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9-09-15聂黎
聂黎
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目标,一条重要路径就是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之路,为文化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表明,重大的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动力。印刷术、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带来了人类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方式的深刻变革。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深度嵌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对科技类消费产品的极致化、个性化、审美化需求,随着人们对文化类消费产品的体验化、交互性、场景化需求,文化与科技的交融日益深入,科技已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颠覆传统模式,催生出许多新兴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业态,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开发潜能。比如,依托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载体对文化产业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就催生了微电影、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又如,融合信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能够催生饱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网络游戏、数字视听、三维动画等新业态,使得传统文化呈现的手段更多样、内容更吸引人、传播效果更好。可以说,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也表明,推动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拿美国来说,美国的历史很短,并没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积累,但文化产业却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充分地发挥了美国的高科技优势,通过最新科技的运用来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质量和传播效果,如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百老汇音乐,其魅力就在于科技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再如日本,动漫产业是日本重要的支柱产业,日本在动漫产品的创作中融入科技元素,将手绘的图画摄制、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计算机三维动画及网络技术融为一体,可以说,动漫产业的崛起也是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其先进的娱乐设计技术。
二、科技与文化融合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统计: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3%;2019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7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5个。
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来看,探索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之路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規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具体来说,我国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科技推进传统文化产业内容创作、传播方式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创新,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鼓励和支持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如数字创意、智慧广电、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绿色印刷等新兴文化产业。三是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大数据服务体系。同时,还鼓励和支持各地进行实践探索。在2012年5月和2013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先后确定了两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之下,深度融合科技的文化新业态已成为引领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跨界融合”“科技引领”“版权衍生”“沉浸体验”已成为我国文化业态创新的主要模式与战略方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9年一季度,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园区管理、互联网广告服务、电子出版物、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基于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均在20%-40%之间。“文化+科技”发挥的叠加效应越来越凸显,这点在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生产传播方面尤其突出。《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节目的火爆,以故宫千年古画为灵感举办音乐创作比赛等掀起的文化热浪,都生动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一旦融合科技所激发的巨大吸引力。科技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魅力的助推器。这些实践充分地证明,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
三、更好地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文化产品形式形态仍然较为单一,与数字技术、现代精神、审美意味、载体样态等方面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精品化、特色化不够,文化创意不多,文化产品缺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还停留在较低层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顺应发展大势,密切跟踪科技发展趋势以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科技支撑水平,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提升新型文化业态的比重。
以加强管理促融合。这是有效促进融合发展的体制条件。从我国一些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经验来看,比如杭州,文化产业能够实现比较迅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普遍建立了文化、科技、金融等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要建立和形成有利于促进融合发展的宏观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密切加强文化、科技、金融部门合作,统一编制规划,共同采取措施,合力开创国内融合发展新格局。要在深入研究科技发展趋势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例如像网络直播、网红等泛娱乐化文化产业的监管问题,如何因势利导,使其成为高营养的精神食粮,在内容监管和鼓励创作之间寻找平衡,实现其健康发展和迅速发展,有待破题。
以培育主体促融合。突出文化企业的培育,从主体上促进融合,这是基础性环节。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主体,也是文化产品研发创新的主体,还是吸收金融投资的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关键靠文化企业。要借鉴移植一般企业产学研结合的经验,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普遍依托高新区发展的优势,扶持发展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引导其走“专、尖、特、新”道路。引导文化企业突出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以及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文化企业发展模式,提高文化产品技术含量,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以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促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才上。要加快大学相应学科建设步伐,共同推动基础理论研究,鼓励高等院校设立一批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企业联合共建人才实训基地。要突破文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探索建立文化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造就文化科技创新高素质队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特别是对原创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的侵权盗版行为。构建“产学研”一体的体制机制,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入股等方式,加大对骨干人才的激励力度。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高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