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审美:校本阅读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第三维

2019-09-16梁昌辉

师道 2019年8期
关键词:手册校本美的

梁昌辉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我们对待校本阅读大约也可以有这样三种基本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实用的阅读,求其读了管用,比如可以学到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方法技巧,其下者即为应付考试有效,可以得高分;科学的阅读,意在求知,是一种认知式的阅读,指向知识的获得,其上者为求是,阅读是为了辨别是非,探索真理;审美的阅读,是把阅读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在阅读中实现情感的满足与心灵的绽放,进而建筑起枝叶繁茂、水草丰美的心灵之家园,足以自娱,足以自信,足以自美而与天地同美矣。审美的阅读在价值追求上,与朱永新先生所主张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是大体一致的。

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中,实用的阅读是主体,科学的阅读也部分地存在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因为对美的内容、标准、价值,莫衷一是,很难形成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定义。学校教育中,审美的阅读也是“难的”,因其“无用”,或者说知道其终会“有用”,但无从测其效用,也不能确知它发挥效用的时间。所以,它默默地安居一隅,在岁月的河流里浅吟低唱,“也无风雨也无晴”,似乎并不期待冥冥中的那一份超越现实利害计较的邂逅。

但,“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之徒。”(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鲜明地把“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之一。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审美的阅读不应缺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了着眼审美的校本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七阶”阅读,让美从“头”开始

2008年春天,又一个美好的春天,如同每一个春天里万物勃发一样,我们关于学校校本阅读课程的构想落地扎根了,酿芽苞,绽色彩,放芬芳,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套共七本的校本阅读课程教材就像七朵妍丽的花儿展现在我们眼前。

七种颜色,象征着阅读内容中蕴含的美的丰富性,象征着童年生活的多彩,象征着阅读材料的种类繁多;七种颜色,汇聚在一起构成美丽的彩虹,喻义在阅读中汲取种种美的营养,积淀、孕育崭新的自我。

儿童与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是那种几乎“无隔”的审美亲近。因此,我们结合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选取了这样七种动物:赤掌鹅、橙嘴鷗、黄尾蝶、绿孔雀、青翼鸟、蓝眼鹰、紫凤凰。这些动物从水面到陆地再到空中,逐级递升,越飞越高,意味着阅读是一个爬升的过程,经由阅读儿童成长得越来越好,不断跃上更高的台阶。

阅读手册的封面设计也经历了小小的变迁,这种小改变的背后是我们对儿童审美倾向理解与尊重。最初我们选取的是动物的照片,孩子们反映,画面缺少动感,不亲切。我们根据今天孩子们的审美习惯及时做了调整,以现代卡通为基础,适当变形,增强画面的时代感。以第一级“赤掌鹅”的封面为例,左边是选取鹅的照片做封面,右边封面是卡通造型的。作为当代儿童,他们更喜欢右边的“赤掌鹅”封面,认为它线条夸张,充满幻想,动感十足。

当孩子们拿到经过自己参与讨论、设计的阅读手册时,摩挲观看,爱不释手,此时,阅读的审美之旅已经悄然开启了。七种动物就像相处已久的伙伴似的,随时等候着孩子们的邀约,一起漫步书籍的山林,采撷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是七本呢?一个年级一本,六个年级六本,第七本是为那些“读”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我们鼓励多阅读,但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提供可选择性。

2. 内容编选:引领审美趣味的生长

我们对六年的阅读进行整体的思考,然后规划出每个学年和每个学期阅读的内容安排,同时,适当注意与语文教材的衔接,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配合。难点在阅读的层级设计。小学六年,从6、7岁到12、13岁,年龄跨度大,阅读上的偏好差别非常大。对于校本阅读来说,不仅要主动适应学生的这种阅读偏好,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阅读趣味。经过校园调查,请教专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做法,我们大体遵从了这样的阅读内容层级设计:低年级以童诗、童谣、童话故事为主,中年级以寓言、神话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小说、散文为主。让人意外和欣喜的是,这样的阅读内容层级设计与2016年起在全国全面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关于“快乐读书吧”的设计思路一致,在具体的阅读类别上也是惊人的一致。

我们对初选的诗词曲文再次“斤斤计较”,从人物形象与语言表达,儿童生活与艺术幻想,幽默风趣与启迪思考等多方面进行斟酌,力图在审美趣味的纯美与丰富性上达成一定的平衡,从而吸引和引导孩子行进在阅读之旅中。

“七阶”阅读手册每册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读书”,是读书方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朗读体验篇”,分为“悠悠古韵”(古诗词曲)、“朗朗今风”(现代诗歌)、“轻吟慢诵”(经典诵读篇目)三块;第三部分是“阅读实践篇”,其中的“邂逅结缘”略记阅读每一本书的过程,孩子可以看到自己读某一本书的“足迹”;“印刻于心”是文摘卡,记录所学所思所感;第四部分是“附录”,有推荐的诗文背诵篇目、可供欣赏的优秀影片和名人读书的故事;最后是“达标卡”,学生每读完一册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完成这一册阅读的认可印章,也就开启了对下一级手册的阅读。七本手册,就像七级音阶,弹奏着“1,2,3,4,5,6,7”的欢快音符。

3.“声”入阅读:锻造“会审美的耳朵”

“节奏引领儿童探访美的殿堂”(刘绪源语)。因此,“有声”阅读就成为我们在校本阅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策略,包括朗读、吟诵、听读、表演等多种方式,有时是一种方式,有时是几种方式组合使用。

猜你喜欢

手册校本美的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打破平衡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