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研究

2019-09-13孙建春

关键词:证型阴阳颈动脉

孙建春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6)

高血压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血液HCY水平>10 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占高血压发病率的75%。积极干预H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浆HCY及hs-CRP参与了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纤维蛋白原作为凝血因子,促进粥样斑块形成[1]。IMT是动脉血管结构指标之一,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2]。中医药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未病防治、早期识别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优势,本文旨在研究H型中医证型与IMT、hs-CPR及FBG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相应依据,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血浆HCY、hs-CPR及FBG水平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IMT值。血浆HCY>10 umol/L的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80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余为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40例)。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于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1000 r/min离心后放置-20℃冰箱内保存,HCY采用循环酶检测,hs-CRP及FBG应用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选择免疫透射比浊法开展分析和测量,操作均依据试剂盒中说明书严格开展。IMT测定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双侧颈总动脉分叉下方1 cm处向近端以1 cm间距3次测量IMT,取平均值。颈动脉IMT<1.0 mm为正常,IMT≥1.0 mm为内膜增厚。

1.3 诊断标准

(1)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HCY>10 umol/L机是H型高血压;(2)依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标准,具体可分成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与肝火亢盛证几种。

1.4 纳入标准

均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中医辩证分析标准相符,知情并签署该临床研究同意书的患者。

1.5 排除标准

存在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心肌病及外周大血管畸形、肝肾功能损害、有严重精神、心理异常病史及不愿意合作者。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IMT、hs-CPR及FBG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H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IMT、hs-CPR及FBG水平比较(±s)

表1 H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IMT、hs-CPR及FBG水平比较(±s)

注:经t检验,两组IMT、hs-CPR及FBI水平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组别 n IMT(mm) hs-CRP(mg/)L FBG(g/L)H型高血压组 80 1.29±0.30 7.35±2.38 4.72±1.03对照组 40 0.90±0.22 3.21±1.29 2.15±0.56

2.2 各中医证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四组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中医证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2.3 各中医证型组间HCY、IMT、hs-CPR及FBG水平比 较(见表3)

表3 各中医证型组间HCY、IMT、hs-CPR及FBG水平比较

2.4 血浆HCY水平与IMT、hs-CPR及FB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见表4)

表4 血浆HCY水平与IMT、hs-CPR及FB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3 讨 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高HCY血症会对血管平滑肌产生刺激肌,使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进而对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产生影响,导致收缩压上升,内皮损伤同时促使纤溶系统失去平衡、血小板活化,激活凝血机制,纤维蛋白原(FBG)释放。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异常增多,增加了血浆粘滞度,形成血栓,并且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诱发和加重高血压[4]。hs-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在动脉粥样斑块的生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提示机体的炎症反应更加严重,炎症反应的加剧又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加重,两者互为因。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胸痹”、“心悸”等病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头胀、脑鸣、心悸等症状。其主要病因病机是素体阳盛或肾阴素亏以及郁怒化火导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嗜食肥甘厚味、饮酒劳倦致脾运失司,从而聚湿生痰化火扰阳,疾病日久则致津血运行不畅,痰湿阻滞,脉络不利或暗耗津血,心营受损,最终发展成为血脉瘀滞,或阴阳两虚及痰瘀痹阻证,形成中风、胸痹等重症。本病总的病机属本虚标实,疾病后期虚损与痰瘀互为影响。本研究痰湿壅盛证占比最高,达30%,提示该证型发病率最高,该研究表明IMT、HCY水平,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高血压病程进展形成动脉硬化及粥样斑块,类似于中医的痰湿、血瘀等致病因素,提示痰湿壅盛证及阴阳两虚证动脉硬化程度较重,与某些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该研究结果证实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动脉硬化程度较重,面临风更多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是H型高血压的高危证型。本研究hs-CPR及FBG水平比较: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则可能提示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及促凝血因素发生在高血压形成的后期阶段,痰湿壅盛及肝火亢盛证尚属实证,病变尚未深入,为疾病的初始阶段。

综上分析,IMT、hs-CRP及FBG可作为H型高血压中医辨证分析的客观指标,为H型高血压进行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证型阴阳颈动脉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服药先分阴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法于阴阳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