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的研究
2019-09-13肖韩艳牛迎东毛艺纯李冬梅刘淑芹马忠宇
徐 凤,肖韩艳,牛迎东,毛艺纯,商 华,李冬梅,刘淑芹,马忠宇,张 岩*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其易复发、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1]。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已经确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院患者及健康对照各60例。
1.2 方法
1.2.1 血清指标:空腹采血,进行检测。
1.2.2 超声检查:患者平卧休息十分钟后应用15L8w高频探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于双侧颈动脉窦下约1 cm后壁无斑块处测量内膜中层厚度[2]。
1.2.3 速度向量成像图像采集与分析:应用VVI模式,帧频>60帧/s,采集颈动脉膨大部下方(约2 cm处)短轴平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储存3个完整的心动周期的图像。进行脱机分析,颈动脉短轴切面标记6个点,原点为动脉管腔中心。软件自动跟踪血管内膜运动轨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VVI测值及IMT比较
VVI技术评价实验组患者双侧颈动脉短轴平均收缩期RV、CS、CSR及收缩期DR及颈动脉IMT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RV、GS、CSR、RD、IMT(±s)
表1 治疗前后RV、GS、CSR、RD、IMT(±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RV(cm/s) GS(%) CSR(s-1) RD(mm) IMT(cm)实验组 0.045±0.021* 2.381±1.065* 0.125±0.059* 0.083±0.035* 0.107±0.017*对照组 0.075±0.015 4.713±1.434 0.262±0.053 0.135±0.045 0.077±0.013
2.2 实验组颈动脉弹性指标与血脂、血压、血糖、IMT的相关性分析
实验组颈动脉VVI值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短轴收缩期CS和收缩期RD与甘油三酯、血糖、IMT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压、总胆固醇相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变化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改变[3]。已有研究发现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形态的变化,早期发现和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动脉弹性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是一种基于二维斑点追踪原理,无创、定性、定量评价心肌运动功能的超声新技术[5],因其能评价所检测组织的运动力学特征,目前有学者应用VVI技术对血管壁弹性进行研究。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颈动脉弹性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颈动脉形变能力减低、可扩张性减小是特征性表现,与甘油三酯、血糖、IMT水平相关。在欧阳秋芳[6]的研究中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对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与舒缩非同步性进行评估,发现CKD组环向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径向速度曲线、环向应变曲线及SR曲线在CKD组及FH组离散程度大,管壁各点同步性差。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VVI检测提示双侧颈动脉RV,GS,GSR,RD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中的结果一致,肯定了该次研究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