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9-09-12张义承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风险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复杂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的影响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变得更加繁杂,也面对着更加艰辛的困难,随之而来的信贷风险也逐步增加,就此发展情况下必定会对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于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看法与观点。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风险

一、研究背景

面对中央颁布大力扶贫脱贫的政策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而首当其冲的农村信用社就要担起重任,况且在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正是随着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的扩张发展下,信贷风险逐渐加大、信贷服务办理信息的不对称、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人员的违规操作等问题都影响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所以,如何有效管理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成为了我国财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方向。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现状

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布政策,强力支持全面脱贫攻坚,进一步对农村的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制度不仅为农户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上贡献了不少力。为了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农村信用社开始大力发布相应政策,例如发展小额、低利息的贷款用以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为了经济发展,国家对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的改革,在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之后,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是不良贷款信息的发生率还是很高的,在信贷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风险。

三、農村信用社信贷服务特征

(一)农村信贷服务的季节性特征

我国农产业的季节性收获情况所带来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的波动现象十分明显,从而就产生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的季节性波动的特征。第一,农民对种子和化肥的购买到农产品的收获,信贷服务的资金明显会产生从峰值转向到低谷期的这一波动性现象,这与播种种植的生产周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第二,在某个时间段内大量的办理信贷业务需要足够的资金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量,在此情况下就产生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季节性波动的特征。但因为业务量的加剧这一问题就带来了资金回流困难的难题,无形之中就加剧了信用社资金流动压力。第三,在办理完信贷业务之后,对贷款资金的回笼以及对贷款资金的管理难度增大,一方面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贷款难管理的问题。

(二)农村信贷服务的零散性特征

农村信用社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具有小额分散流动的这一特性。首先,农村居民居住范围相对稀疏,无疑这一特点会使得贷款管理难度加大。而且农户对于贷款的使用途径十分广泛,所以信用社需要开展广泛多样的贷款业务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需要,而这样会加大工作人员的业务量,可能就会存在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风险。其次,信用社贷款多数是以小额贷款为主,每笔贷款的资金量相对较小,而且目前信用社的利率较低,信用社就可以根据政策制定相对灵活性高的贷款产品。

四、信贷风险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流程不规范

信贷过程主要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步是贷款期的调查审核工作;第二步是贷款中的风险管理的评估;第三步是贷款后回收工作的操作。从理论上说这流程是十分合理规范的,但是在现实的工作情况中,会出现一部分工作人员不按照要求办公的情况发生,这样会导致风险的加大。比如,在客户申请贷款时没有对客户的资产进行调查了解评估,就可能会存在客户信息虚假的情况,在贷款到期要求偿款时,无法偿还,只能做坏账准备,而加大了贷款的风险。

(二)信贷制度不健全

经过长久性的经营与改进,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但是就行业标准的这一方面对比来说,现有的农村信用社信贷制度还没有全面完善。首先,是对于贷款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新制度还处在粗放管理的经营模式中,缺乏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相仿的贷款决策,再加上办理信贷服务的方法相对落后,因此不能够满足迅速发展的农村信贷需求。在对信贷服务进行管理时,只是强调前期的调查,而忽略了后期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后期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管,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贷款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这就为后期的信用违规行为埋下了隐患,很容易引发债务违约现象,从而导致了债务堆积使得管理繁重,无法及时回笼资金,可能会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产生冲击。

(三)缺乏完善的法人监督结构

强制性的监督机构和严密性管理制度对金融行业的银行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道德行为以及人为情感因素不具备约束力,一些监管制度的漏洞却会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利用自身权力为己谋私,甚至进行违规操作经营不正当的行为,导致大量的腐败行为的产生。也正是因为腐败行为的贪婪,导致了资金存量的不足,使得信用社面临着巨大风险,给信用社的业务办理带来了严重威胁。

(四)企业生产发展滞缓,农业生产不确定性过大

农村信用社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三农作业进行服务,国家广发政策鼓励农村建厂建企业,但是基于农村的独特封闭性,在对于一些物流或者生产方面无法具备充分发展的条件,可能使得工厂或者企业短期内无法快速发展。因此导致农村信用社在带贷款时可能面临这些隐性风险,导致资金断裂无法维持正运转。其次,农业种植收获过程中可能会因极端天气的自然灾害影响而损失过重。因此很难按时归还农业贷款,这也造成了大量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挤压堆积,造成不合理的资金沉淀。

五、农村信用社应对信贷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完善员工管理机制

农村信用社要设立完整的员工管理机制,规范与激励并存,把高效服务摆在首位,建成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提高员工的整体工作水准,大力引进新人才,着重培养员工的热情服务能力。明确信用社法规,遵守规章制度,从源头控制风险。在员工考核时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员工明确在办理业务时要同样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员工也要激励,予以奖金或其他方式奖励,当然对于态度较差员工也要进行处罚。在日常之中,也要注意对员工进行日常培训,调整员工工作状态,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积极为客户服务,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网

在办理信贷业务对农户的信息调查时,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可与村主任、村委书记等乡镇或村里管理人员进行核对,全面的进行民主评价并且获取农户的相关信息资料。而且,可以考虑建设一套全面的农户信息网进行管理,根据农户直属家人的信用能力综合考虑信贷风险。最终,要健全信息管理的制度和意识,不断的更新修改农户信息网,使得农户信息网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尽可能的避免信贷风险行为。

(三) 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在进行信贷业务管理时,可以对贷款业务的风险进行投保确立保险。让保险公司从中再担保承担一部分风险,由农村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资金风险的压力。需要建立健全的准备金机制,从而提高对于坏账准备的核销能力,这样也能够帮助农村信用社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且也会稳定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信心。

(四)发挥金融政策的监督作用

控制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不仅需要自身改善,同样也要发挥出金融政策和相关机构的监管作用。首先,要加大金融政策执行力度,对“老赖”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运用法律法规,协同当地的公安机关执法部门强力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其次,根据我国财政政策及时调整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结构性,防止地区性风险的发生,要着力创新运用地方性政策对业务进行调整改进。最后,要时刻注意对信贷业务存单的保管,做好票据管理工作,保证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综上分析,在我国现如今的发展政策上,信贷风险的控制极为重要。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險发生的可能。所以,为了切实抓好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问题,财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办理信贷服务的质量,坚信我国农村信用社会在不断的改善改进之中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常立衡.农信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3(2).

[2]李亮.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8(07):140-141.

[3]李采风.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7(03):123-124.

[4]李博.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2):28.

[5]海潮.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9(05)

[6]王文峰.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效率的实证.[J].投资与创业.2017(04):8-9.

[7]袁婷婷.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金融经济,2018(18):63-64.

[8]黄芳艳.中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成因[J].现代经济信息,2017(04):309.

[9]崔瑶,姜依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经济,2016(08):14-15+41.

[10]周莉.M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商业论,2017(21).

[11]刘磊.试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7(06):184-186.

作者简介:

张义承(1998.3-),男,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通讯作者:王微羚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风险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农信社改革目标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