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财经类教师教学效能感实证研究
2019-09-16杨鹏薛永刚
杨鹏 薛永刚
摘 要:教师效能感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开始运用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效能感。开展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的研究,是提升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内在要求;同时,针对财经类教师开展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比较财经类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效能感差别,提出适合财经类教师提高效能感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教师;财经类
作者简介:杨鹏,海口经济学院教务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改革研究与高等教育管理;薛永刚,海口经济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与金融。(海南 海口 57112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8-0065-04
教师效能感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随后,其他研究者开始运用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来研究特定专业领域的效能感。通常自我效能被认为是人们对自己所涉及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对于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国内外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本研究将其定义为教师对自身设计并开展一系列活动以顺利完成所在情境中某个特定教学任务依据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信念,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自信程度。
一、研究意义
我国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教师问题的关注角度已经从资源配置、师资数量等问题转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质、有效教学等教师教育的内涵建设方面。众所周知,民办高校由于办学体制制约,教育经费投入相较于公办院校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社会保障方面与公办高校也有着明显的差距,在师资建设方面,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待加强、教师管理机制需要完善。开展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的研究,是提升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内在要求;同时,针对财经类教师开展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比较财经类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效能感差别,试图提出适合财经类教师提高效能感的途径;另外,新时期下,国家对高校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创新型是现阶段各高校改革的方向,教师效能感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改革实践,为专业人才培养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被调查者均为海南省不同类型本科高校教师,具有较好的异质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填答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86.3%。在有效样本中,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教师82名,占43.1%,女教师108名,占56.9%。从办学体制看,民办高校教师101名,占53.7%,公办高校教师89名,占46.3%。从教龄来看,样本教师的平均教龄为10.6年,标准差为8.4,其中,教龄在0~5年的教师53名,占27.9%,教龄在5~10年的教师81名,占42.6%,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56名,占29.5%。从任教专业看,财经类教师62人,占32.6%,其他專业教师138人,占67.4%。职称方面,高级职称48名,占25.3%,中级职称93名,占58.1%,初级职称49名,占25.8%。
2.研究工具。考虑到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民办高校财经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美国学者默兰(Tschannen-Moran)设计制订的教师效能量表(Teachers'Sense of Efficacy Scal,TSES)。[1]默兰在教学效能研究方面比较权威,量表是在2001年设计出的,在编制完成后,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多个国家的研究,具有较好的跨文化效度。该量表设置了3个维度,学生参与效能感、教学策略效能感、课堂管理的效能感,此量表比较适合本研究的需要。[2]
3.统计方法。对于调查所获取的数据,统一录入到SPSS软件中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并综合运用SPSS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标准差、百分比等进行统计描述,比较教学效能感的3个维度测量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三、调查结果
1.高校财经类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现状。针对财经类教师教学的教师教学效能的数据分析,总体现状呈现如图1所示,主要有下一些特点:首先,教学效能量表中的均分取值在应当介于1-9范围之间,教学效能测量均分为6.9分,分值在理论值的偏上水平,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总体上处于偏上的水平。
从教学效能三个维度的比较来看,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能力较强,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同时对课堂管理也比较关注;而学生参与的均分则与其他两个维度相比区别明显,仅为6.3分,这说明教师调动学生使他们积极互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能力相对薄弱。
2.与其他专业教师样本的比较。本研究还将样本中的财经类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样本进行了比较,从整体来看,其他专业教师的教学效能测量得分为7.1分,略高于财经类样本的测量得分(6.9分);另外,从各个分维度的得分情况来看,财经类教师略高于其他专业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分别为7.1分、6.7分),教学策略效能方面与其他专业教师较为接近(分别为7.4分、7.3分),学生参与效能方面与其他专业教师有较大的差距(分别为6.3分、7.3分)。
3.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的样本比较。在本研究中,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教师的教学效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将两类样本数据库合并后进行T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从整体来看,教师的教学效能存在显著的差异,公办院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显著地高于民办高校的教师(t=4.774,p=0.000);从各维度来看,公办院校教师的学生参与效能显著地高于民办高校的教师(t=6.867,p=0.000),教学策略效能也非常显著地高于民办高校的教师(t=4.627,p=0.000),课堂管理效能在二者之间差异不大(t=1.363,p=0.108)。
4.教龄对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根据“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本研究将教龄划分为3类,教龄在0-5年的定义为“新手期教师”,教龄为5-10年的定义为“调整期教师”,教龄为10年以上的定义为“成熟期教师”。[3]
对这3组不同教龄段教师的教学效能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由图可见,教师的教学效能呈现随着教龄的增长逐渐增长的趋势,调整期教师相较新手期教师略有提升,差异并不十分显著,而成长为成熟期教师时,教学效能提高明显。另外,在学生参与能力方面,三个阶段教师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教师在学生参与教学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或者是在师资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最后,教学策略能力和学生参与能力的曲线呈“倒U”型,尤其是教学策略方面更加明显。新手期教师刚进入事教学工作,工作动力足,努力将所掌握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之中;调整期教师在这两方面效能上,低于另两个阶段教师,该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手段运用和课堂的掌控都逐渐成熟,对自身的提升动力不足,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影响了教学效能;成熟期教师从几个方面来看都处于较高水平。
是從经验上讲,高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和初级职称教师在教学效能上理应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初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效能非常显著地低于高级职称教师(P=0.000),同时也显著低于中级职称教师(P=0.011);在学生参与效能方面,初级职称教师非常显著地低于中级职称教师(P=0.009)和高级职称教师(P=0.000);在教学策略效能方面,初级职称教师极为显著地低于高级职称教师(P=0.000);在课堂管理效能方面,初级职称教师非常显著地低于高级职称教师(P=0.000),同时也显著低于中级职称教师(P=0.048)。
四、讨论
1.教师教学效能感整体分析。财经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处于偏上水平,对比国内其他研究者对于高校教师效能感的研究结果来看,所得结论基本一致。三个维度中,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能力相对较强,而调动学生使他们积极互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能力相对薄弱。归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统一课程、教学、时间、内容,考核也追求统一的答案,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传统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一张可以被任意涂抹的白板,学生是工厂的零件、是容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机械化的教学工作改变学生,机械的记忆老师灌输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传统教师观强调“师道尊严”,教师习惯用统一的规范、知识和方法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学生直接获取结论,缺少了自主的探索发现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2)来自教学制度的障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师顾及整个班级,教师主导全部学生,学生的个性需求被忽略。传统的考试制度是最高效的评价方法,单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使教学更多的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3)来自教师自身的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所授课程知识点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学科本位的教育观下,更加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甚至思想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控制权威。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力和机会被剥夺,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被扼杀。
2.财经类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效能感分析。从整体来看,其他专业教师的教学效能略高于财经类教师,但是并不显著;从各分维度来看,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教学策略相对较为接近,但财经类教师的学生参与效能与其他专业教师存在较大差距。在样本中有很多比较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例如计算机类、艺术类等,这也多少反映出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上强调书本知识,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完整性,导致教师在教学方式将主要采用讲授式,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
3.学校体制对教学效能的影响。研究比较公办院校教师和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存在显著的差异,公办院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显著地高于民办高校的教师;从各分维度来看,除了课堂管理效能外,公办院校教师的学生参与效能、教学策略效能显著地高于民办高校的教师。我国民办高校虽然经过了20年的发展,大多数仍然处于求生存、扩大规模的阶段,发展资金基本来源于学生学费,经费相对公办院校则要紧张很多。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够,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在职培训不够,不能留住自己培养的成熟教师;外校兼职教师比例较大,这些都造成了民办高校师资结构不稳定,使得教学效能较低。
4.教龄对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随着教龄的增长逐渐增长。当青年教师刚从大学毕业从事教学工作,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希望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刚入岗参加教学的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但是将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能力有待提高,加之学生处于青春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叛逆好动不宜管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认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理论不断丰富,最主要的是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变得更加熟练,学生的管理得心应手,对开展教育教学更加有信心。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高与学科知识的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以及对驾驭教学的自信有着密切关系。
5.职称对教学效能影响分析。调查结果反映出教学效能随着教师职称的提高而增长,教学能效之间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基本没有职称,在教学经验、课堂把控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明显较低,从而教学效能感显著低于职称较高的教师。随着职称提高,教师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开展研究,教学经不断验积累,教学效能感水平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五、建议
1.重视民办高校财经类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提高。民办高校财经类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能力较强,但大多数教师来源于非师范院校,任教前教育教学方面内容了解相对较少,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发挥。民办财经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体验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及其使用情境,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师生互动,在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增强教学自信,提升教学效能感。鼓励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聘任公司、企业专家进入学校开展教学,或培训教师,增加教师学科知识与真实工作环境下的衔接。
2.探讨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开展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现在财经类专业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财经类专业应该突出实践性、复合性、应用性,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创建接近企业真实岗位与流程的模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教学,加强学生理论学习与对真实岗位的认知。在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财经类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学生参与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改革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构建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职称、教龄等因素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较为显著,从深层次来看,这些问题很大程度来源于学校体制方面,学校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优秀教师则更加困难,师资建设问题较为复杂,解决起来非常艰难。笔者认为,首先,在政府层面上,创新民办教师管理制度,落实有关政策,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将民办教师纳入事业编制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在学校层面上,应该紧密围绕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健全师资培訓制度,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培养计划,向教师提供多元化发展措施,持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教师发展引导。
参考文献:
[1]谢楠.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1.
[2] Helenrose Fives&michelle M.Buchl.Examining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Sense of Dfficacy Scale[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10,(78),118-134.
[3]王蔚红.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3-7.
责任编辑 胡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