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白对虾 富裕一方人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20年“白对虾发家史”
2019-09-16蒋欣然
蒋欣然
编辑 / 穆宁 rmzkmn@163.com
在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养虾技术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在这个镇的地位。
“今年挣着钱了!头网就出了900多斤,这一次最起码得4网。”看着自家池塘刚捞出来的对虾,资深养殖户刘海波边跟记者闲谈,边用手机算着一网的利润。
盛夏7月,走进乔庄镇,放眼望去,成方连片的精养池塘,红屋顶、绿水面,星罗棋布,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一幅独特的风景画,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作为“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在乔庄镇呈“井喷”态势,家家有水田、户户有池塘。2018年,乔庄年产白对虾2800余万斤,产值达6.2亿元。一只虾改变了这里的一切,荒碱地变成“黄金池”,几万农民从温饱走向富裕,产业衰败走向乡村振兴。
一只虾打开局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乔庄镇地处博兴县最北部,是引黄济青渠首、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打渔张森林公园的所在地,由于境内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素有“生态乔庄、鱼米之乡”的美誉。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乔庄镇渔业发展主要依赖传统养殖,品种较单一,以罗非鱼为主。因罗非鱼上市时间集中,需求量有限,销路难打开,所以养殖户们忙一年却赚不到钱。
如何不辜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现有养殖基础上实现转型?乔庄镇决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引入新品种,让水产养殖焕发新活力。
“乔庄镇水资源丰富,地下水的含盐度和海水很相似,特别是钙镁含量高,矿藏度能达到每升400毫克,非常适合白对虾的养殖。”山东省博兴县渔业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孙长江介绍说,经过反复的摸索,白对虾成为当地发展水产养殖的不二选择。
从2000年开始,乔庄镇便确立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支柱产业。
镇里为了鼓励群众开发荒碱涝洼地建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于连片成方开发200亩以上的村给予1万元以上的奖励。为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当地镇政府还协调农信社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
乔庄镇先后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黄家、榆林、鲍王等11个1000亩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全镇66个村。在镇政府的协助下,各村成立了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组建15家,入社养殖户达到3200余户。社员遵守“五统一”原则:统一规划标准、统一配套看护房、统一完善基础设施、统一养殖南美白对虾、统一生产操作。
在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下,乔庄镇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镇对虾养殖面积已由2001年的600亩发展到了2018年的3.2万亩,年产值6.2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
新模式让养虾“多、快、好”
“多亏听了专家的话,今年用上了新技术和新模式。我的池子4月份投虾苗,比一般的养殖户提前了一个月,错开集中上市期,成了客商眼中的稀有货源。”让老黄赚得盆满钵满的“独家秘方”,正是滨州市独创的针对内陆盐碱地的低盐度“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
受北方气候寒冷等条件的制约,乔庄镇虾农多年来一直采用每年5月下旬开始投苗,8月下旬捕捞上市的一年一茬养殖模式,产量和效益无法实现有效提升,甚至在个别年份的六七月出现虾病爆发,进而造成大面积亏损。
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单茬养殖”“虾池利用率低”“病害发生率高”等问题,滨州市自2017年开始大力推广“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
“135模式是一种高效养殖模式,1是指我们的虾苗通过苗场进来后,要先进行10天的淡化标粗;3是将淡化标粗的虾苗放入温棚进行30天的中间暂养;5是达到规格3—5厘米后,再将暂养虾苗移到外塘养殖50天左右,达到商品规格。同时,在外塘对虾捕捞前1个月进行二茬虾苗暂养,又使得外塘第二茬虾养殖周期缩短了1个多月,使北方地区一年二茬养殖成为常态化。”滨州市渔业推广站站长王淑生说。
前段时间,村民王建力养殖的头茬虾开始上市销售,鲜活的大虾经过捕捞、称重,通过物流运到全国各地。
“俺养的头茬对虾,平均每头重25克,虾长12公分,亩产量达到700公斤。按每公斤50元计算,我这一茬虾亩效益就达到了3.5万元。销售成虾的同时,虾池北边的拱棚内,二茬虾苗也正在暂养,再过10来天这些小苗将进入外塘生长。原来养一茬虾过程很长,并且要经历最热的天气;现在是养两茬虾,小苗的时候度过最热的伏天,不容易发病。养两茬比一茬省力还赚钱。”王建力说。
同时,乔庄镇定期邀请专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积极推广鱼虾混养、暂养棚养殖、小拱棚养殖等多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现一年双茬虾。当地也涌现出鲍王、榆林2个养虾收入过2000万元,黄家、谭家等8个收入过1000万元和大庄、刘善人等12个收入过500万元的渔业村。
图 / 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淡水养殖业
园区化发展引领全产业链升级
养殖模式的调整也激发了整个产业的改变,苗种培育首当其冲。
以往到盛夏时节,虾苗场基本已经空置下来,如今,这里仍然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在“海大苗场”的养殖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查看虾苗的生长情况,经过10来天的淡化标粗,这批虾苗即将供给养殖户进行外塘放养。
海大苗场生产经理卢志祥说:“原来我们是从5月初开始给养殖户放苗,基本上在6月中旬左右就结束了,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随着二茬养殖模式的推广,我们苗场的生产周期也从3月初一直持续到7月底结束。苗场的生产周期从原来的一个月提高到现在的接近4个月。我们这边刚开始销售一亿多尾虾苗,今年的话随着二茬的推广,我们苗种生产量大概是在两亿尾。”
目前,乔庄镇共有虾苗淡化企业29家,年供苗能力20亿尾。几乎全国知名品牌的白对虾苗种企业均在乔庄镇设有淡化标粗场。对企业来说,乔庄镇就是他们的“竞技场”。只有最好的苗种,才能被养殖户接受。这种良性竞争格局也为乔庄镇乃至全国的白对虾产业提供了无限活力。
攻克掌握了育苗的硬实力,白对虾养殖环节的革新也得跟上。有着20载养虾史的乔庄镇虽然产业日臻成熟,但基本是养殖户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标准的养殖技术规范,靠天吃饭的成分居多。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进一步引领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乔庄镇正在引导对虾养殖产业由传统的散养向现代化的园区内集中。
近年来,当地全力打造养殖示范区、育苗区、饲料加工区、培训技术指导研发区和冷链物流园区等5个板块。根据计划,一期投资2亿元建设山东美高美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区,配有1万平方米加州鲈鱼苗种繁育车间和6000平方米的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培育车间,大力发展集优特苗种培育、精细化养殖、高端饲料、冷藏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销售等产前产后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闭环式产业链条。
“产业兴,则乡村兴。我们将抢抓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机遇,把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渔业加快向高端高效跨越,开启乔庄人淡水养殖的‘二次创业’。”王淑生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