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近五年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中看新时代艺术的新使命新境界

2019-09-16张越琦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纪录片

张越琦

摘  要: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艺术作为时代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先导,承担着光荣而伟大的使命。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后,中国纪录片跃上一个新的起点,获得了良好的发展。2018年,《了不起的匠人》、《一百年很长吗》、《生活万岁》等纪录片的播出,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好评,中国纪录片再次掀起热浪。近几年纪录片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在风格、内容、制作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和变化。本文从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新趋向中看新时代艺术的新使命新境界。

关键词:纪录片;新时代艺术;新使命;新境界;创作趋向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3

在人类发展和时代交汇的每一个关键历史时刻,文艺都能发出时代的声音,成为开启社会的先驱者和智慧的先驱者。 要真正承担这一使命,就必须明确、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新矛盾。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文艺工作者应当坚持深厚的思想、精湛的艺术、优秀的生产的统一,加强创造现实主题作品,努力推出精品。提倡品味、风格,加强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持续繁荣文艺创作。近几年来,中国纪录片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接受并获得广泛好评,与其越来越符合潮流的风格、越来越平民化的视角、越来越精良的制作是分不开的。而这些新的创作趋向,符合新时代对艺术创作的要求,是新时代下艺术所达到的新的境界。

一、内容上聚焦小人物,接地气、治愈系

虽然早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就被创立了,但在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仍可以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影响世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文艺的出发点是人,连结点是人,归宿仍然是人。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服务的目标不是有钱的贵妇人,不是衣食无忧、贪得无厌的高人一等的有头有脸的人, 而是成千上万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是这个国家的力量、精华以及未来。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新时期的文艺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总书记说:“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他强调:“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如今,文艺工作者践行新时代文艺创作精神,深深扎根于基层,将视点聚焦到平凡的普通人身上,勤奋实践,使艺术作品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喜马拉雅天梯》、《故宫》等传统纪录片的内容、题材都是较为宏大、正式的,是观众平时很难接触到的。 在以前,这类纪录片可能是观众认为最具有价值的,具有奇观性的、独特的,观众在观看时可获取外界信息、了解世界、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而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观众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我们也逐渐认同生活本身的价值,大型纪录片宏大的叙事会与观众的心理有一定的距离感。《生活万岁》、《一百年很长吗》、《人世间》等都是关注现实生活、当下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展现了人生疾苦,发掘最真实的人性和人心,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心的无奈。

在《一百年很长吗》这部片中,黄忠坚和他的妻子过着穷苦的日子,他们在家中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放了一张桌子,在桌子的一角吃饭。他们使用的锅碗瓢盆、他们吃饭是什么样子以及吃了什么样的菜,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并体现出了浓郁的烟火气息。这样“接地气”的纪录片在情节、戏剧性之外,对生活本身的细节有着充分的关注,它像是一个放大镜,又是一个显微镜,为观众建立了一种可信的生活质感, 使他们在观片的同时联想到自身生活,亲切感油然而生。

治愈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纪录片当中。在《生活万岁》这部片子里,其主人公之一是一对盲人夫妇。他们每次吃饭,都是丈夫先摸索着拿一个馒头给妻子,然后再慢慢去拿另一个给自己。当他摸着妻子的脸颊,对她说“只要我在,就不会让你到处去摸”这句话时,丈夫对妻子真挚的感情真切地体现了出来,也正是这样的感情,具有治愈的功能,使观众相信世间存在着美好的爱情。作为另一对主人公的护林员父子,争吵后互相冷落对方,一个在屋里,一个在屋外。而两人先后快速地瞥了一眼对方,又不想让对方发现。这个不经意间的动作细节体现了没有办法通过语言去表达的亲人之间的感情,使观众感受到在亲人之间,只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日子再艰难,也总能过去。这也是一种小人物生命力的体现,正是这种充满温情、充满力量的生命力,会带给观众强烈的生活动力和信心,其治愈功能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将焦点聚集在社会中的小人物身上,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去观察、感知人物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小人物虽没有轰轰烈烈、大起大落的戏剧人生,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但他们平凡的、微不足道的、经过枪林弹雨和现实打磨的真实人生,才是动人的。传统的大型纪录片虽可以教育人、增加人的见识,但无法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缺乏打动人心的核心要素。《了不起的匠人》也自我定位为治愈系纪录片,其表面上展示的是匠人的技艺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但如果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会发现其是借助了不起的匠人体现普通人,是对人心与情感的关注。近年来国内纪录片越来越聚焦小人物、趋向于平凡生活的展现和真实情感的表达,也是因为真正能打动人的是情感,是人。

二、风格上更加现代化、年轻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互联网和媒体的发展,文艺作品的风格越来越多样,年轻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基础,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批品味高尚、格调独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且文艺作品凝民心、聚民力,使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被满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加精神力量。当下,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迅速,年轻人品味时尚、热爱流行,距离传统文化圈越来越远。而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懂得如何抓住年轻人的胃口和兴趣,使得他们成为了高黏度、高质量的忠实粉丝。《了不起的匠人》共有三季,而第三季的风格更加年轻明朗,具有很强的现代化特色。首先,与国内大部分慢节奏的纪录片相比,《了不起的匠人》突出了互联网的快节奏,呈现出一种电影的风格。节目每集时长为12-15分钟,舍去了大量“娓娓道来”的叙事镜头,直接切入主题。在第三季的最后一集中,主人公是一个闭关十三年的书法“疯子”,节目一开始就将与“疯”有关的灰色调的画面、诡异的音乐、较快的剪辑速度呈现出来,使观众一下子进入情绪当中。节目没有拖沓冗长的人物介绍,而是从短小的故事中介绍人物、表现人物,从几个细节中体现主人公的“疯”,可谓直击要害、正中红心。其次,节目还请了女神林志玲担任分享人,并为节目配音。林志玲的娃娃音与纪录片的混搭,使纪录片脱掉了严肃、正式的外衣,建立了活泼、新颖、的形象,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新鲜感、现代感,抓住了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多变的心理。配乐上,在年轻一代中拥有众多粉丝的音乐先锋华晨宇将演唱主题曲,这就将当下的流行趋势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使纪录片变得年轻,具有现代感,也更合年轻人的口味。

年轻观众作为当下影视行业的主力军,影视作品能够迎合他们的口味和兴趣,并符合潮流,是它们生存下来且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了不起的匠人》每集短小精悍,就像一个小小的艺术品,视听效果强、风格语系年轻时尚,使传统纪录片的严肃、小众得到了彻底的颠覆,纪录片也由此获得了新的形象和标签。

三、制作上技术精良、形式多样化

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这样一来,一些关于对“观赏性”的片面或错误理解以及一些将欲望当作希望、将低俗当作通俗、 将感官上的快感当作精神快乐的错误的理解和倾向就被纠正了。

现在,中国纪录片因为制作品质的高端,使观众有一种体验观看“大片”的感觉。 在制作技术上,中国纪录片越来越国际化,拍摄技术越来越先进、高超,重视录音、音乐特效以及视觉特效技术手段的运用。纪录片《极地》表现了我国高原等地区环境的样貌,不管是航拍镜头、全景镜头以及特写镜头等,每一帧都是一幅唯美的画,堪称“视听奇观”。《了不起的匠人》中,为了在短时间内讲好故事、体现工艺、表达情感,舍去了许多长镜头的使用,而是用多种景别的镜头剪辑组合,使之视觉冲击力强、节奏较快如电影一般。 以往的纪录片有着一种粗糙的感觉,但现在,它们朝着精品化的方向迈进,并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会在忙碌之余用零碎的时间阅读、观看,所以短视频的兴起非常符合人们的状态和口味。在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下,纪录片也开始改变其“娓娓道来”、“长篇大论”的形式和叙事方式,呈现出短小、精良、微观、快节奏的新面貌。《了不起的匠人》、《百心百匠》等都是将每集的时间缩短为十几、二十分钟,这种短时长的纪录片更适合人们在忙碌之余利用碎片时间观看,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微观的视角、个人的真实生活展现,也使人们能够体会到真实的质感,满足情感上的诉求。

《了不起的匠人》在形式上挖空心思,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创新,更迎合时代、迎合年轻一代的思维和口味,制作新颖又有趣。 “彩蛋”被加进了节目结束的部分,且由网友们创作“彩蛋”的内容。他们可以将自己创作的手工成品、制作手工成品用的手工台以及自己拍摄的身边的“匠人们”晒出来,参与相关话题互动。还有在商业层面上的拓展,比如网友可以一边观看节目一边购买商品以及搭载直播的尝试,这样紧跟潮流的年轻化的做法,使文化类节目具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四、平臺拓宽、走出国门

新时代,中国需要能够使中华民族更加强大的文艺作品,要使文艺发展的道路具有中国特色、时代化、民族化的特征;不要被各种西方化的倾向所捆绑;走新路,杜绝概念化和公式化,走顺应艺术规律的好路。

互联网的发展为国内纪录片开拓了更多的播放平台,使其可以在爱奇艺、优酷、bilibili等视频网站上播出,而原本给人以严肃、正式、传统印象的纪录片变得自由、轻松、亲民,为纪录片的发展创作了良好的条件。 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一些纪录片在网站上面迅速走红,成为了“网红纪录片”,还有大量弹幕网站的推动,主动传播大量增加,这也成为了近几年国内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向。

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国内纪录片勇敢地走出国门,用独特、高贵的东方气质以及大片质感引发了国外媒体和观众的强烈反响和热议。热度由国外传导回国内,更是引起了国人对于传承千年的东方技艺的浓厚兴趣,主流媒体也纷纷发声,给予其充分的肯定。 这样多管齐下、步步为营的海外推广模式,使得中国文化、中国纪录片走得更好更远。

五、结语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传统的纪录片大多文化内涵很深,必然是曲高和寡、难以讨好大众的,但《了不起的匠人》的走红却说明,有厚度、有深度的内容,只要号准了大众的命脉,仍然能在社会化的层面上引发共振。平民视角的纪录片也是如此,这种追求民间的、原始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纪实美学,加深了对人性主题的关注,更贴近人心、牵动情绪。从近几年中国纪录片发展创作的新趋向来看,中国纪录片摸索到了一扇通往光明之路的大门,但能否顺利地走下去,还需要纪录片从业者不断去努力。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思想上的武器以及革命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为文艺活动指方向、明道路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了提高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我们要尽力去探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文艺工作者承担着新时代的文艺使命,要努力创新、勇于实践,提高素质,提高文艺创作能力,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靠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和建设,文艺工作者还要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并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化、时代化与实践化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参考文献:

[1]杨小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指南》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2]宋修见 《文艺育德:传统承续与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研究》前线 2016年4期.

[3]刘洁 《纪录片审美与创作探析》电影文学  2014年2期.

[4]马建辉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新时代的重振与创新》文艺报  2018年2期.

[5]杜珉璐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年12期.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