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费,正在毁灭地球和人类

2019-09-13张越颖

世界环境 2019年4期
关键词:浪费垃圾食物

■文 / 张越颖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2011年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不论预言是否会成真,但产生这种预言的原因一度成为讨论焦点,一些专家说是因为科技和人类活动。那么对比已经存在人类活动的上百万年历史,地球怎么就会在短短的200年间毁灭呢?其中有何缘由呢?

众所周知,地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有限的系统,资源和能源都是有限的。近年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日益增长,人类不断地将需求转化为满足需求的行为。

任何需求和行为都应合理有度,超出个人、自然和社会的合理承受能力范围便是过度,对资源、能源等过度不合理使用的行为形成了浪费,每个人的过度挥霍和浪费都会加快地球毁灭。浪费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国,这样的浪费情况几乎无处不在。

一、浪费无处不在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正一步步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质供给越来越丰富,但是浪费却成了哪里都可能出现的现象。

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因为这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单单这四个字上面的浪费就不胜枚举。

先说“衣”的浪费。谁家衣柜里没有几套体面的衣服,爱打扮的人更是满柜子衣服,但可能一件衣服一年拿出来都穿不到几次。有人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少一件衣服。其实不止是女性,很多人对外在特别是衣着有较强的需求,尤其是如今时尚、流行元素变化飞快,为了追求潮流而加快服饰更替。还有现在二胎政策放开,新生儿逐年递增,孩子长得快,衣服穿不了多久就得换新。衣服买来不穿少穿或者没有破旧就丢弃。

再来谈谈“舌尖上的浪费”。民以食为天,人每天都离不开吃,食物浪费每天都在发生。食物浪费包括家庭食物浪费和在外食物浪费。在餐桌上,许多人过度追求菜品的新鲜和丰盛,陈菜不吃,以至于大量食物被浪费。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而在外就餐的浪费相对家庭食物浪费更加严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仅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总量为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全中国粮食产量的3%,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住”上的浪费同样也不少。在每个家庭里,几乎都有各种各样的浪费情况,家用电器的浪费、水电煤气天然气的浪费、闲置不用的物件的浪费……家庭内的浪费现象很普遍却被人漠视。另外,按理每个人都会有固定住所,但是基于消费投资理念等的影响,许多人拥有不止一处房产,城市化的背景下房产商也大量开发房产。事实上,大量的房屋闲置无人居住使用。还有规划不合理等原因,旧房不旧就被拆除开发新房,绿水青山旁纷纷建起景观楼房。过多的建筑和房屋在浪费建材等资源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生态。

“行”包含两个层面的浪费。一是出行的浪费。一些短途出行,只需要步行、骑车或者公共交通就能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但是因为追求体面舒适等原因选择私家车出行,过多的私家车造成交通拥堵和尾气污染。许多家庭拥有不止一辆私家车,而有些仅仅是为了追求体面等原因购置私家车,使用率低基本闲置。二是旅行浪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喜欢旅游以开阔眼界陶冶情怀,但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许多景点无人问津,无疑成为浪费。一些人在家还是勤俭节约,但出门旅行总是“大手大脚”。酒店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和电器,热水洗澡水放任自流,小便宜要贪,推销品会买,不实用的纪念品购置许多,只为贪图享受走马观花不讲文明,虽然带动了消费却留下大量垃圾,破坏了生态环境。

除日常生活中的浪费,还有一些因为意识形态引起的完全不必要的浪费。有不少人向往金钱和财富,诸如“宁愿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类的财富价值观屡见不鲜。而一些逐渐富裕起来的人的心态仍然是“暴发户”式的,根本不把节约视作美德,甚至将节约等同于“丢脸”“跌份”,将奢侈浪费作为一件有面子的事情。这些人为了讲排场、比阔气,会大手大脚、奢侈浪费,像结婚、生日、丧葬等仪式花费巨资,豪宅、豪车、名牌鞋包……诸如此类就是为了博得他人羡慕的目光,成为撑足面子和引以为豪的资本,但却成为浪费的一大因素。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更多的老年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而更多的年轻人从小生活在日渐富裕起来的年代,生活条件一直比较优越,不知道忆苦思甜的滋味,缺少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如在食物浪费方面,有学者提出年龄是影响食物浪费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不同,其中年轻人比老年人浪费更多的食物。还有现在的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吃穿用一律都给予好的、充足的,比如儿童购买玩具的欲望无穷,但是玩过没几次就闲置或丢弃,所以有孩子的家庭通常比没有孩子的家庭浪费的更多。

表1 全国人口和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数量对比

二、浪费的后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看似只是一个人的浪费行为或者一时的浪费行为,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通过人口的叠加和时间的累积,就很有可能形成一泻千里、冲堤溃坝的强大后果。

1.垃圾围城。浪费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产生垃圾,特别是生活垃圾,当然也可能包括其它固体废物。通过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的《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和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笔者对比了2013-2017年全国人口和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产生数量的增幅。

图1、表1只能大体反映垃圾的产生量速度远超过人口的增幅,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增加之速度与人们生活中的浪费行为也不无关联。当然上述对比也会存在误差,例如由于人口迁移、城市集聚等原因,大中城市人口可能增加较快,而根据《 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中显示纳入固体废物统计的城市数量在逐年递减。

相对中国而言,不同城市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条件都会形成不同的浪费程度。为更直观地体现同一个地区人口增速和垃圾产生量对比,下面以绍兴市为例。

如图2所示,绍兴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对于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大很多。近年来中国倡导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正确投放,变废为宝,该项工作如果得到顺利开展,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应当有所减少,从图2对比图中无法看出增长减缓的趋势,这与生活垃圾分类不彻底和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过快都有关系,而这种情况应该不是个例。根据生态环境部2019年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得悉,绍兴等11个地市被列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首要就是减少固废产生量,全民建设“无废之国”,遏制浪费之风,倡导全民节约、环保的生活理念势在必行。

表2 2014-2018年信息发布城市数量(单位:个)

表3 绍兴市常住人口和生活垃圾产生量对比

图2 绍兴市常住人口和生活垃圾增速对比图

2.资源枯竭。地球作为一个可以供人类生存的蓝色星球,它是一个资源和潜力有限的系统,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不可能没有底线。为了矿藏、石材和冶炼金属,青山被开采成废石堆;树木被大量砍伐,就少了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我们大量制造垃圾,却未做好废物分类,资源就只能飞灰湮灭……

3.损害健康。浪费怎么会损害健康呢?试想,原本可以步行、骑自行车的路程,非得使用交通工具,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原本可以粗茶淡饭、吃饭七分饱,但因为过度追求饭菜丰盛,每天饕餮盛宴,胡吃海喝,高盐高糖,多肉多油,吃出肥胖和其它综合疾病。许多报道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疾病群体迅速扩大,且人群逐渐呈低龄化发展。

三、避免浪费

面对无孔不入又后患无穷的浪费陋习,必须有些应对的良策。

1.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勤俭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闪亮的文化符号。春秋时期 《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诫子书》 中把“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唐代李商隐《咏史》中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曾告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历代都有有识之士倡导勤俭节约,到了生活条件逐渐优越的新时代也不能少了这种呼唤节俭的声音,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抵制浪费的舆论氛围。

2.培养节约、环保理念,从年轻一代抓起。年轻一代思想可塑性强需要磨砺和锻炼,这一代更加是世界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这一代人能够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节约和环保理念,会把祖国、世界创造得更加美好。

3.日常管理上减少浪费。例如对社会、机关、企业等公共设施做好统筹协调长远规划,资金项目预算合理,具体使用落实到人,强化内部管理,做好进出账登记,全程配合审计监督。对家庭和个人来说需要对家庭日常开支使用精打细算,同时应当学习好的收纳整理方法。

4.开展理论研究,立法层面补充。注意对浪费问题的管理,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浪费现象,其成果实际地运用于管理制度的法律规则中,从而使管理体制、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舆论等都渗透着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和原则,有效地减少、治理和预防浪费行为。借鉴他山之石,结合中国国情,开展理论和立法研究。

猜你喜欢

浪费垃圾食物
不浪费
垃圾去哪了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