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凤冈特色产业链

2019-09-13文丨

遵义 2019年17期
关键词:凤冈县特色产业贫困户

文丨■ 吴 波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陈 涛

“三山两塘”景区(陈涛/摄)

这些年,凤冈一直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在2018年7月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出列。事隔一年,再来这片希望的土地,脱贫攻坚的画卷依然生动……

掀一场“产业革命”

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以最有效、最直接、最关键的方式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凤冈县发动“产业革命”,完善农业产业布局,坚持走“壮一接二连三”发展路径,重点发展茶叶(50万亩)、肉牛(30万头)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烤烟、蔬菜、食用菌、蜂蜜、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力做强一条腿——茶叶产业,做大四条腿——肉牛产业,做特六条腿——蜜蜂产业。

同时,凤冈县不断调优、调精农业产业结构,以“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为根本思路,每个镇乡培育1—3个主导产业,每个村打造一个特色产业,每户农户链接一个致富产业。并延长产业链,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运行好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实体的专业合作组织,让贫困人口100%加入专业合作社。

2016年5月,凤冈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进化镇中心村村支两委向陆勇发出邀请,希望在外打工创业的他回乡创业,“我和10多名在外打工创业的乡友,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觉得这里气候、环境、水源、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于是,陆勇作为进化镇中心村名誉村主任,利用中心村良好的土地资源,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带着村民们联合组建了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成规模的发展了中药材、蔬菜、养蜂等特色产业。

2014年,贵州省龙滩口天泉绿地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泉了解到家乡的好政策后,毅然回到凤冈开始养牛。养殖基地先后从云南引进云岭牛、莫累灰牛,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格斯能繁母牛、纯种日本和牛等。

如今,公司已成为集有机生态农牧开发、高端雪花肉牛养殖、能繁母牛养殖、野生水产养殖、农旅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现代化企业。现场负责人陈树介绍:“下一步,我们公司将加大和牛的养殖和培育,争取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和牛种源供应基地和最大的和牛肉牛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凤冈县实施农业产业项目175个,培育县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124个、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9个,全县生态茶园面积达到50万亩,肉牛存栏15.6万头,收购烤烟13万担,发展蔬菜30万亩、蜜蜂5万群、万寿菊5万亩和食用菌5000亩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户5046户20355人脱贫。

今年,凤冈县又明确提出“2+N”产业布局,做实茶叶、肉牛“两大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做强优质稻、辣椒、烤烟、万寿菊、蜜蜂、生态家禽六大传统产业,发展以红粱、花椒、蚕桑、精品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多模式建联结机制

一直以来,凤冈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企业带动、产业推动”原则和“小产品脱贫、大产业致富”“两短一长、长短结合”思路,探索“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农村能人+贫困户”等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户自身参与、入股分红、基地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产业”。

与当地村民一起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陆勇总结了四点经验:“一是‘做给群众看’,大家看到做这个东西赚钱了,自然会跟着干;二嘛‘带着群众干’,他们虽然想干,但缺乏经验、技术的时候,我们就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三得‘帮着群众算’,我们要为他们做好规划,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四要‘大家一起赚’,这是我们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嘛!”

陆勇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在养殖蜜蜂上,他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我们对养殖户进行理论和现场教学技术培训,以及蜂群、蜂具等生产资料的供应。贫困户负责饲养管理蜂群及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标准,按每5箱给40%的红利标准,引导20多家贫困户增收。”

“我们这里的李子远销广州、嘉兴、重庆等地,来这里采摘的人也很多。”凤冈县美沃经果园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履海告诉记者,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们建起了500亩李子种植示范基地,围绕“生态农业有机产品”打造精品果园,采取“公司+支部+能人+农户”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当地16户贫困户28人就近务工。

美沃经果园内,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枝繁叶茂,李子长势喜人。龚履海高兴地说道:“现在,我们还算是初产期阶段,等到明后年的丰产期,估计每天需要一两百人才够用。那时候,更将大大地惠及周边村民。”

永安镇崇新村探索创新“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把扶助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为发展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在崇新村各支部的引领下,我们各个村民组充分依托自身条件,涌现了双塘、和安顺、和禾、翕雨、朝龙等一批先进的合作社。”崇新村党总支书记何江介绍,其中,双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全组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发展了以乡村旅游业、有机农业产业为载体的组级集体经济。

通过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同时,凤冈县还着力推进“三引四变”(即引企入村、引民入社、引货出山;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深入打造“三园一栈”(即乡村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栈),探索“订单合作”“入股返利”“托管保底”等利益联结机制,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有了产业,我们脱贫致富就有了底气和动力。”这是凤冈县诸多贫困村民的心声。

凤冈县致力于打好农村三变改革这块“铁”,走好产业发展这步“棋”,算好增收致富这笔“账”,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在龙滩口养殖基地外,一连串的货车、三轮车装载着满满的玉米秸秆大排长龙,现场忙得热火朝天。

“在这里,这是很常见的现象。”陈树讲道,我们按照“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向村民们收购青储饲料玉米,每吨按44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正在排队卖玉米秸秆的村民冉大爷说:“以前种玉米,一亩卖900元。现在,改种青储饲料后,一亩能产8000斤饲料,可以卖到1800元左右,足足翻了一番。”

今年,龙滩口养殖基地计划收购青储饲料玉米5000余吨,预计为500余户群众带来280万余元收入。其中,将有效带动贫困户30余户100余人增收致富。

依托临近茶海之心国家4A级景区与长碛古寨景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崇新村策划打造了“三山两塘”景区,以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农旅一体”模式发展长效产业,形成“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形式,打造老百姓自己的景区、景点。

当地村民牟永祥告诉记者:“以前,我一直在家搞种养殖,一年下来也就赚一两万块钱,日子只能说混着走。现在,我把土地流转出去,又在景区打工,每天有130元,一个月光是拿工资都有3000多元。而且,以后如果景区搞得好,我们还能从中分红。”

因为崇新村发展起来了,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来创业发展。2017年,村民罗荣回乡流转了100多亩地种植蔬菜,不但自己有了致富门路,更是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干,大家对生活更有了信心。

俗话说,拓展产业扶贫是一种思路,干好产业扶贫更是一种能力。在脱贫攻坚重要时期,凤冈县抓住“产业”这一关键词,让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摆脱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困境。

如今看凤冈,农村早已不是当年贫穷、破败的模样,多种特色产业在这里开花结果,老百姓的生活美满而富足。

猜你喜欢

凤冈县特色产业贫困户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凤冈县关工委的“桑业”情怀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凤冈县召开2016年老干部暨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