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沂源县关工委:他的三个决定 让贫困学子梦想成真

2019-09-16张新强

中国火炬 2019年9期
关键词:沂蒙山区沂源县振华

张新强

·响应“到老区支援经济文化建设”的号召,到沂蒙山区支教

·创立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惠及贫困学生12104名

·设立振华青少年思想疏导热线,帮助290多名问题青少年疏导心结

山东省沂源县关工委副主任李振华,是一名退休教师,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公益人物等荣誉称号。对于这样一位沂蒙山区的普通教师,是什么原因支撑他“献了青春献终身”,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将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120 多万元悉数捐出,资助那些非亲非故穷苦百姓家的孩子们上学成才呢?

支教沂蒙老区 改变了一方贫困学子的命运

1953年,年仅17 岁的李振华就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响应党的“到老区支援经济文化建设”的伟大号召,带着父辈们的嘱托,千里迢迢从繁华的南京城毅然来到沂蒙山区支教。当时支教的学校是山间一座破庙,庙里满地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大石头是课桌,小石头是板凳;最初的交流极为困难,学生听不懂他的南方话;最初的生活苦涩不堪,地瓜秧子下饭,煤油灯照明,夜里狼嚎声声让他毛骨悚然……就这样,金陵城长大的“洋”学生与沂蒙山区的苦孩子成了师生,孩子们的苦成了他执教的动力。为了改变老区的教育现状,他多次放弃了进城提升的机会,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和一颗永恒的爱心融进沂蒙山区。

成立基金会 让爱的种子再次生根发芽

1997年7月,李振华退休了,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平时怕影响他工作而久不登门的山里乡亲,纷纷前来看望。这一切,又令李振华寝食难安:老区人民的眷眷之情,拿什么来回报?贫困山区那些失学的孩子始终让他难以释怀。教育的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根源!捐资助学、扶持贫困生仍然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李振华把当时仅存的1.5 万元积蓄和获得的国务院特殊津贴,分别捐献给他工作过的韩旺中学、张家坡中学和沂源县实验中学。他的义举,像巨石激水掀起层层波澜,三所中学的“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的资金如同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到目前累计资金已达296 万元。二十多年来,向“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捐款的人数已达7000 多人次。为了让基金发挥应有的作用,李振华走访了300 多个村庄、社区,摸清了哪些是最需要帮助的家庭。基金会建立以来,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2 万余名,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5301 人次。

2001年,为了资助更多的贫困生,64 岁的李振华应聘到淄博万杰朝阳学校,担任初中部校长。打工8年,他把50 万全部拿出来资助不在基金会范围内的23 名贫困学生。为了给临时急等用钱的学生筹措资金,他甚至利用清晨到校园里捡拾废品卖钱。现在,每当退休金发下来,他只留500 元做生活费,其他都用作对贫困生的资助。在他的资助下,一个个贫困学子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众人拾柴火焰高。2012年,李振华联系全国270 余名企业家在沂源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当场获捐款100 万元,结对子帮扶特困生150 名,直至他们大学毕业。2018年,他再次联系公益组织向一所山村小学捐款40 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与17 名贫困小学生结对子帮扶,直至大学毕业。几年来,共争取社会资金350 余万元。

李振华(右二)为贫困学生捐爱心

设立疏导热线 再续关爱不了情

退休后,李振华还设立了“振华青少年思想疏导热线”,先后与省内外290 多名问题青少年保持经常联系,建立帮促关系,帮助他们疏导心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李振华还特别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全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上作报告,利用多种途径和机会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五老志愿者,李振华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特别重视校园安全、青少年法治教育。他定期检查校车安全,到学校食堂了解食品安全,劝导青少年切莫迷恋网吧;担任沂源县法治教育进课堂顾问,为学生讲解新修改后的宪法;创建了“道德讲堂”和“孝德讲堂”,每到开讲时,期期爆满,影响力相当大,好人好事蔚然成风,自开班以来,已举办38 期,培训学员1360 余人次。

李振华(右)为贫困学生送去助学金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李振华义务兼任31 个单位的政治辅导员、顾问和名誉校长等。几十年来,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义务作理想信念教育报告3300 余场,听众达百万人次。“耕耘心灵无限美,洒向人间都是爱”“从教一生情,甘为孺子牛”等都是听众发自肺腑对他的评价。他说:“能让我去讲,是对我的信任和尊重,我不能让人家失望。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地作报告,我从来不感到累,能为社会做点事情,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如果我的报告能对人们有所帮助,那是我一生最值得高兴的事。”2001年,乡亲们为了表示感谢之情,自发捐款为他立了一座汉白玉半身雕像。这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像,凝聚了老区人民的眷眷深情,也叙说着这位教育专家扎根沂蒙山区,关爱下一代的动人故事。

李振华爱撒沂蒙山区的感人事迹,山东省委主要领导曾作出重要批示:李振华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应多予宣传,鼓励大家向他学习。淄博市委、沂源县委作出了向李振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山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李振华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省委宣传部组织26 家各级媒体对李振华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和各级电视台纷纷报道了李振华的感人事迹。

“既知夕阳无限好,何必消沉等时光。”年过八旬的李振华,几乎每一天都是那么忙碌,关心下一代的脚步一天也没有停歇。在半个多世纪的悠悠岁月里,李振华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把一份感动、一份情怀、甚至一份敬仰,永远地留在了这片曾经苦难而又深情的土地上,他的故事将在八百里沂蒙山地区继续传颂。

猜你喜欢

沂蒙山区沂源县振华
家住西安
沂蒙山区优秀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创新
沂源县飞机施药防治松阿扁叶蜂技术研究
苹果选美
开启多彩收获季
Cole-Hopf Transformation Based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One-dimensional Burgers’Equation∗
“杯”惨
沂蒙山区果园生草技术
农闲忙增收
沂蒙山区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