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江西名牌”建设为抓手,助推江西品牌发展

2019-09-12袁小文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江西省江西培育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本质,是提高经济效益,抢占全球产业链制高点,而产品品牌化、企业品牌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江西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在国家品牌战略大背景下实现经济的质变是摆在江西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以“江西名牌”建设带动江西品牌发展的品牌发展路径,希望对江西省政府引导品牌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品牌;江西名牌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过渡,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突破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瓶颈问题。围绕经济建设的转型与升级,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正日益重视品牌建设、产品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国函[2017]51号),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三个转变”的提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明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前進方向和实现路径,廓清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大目标和具体要求,是新形势下我们做好品牌培优孵化工作的行动纲领和重要遵循。

与周边省份的篷勃发展相比,江西省作为我国品牌发展相对落后,且发展潜力又十分巨大的省份之一,如何利用品牌经济带动全省经济建设显得十分紧迫与必要。本文从江西省品牌发展现状与问题入手,提出了以“江西名牌”培育为抓手,助推江西品牌发展的对策。

二、品牌培育—转型期江西经济发展的战略必然选择

(一)经济结构转型的实质是品牌化

经济转型是指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型,主要任务包括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由以制造为主的经济向服务为主的经济转型、由注重产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型,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这种技术、质量、服务、管理的优化其实质就是品牌化。习主席在“三个转变”中所说的创新、质量、品牌的实质也只有一个,就是品牌。

(二)江西品牌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品牌化发展战略理念日益凸显,江西省也相继出台了相关品牌认定及保护的相关政策。近年来,我省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名牌产品,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2018年,全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但从总体上看,我省自主品牌建设还比较薄弱,突出表现为知名品牌的数量少,影响力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江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宜人,且紧邻珠三角、长三角与闽东南三大经济圈,地理位置不可为不优越。但截至2018年底,江西省以占全国3.3%的人口,GDP仅占全国的2.4%,而注册商标仅占全国商标总量的约1.3%,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出的中国品牌500强中,江西品牌只有5个,仅占1%。

(三)品牌培育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品牌培育是江西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性质所决定的。我省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遇,要想实现经济在中部地区崛起就无从谈起。江西未来要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经济的转型升级上,加大创新自主品牌的建设,形成品牌经济,培育新的产业动力,扩大内需,通过创新激活经济发展动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江西要在更高层次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总体方针政策,使江西企业慢慢从“制造”向“创造”转变,实现经济持续创新发展。

2.品牌培育对提升江西省经济竞争力的紧迫性

江西自古以来风景优美、人杰地灵,但从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虽紧邻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三大经济圈,却在经济的竞争中逐渐沉沦,就是与湖北、湖南两个邻省相比也已远远落后,成了我国东南部的经济“洼地”。经济落后就必然导致人才外流,人才外流又必然导致经济落后,如此周而复始,江西省的出路在哪里?

天下大势,顺之者生,逆之者亡。我省在第一轮经济竞赛中已经落后,若再不借此轮经济转型机遇实现突围,今后与周边省份的差距必将越拉越大。江西省虽然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和企业,但其核心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强。缺乏自主品牌和产品是江西省企业存在“小、散、差”的必然结果,这也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要加快我省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以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江西品牌发展落后原因

(一)企业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和能力

其一是企业安于现状,对品牌价值意识不够。省内不少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过度依赖于价格竞争和渠道竞争等较为原始的手段,极易导致全行业的价格战。企业认为市场的竞争是渠道和价格的竞争,重视价格战,所以往往忽视品牌建设,没有以长远的眼光来制定品牌战略。

其二是企业缺乏品牌建设能力。在经历产品质量、价格、渠道的市场竞争后,部分企业开始认识到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管理者能力不足,企业缺乏相关的人才,往往很难开展品牌建设活动,品牌建设成为一个美好愿景。其次由于企业实力不足,品牌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见效慢的过程,大量资源的占用以及当前的投入产出比是很多企业难以接受的,对利润本就微薄的企业更是如此。

(二)政府推动决心与力度不够

近年来,江西省各级政府虽然在品牌培育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质量兴省”战略的提出,“江西名牌”的认定等,但与周边品牌大省如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等相比差距很大,与湖南、湖北两省相比我省也处于很大的劣势。政府在推动品牌培育方面的决心不够大、政策不够系统。主要表现在:

其一,政府对企业品牌培育的政策引导不够。在引导、激励、奖励、政府采购等方面向名牌产品的倾斜度不够。

其二,政府对扰乱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如对缺乏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的企业行为缺乏有效的管控,或处罚过轻,容易滋生企业的投机行为。

其三、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品牌培育中的“推手”作用。品牌培育需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协助。政府如何推动,如何寻找切入点等都是急需研究的问题。

(三)社会资源没能有效整合

品牌培育尤其对人才、资金、媒体等的要求较高。但目前我省在品牌培育工作中主要依靠的是省政府出文件,下级地方政府与企业执行的政策,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品牌培育中的困难,没有聚合高校、媒体、投资者等社会资源合力,导致政府工作缺乏效果。

四、以“江西名牌”培育为抓手,助推江西品牌发展

(一)建立高标准的、具有江西特色的江西名牌评价标准

名牌的生命是质量与服务,并具有自身的特色。政府应协调各方人才共同制定相应的制造、服务、工程等标准,为江西企业品牌发展引领方向。对名牌产品实行分级标准,高标准,对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产品如农产品,标准应具有地方特色。

(二)强化政府对企业品牌建设的奖、罚行为

对表现积极、品牌建设效果好的企业,除了颁发相应的名誉证书,更需在政府宣传、采购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对品牌建设不作为的行为,尤其是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行为重点打击,保护品牌、知识产权,强化企业品牌建设的自主积极性。

(三)政府出面整合社会相关资源

品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营销、传播等各种人才,同时对资金、资源等也有较高的需求,企业往往并不具备所有上述条件。政府应主动出面联合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专家等各类人才,成立专门的品牌建设研究机构,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智力與经验参考;同时,对境内各传播媒体、投资机构等相关合作方进行适度整合,为品牌建设聚力。

(四)加大对政府相关人员的考核力度

深入开展各级政府品牌建设工作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品牌建设工作在政府质量考核中比重,科学制定考核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考核内容,用好考核结果,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江西省品牌建设发展战略的统计考核体系”,强化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将品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商标申请数、注册数,商标国际注册数,品牌培育基地发展等指标细化,并列入考核。相关部门定期督查考核进程,并以正式的形式予以通报说明。

(五)实施品牌发展“资本领航”计划

品牌建设需要大企业来落实,需要资本来引领。例如以福建泉州市为例,截至2005年年底,泉州上市公司尚不足5家,当时政府认为很多有条件的企业尚未打破传统发展理念或缺乏丰富的上市经验,错过了发展机会。2007年,政府与优势资本联合成立了“泉州品牌企业投资与上市促进中心”,在后来的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在优势资本的引领下,创建了驰名中外的“泉州模式”,诞生了一批上市公司,建设了一批著名品牌。江西省品牌发展也可以实施“资本领航”领航计划,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助力品牌发展。

作者简介:

袁小文(1975.2-);性别:男;民族:汉;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江西省江西培育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我爱江西奶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