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效果分析
2019-09-13李喆
李 喆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儿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小儿肠炎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为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和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等,甚至会导致感染性休克或脱水等表现[1]。主要疗法为静脉补液,目的为消除症状,但药物的副作用明显。本文的研究主体为来院治疗的肠炎患儿96例,旨在探究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的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来院治疗的肠炎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其中,A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23个月,平均(10.35±1.29)个月,疾病程度为:重度9例,中度25例,轻度14例,病程2~5 d,平均(4.01±0.22)d;B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25个月,平均(11.09±1.32)个月,疾病程度为:重度10例,中度26例,轻度12例,病程1~4 d,平均(3.85±0.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水电解质纠正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用温水冲服阿莫西林颗粒(安徽省润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4024169),每次冲服30 mg,每日3次。将1.5 g的蒙脱石散(大连贝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4095)加入到10 mL的氯化钠注射液(长春豪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484,浓度为0.9%)中,混匀后行灌肠处理,药物保留30 min,每日2次,共治疗7 d。
A组给予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葡萄糖酸锌(大同星宇星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880056),每次饮用10 mL,每日1次。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415)的剂量为≤1岁者每次冲服2 g,每日3次;1~2岁者每次冲服4 g,每日3次,共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呕吐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发热停止时间、脱水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大便成形,无症状,不发热,经镜检显示阴性;显效:大便基本成形,基本无症状,不发热,经镜检显示阴性;有效:大便基本成形,有轻微症状,轻微发热,经镜检显示阴性;无效:大便不成形,症状无改善,发热,经镜检显示阳性[2]。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83%,B组是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临床指标
A组的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临床指标(±s,d)
表2 对比临床指标(±s,d)
分组 n 呕吐停止时间 腹泻停止时间 发热停止时间 脱水改善时间 住院时间A组 48 1.06±0.35 2.10±0.37 1.44±0.29 1.45±0.59 3.15±0.72 B组 48 2.14±0.43 4.38±0.51 3.18±0.32 2.71±0.62 5.50±0.79 t-13.496 25.070 27.915 10.200 15.232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小儿肠炎的致病因素为细菌感染或饮食不洁等,多发于夏秋季,可影响患儿的体格发育[3]。临床中多通过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并行水电解质纠正治疗,利于症状改善,但不良反应较多。其在中医学中属于“泄泻”范畴,病机为患儿的脾胃运化失调,消化功能紊乱[4]。缺乏锌离子会直接造成患儿的胃肠功能严重失衡,从而使胃肠道菌群数量发生变化,出现腹泻等肠炎症状,经葡萄糖酸锌口服后,可提高其肠道功能,使上皮细胞膜相对稳定,从而有效调整肠道内部的多种菌群数量,利于水钠吸收,纠正脱水症状。此外,葡萄糖酸锌能够明显升高患儿血清内部的锌离子实际浓度,可促进药物充分吸收[5]。醒脾养儿颗粒是中成药,主要作用是健脾,药物成分为蜘蛛香、毛大丁草、山栀茶和一点红,主要用于泄泻和呕吐等小儿疾病。其能够抑制肠道痉挛与收缩作用,进而缓解临床症状。由于其是中成药,不具有毒副作用,因此与葡萄糖酸锌联用的安全性较高[6]。结果为:A组的疗效优于B组;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可见,以上联合疗法可纠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安全性,具有理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