来的。概括来说,悟与智慧一样,应该是从学、思、行、静、专、辩之中而来。
学能生悟。这是因为“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如果一个人连某一方面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又怎么能够在这个领域悟出更多的道理,解决更多的问题呢?学问之道,不光在学,更重要的在于善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谈到中以教育对比的时候,讲述了他和以色列科学家的对话。以色列科学家说,他们国家的孩子每天回到家,家长都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老师回答不上来”,第二个是“你今天有没有做一件事情让老师和同学们觉得印象深刻”。而中国家长通常会问“你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当前的现实就是我国很多学生不善于问问题,也没有深入思考问题。
思能生悟。这是因为思与悟都是一种思维活动,只不过悟是一种直觉思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地思考,主动地思考,甚至潜意识中也在思考,像数学家陈景润一样,思考数学问题以至撞到电线杆上还道歉的地步,进入“不疯魔,不成活”的境地,悟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行能生悟。这是因为知行只有合一,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只有知引导着行,才能在行动中调动起人们的潜能,让人们积极感知、思考,从而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找到新的方法。这样的案例在仵自连先生所著《感悟与践行》一书中不胜枚举。
静能生悟。这是因为静能去躁,而浮躁是思维的大敌。人们在平静中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能够神飞八极、心游万仞。所谓宁静致远,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聚精会神,才能聚焦目标,才能理出头绪,才能悟出道理来。
专能生悟。这是因为专心致志于解决一个问题时,人们会在潜意识里也思索这个问题,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机会解决问题。一些文人大家、科学巨擘睡觉前往往会在床边放些纸笔,一旦睡梦中得到某个灵感,醒来后就抓紧记录下来。有个著名企业家说过,当你专心研究一个问题,达到别人都难以企及的努力程度时,就连上帝都会来帮助你。
辩能生悟。这是因为在辩论中,人们容易激发出思维的火花,能在思想交锋中发掘潜能,这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恍然大悟。争论并不是坏事,尤其是在学术文化领域,只有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才会有灵感的不断进发,才会有悟思、悟学、悟行的提升。
三、何为“悟学”
悟学,是关于悟的活动的学说,主要是悟性的研究以及如何提升人们悟性的学问。它总体上应该归属于思维科学。
自古以来,人类的思维就分为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关于感性思维,尤其是关于悟性的研究,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思维活动的不断拓展,还需要不断地深入进行。研究悟学的目的,在于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使得人们更聪明、更智慧、更有用。悟学是一种开发思维和大脑的学问。笔者认为,悟学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并进而升格为思维科学下面的一个分支学科。当然,悟学可以先作为一门学问研究起来,就从人们最感兴趣的如何提升人们的悟性做起,进而研究它背后的规律和科学原理,将来就能够在学问、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成为一门学科,让人人都享受到悟学研究带来的好处。
四、为何要建立悟学
第一,时代的需要。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鱼吃小鱼”已经过时,相反,“快鱼吃慢鱼”“蛇吞象”的事情一再发生。人们要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思维方式的不断创新。悟,作为一种直觉思维方式,有着高速度、高效率、高效能的特点。谁能够学习并把握这种思维方法,谁就能占得先机。
第二,人们成长成才的需要。当前,很多人的烦恼不在于物质生活的贫乏.而在于精神世界的痛苦。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人没有知晓成长的真谛。感悟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需要不断地参悟、试错、纠错。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逐渐获得成长。刘道玉先生提出,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悟”。他认为,“学生学习优劣的区别,不在于分数之高低,而在于悟性之有无”。实际上,人们思维的一个高境界也应该是悟,只有悟性高了,才能更适应自然与社会,从而更加成功。
第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需要。实际上,悟并不是今天才发明的,自古以来,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禅悟流派后,悟已经深深地融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不管是悟性、悟道、参悟、醒悟,还是领悟、感悟、觉悟,都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了。今天,尤其需要在这个方面加以研究和弘扬,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新的更强大的精神思维力量。
五、如何研究悟学
研究悟学,笔者认为要循序渐进,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实用的技能到科学的原理,这样一步步地走向系统和科学,从而带来悟学研究的累累硕果。
第一,先厘清基本概念。一些基本概念,如“悟”“悟性”“悟学”等,都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的厘清和研究。在悟学研究中的另外一些重要概念.如“领悟”“颖悟”“觉悟”“恍然大悟”“顿悟”“禅悟”“省悟”“感悟”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都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界定。
第二,选取古今中外案例。古今中外各种与悟性、顿悟、领悟、觉悟、灵感等直觉思维有关的案例,可以说是恒河沙数。研究者选取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是一个提升悟性、增进智慧的好方法。
第三,寻找提升悟性的规律。研究者要探寻悟性背后的思维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寻找提升人们悟性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这是悟学应用和服务社会的“主战场”,更是悟学研究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不断探寻悟学在本学科专业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方法和规律,不断探索和创造提升学生悟性的方法。各个层次高校的学生也应该经常分享悟学在自己学习中的应用例证,运用朋辈力量启发、引导同学不断提高悟性。
综上所述,高校建立悟学大有必要,悟学传统深厚广博,时代呼唤悟学研究和推广,悟性提升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悟学研究大有可为。只要我们深刻认识悟学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凝聚广大教育工作者甚至广大社会有志之士,研究和探讨悟学尤其是提高悟性的方法和途径,提升整个社会的智能水平,就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